轮胎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67094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模具,其具备内侧与轮胎的胎侧部相接的一对侧面模具、支持侧面模具的外侧的一对侧面基体、及将侧面模具安装于侧面基体上的安装体;侧面模具具备贯穿上下方向的孔部;安装体具备插入孔部并且固定在侧面基体上的插入部及固定在插入部,能够限制侧面模具在上下方向上从侧面基体上背离,并且在上下方向卡止侧面模具的卡止部,从而使得侧面模具能够相对于侧面基体沿轮胎径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模具,其具备一对内侧与轮胎的胎侧部相接的侧面模具和多个内侧与轮胎的胎面部相接的扇区。
技术介绍
过去,作为轮胎模具,即被公知的轮胎模具具备一对内侧与轮胎的胎侧部相接的侧面模具和多个内侧与轮胎的胎面部相接的扇区(例如,专利文献I)。一对侧面模具远离上下方向配置并且多个扇区沿一对侧面模具的侧周部呈环状并列。扇区能够沿轮胎径向移动。而且,通过扇区的移动,能够在扇区对侧面模具的侧周部加压接触的模具闭合状态与扇区远离侧面模具的打开状态间切换。同时,轮胎模具具备支持侧面模具外侧的侧面基体。而且,在专利文献I涉及的轮胎模具中,侧面模具相对于侧面基体,在轮胎的圆周方向设置安装了游隙。该结构中,在模具呈闭合状态时,侧面模具的中心和扇区的中心存在不重合的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公开2007-2690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侧面模具的中心与扇区的中心切实重合的轮胎模具。(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模具,其具备一对侧面模具、多个扇区、切换部、一对侧面基体及安装体;一对侧面模具远离上下方向配置并且内侧与轮胎的胎侧部相接;多个扇区沿所述一对侧面模具的侧周部呈环状并列,并且内侧与轮胎胎面部相接;切换部能够在所述扇区对所述侧面模具的侧周部加压接触的模具闭合状态与所述扇区远离所述侧面模具的模具打开状态间切换,使所述扇区沿轮胎径向移动;一对侧面基体支持所述侧面模具的外侧;安装体将所述模具安装于所述侧面基体上;所述侧面模具具备上下方向贯穿的孔部;所述安装体具备插入所述孔部并且固定在所述侧面基体上的插入部及固定在所述插入部,能够限制所述侧面模具在上下方向上从所述侧面基体上背离,并且在上下方向卡止所述侧面模具的卡止部,从而使得所述侧面模具能够相对于所述侧面基体沿轮胎径向移动。同时,在轮胎模具中,可采用如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能够限制所述侧面模具相对于所述侧面基体在与轮胎径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并在与轮胎径向交叉的方向上使所述孔部卡止。同时,在轮胎模具中,可采用如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部形成为其长度方向沿着轮胎径向的长孔状。同时,在轮胎模具中,可采用如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区与所述切换部连接,使得其能够相对于所述侧面基体沿轮胎的圆周方向移动;所述侧面模具及所述扇区分别具备能够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相互定位,并相互卡合的卡合部。(三)有益效果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轮胎模具能够达成使侧面模具的轮胎轴方向的中心与扇区的轮胎轴方向的中心切实重合这一卓越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一个技术涉及的轮胎模具的主要部位截面图,S卩表示模具呈打开状态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同一技术涉及的轮胎模具的主要部位截面图,即表示模具呈闭合状态的截面图。图3是同一技术涉及的扇区的主要部位截面图,即图1的m-m线的截面图。图4是同一技术涉及的侧面模具的主要部位透视图。图5是同一技术涉及的侧面模具的主要部位图,即图4的V-V线(沿轮胎径向的面切断)的截面图。图6是同一技术涉及的侧面模具的主要部位图,即图4的V1-VI线(沿轮胎圆周方向的面切断)的截面图。图7是其他的技术涉及的侧面模具的主要部位透视图。图8是同一技术涉及的侧面模具的主要部位图,即图7的ΥΠΙ-νΠΙ线(沿轮胎径向的面切断)的截面图。图9是同一技术涉及的侧面模具的主要部位图,即图7的K-K线(沿轮胎圆周方向的面切断)的截面图。图10是进一步的其他技术涉及的侧面模具的主要部位图,即沿轮胎径向的面切断的截面图。