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2488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提供一种电加热模具,包括上模芯以及与所述上模芯配合的下模芯,还包括两层保温层,所述上模芯以及所述下模芯均夹设于两层所述保温层之间,且四者依次叠合,于所述上模芯以及所述下模芯上均开设有若干加热孔,各所述加热孔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上模芯以及下模芯上均开设有加热孔,通过各加热孔以实现电加热模具整体加热,而且其由内部加热上模芯与下模芯,不但加热方便,而且加热效率比较高,模具内的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比较接近,另外由于在上模芯以及下模芯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层,上模芯与下模芯上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得模具加热速度比较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模具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模具工