图11是同一技术涉及的侧面模具的主要部位图,即沿轮胎圆周方向的面且切断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I—轮胎模具2—扇区 3—上方模具4—下方模具5—切换部6—安装体21—胎面模具21a—卡合部22—扇区基体22a—连接部31—侧面模具31a—卡合部 32—侧面基体33—安装体34—胎圈嵌套41 一侧面模具41a—卡合部41b—孔部42—侧面基体43—安装体43a—螺合部43b—插入部43c—卡止部44 一胎圈嵌套51一第一移动装置51a—连接部51b—可移动体51c一固定体61 一第一部件61a—插入部61b—卡止部62—第二部件具体技术参照图1?图6,对涉及轮胎模具的一种技术加以说明。并且,在各图(图7?图11也是相同)中,图纸的尺寸比率和实际的尺寸比率不一定一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涉及的轮胎模具I具备(在图1和图2中,图上只表示了 I个)轮胎径向的内侧与轮胎的胎面部相接的多个扇区2,和上下方向的内侧与轮胎的一方胎侧部相接的上方模具3,及上下方向的内侧与轮胎的另一方胎侧部相接的下方模具4。即,轮胎模具I是扇区模具,是轮胎硫化装置。轮胎模具I具备在模具打开状态和模具闭合状态间切换的的切换部5。并且,在轮胎的轴方向上,轮胎要上下设置。即,在图1和图2中,上下方向是轮胎的宽度方向(轮胎的轴方向),左右方向是轮胎径向。扇区2具备内面与轮胎的胎面部相接的胎面模具21,和支持胎面模具21的外侧的扇区基体22。扇区2是沿轮胎的圆周方向被多次(例如被分成7份或者被分成11份)分割后形成的,扇区2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呈环状并列。同时,各扇区2的轮胎圆周方向的长度并不相同,可以各不相同。另外,扇区2的分割数量也没有特殊的限定。各个模具3、4具备内侧与轮胎的胎侧部相接的侧面模具31、41,和支持侧面模具31、41的外侧的侧面基体32、42,及将侧面模具31、41安装于侧面基体32、42上所使用的安装体33、43。另外,各个模具3、4具备嵌合轮胎胎圈部的胎圈嵌套34、44。—对侧面模具31、41远离上下方向配置。并且,多个扇区2沿一对侧面模具31、41的侧周部,呈环状并列。模具打开状态(参照图1)中,扇区2的胎面模具21远离侧面模具31;模具闭合状态(参照图2)中,扇区2的胎面模具21对侧面模具31的侧周部加压接触。切换部5具备使扇区2沿轮胎径向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51,和能够使一对侧面模具31、41在上下方向接触离开,并且使扇区2和上方模具3在上下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装置。并且,第二移动装置既可以只让上方模具3在上下方向移动,也可以让下方模具4在上下方向移动,还可以让上方模具3和下方模具4在上下方向移动。由于第一移动装置51使扇区2沿轮胎径向外侧方向移动及第二移动种装置使扇区2和上方模具3向上方移动,故各个模具21、31、41变成模具打开状态(参照图1)。此时,多个扇区2如放射状扩散般移动。在模具打开状态中,轮胎的出入成为可能。同时,因第二移动装置使扇区2和上方模具3向下方移动,和第一移动装置51使扇区2沿轮胎径向内侧方向移动,故各个模具21、31、41变成模具闭合状态。此时,由于多个胎面模具21聚拢连接在一起,故多个胎面模具21成为连续的圆环状。扇区基体22和第一移动装置51分别具备相互连接的连接部22a、51a。同时,第一移动装置51具备在上下方向移动的可移动体51b,和固定连接部51a与可移动体51b的固定工具 51c0如图3所示,扇区基体22的连接部位22a成凹状,第一移动装置51的连接部51a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模具,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侧面模具、多个扇区、切换部、一对侧面基体及安装体;所述一对侧面模具远离上下方向配置并且内侧与轮胎的胎侧部相接;所述多个扇区沿所述的一对侧面模具的侧周部呈环状并列,并且内侧与轮胎的胎面部相接;所述切换部能够在所述扇区对所述侧面模具的侧周部加压接触的模具闭合状态与所述扇区远离所述侧面模具的模具打开状态间切换,使所述扇区沿轮胎径向移动;所述一对侧面基体支持所述侧面模具的外侧;所述安装体将所述侧面模具安装于所述侧面基体;所述侧面模具具备上下方向贯穿的孔部;所述安装体具备插入所述孔部并且固定在所述侧面基体上的插入部及固定在所述插入部,能够限制所述侧面模具在上下方向上从所述侧面基体上背离,并且在上下方向卡止所述侧面模具的卡止部,从而使得所述侧面模具能够相对于所述侧面基体沿轮胎径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原将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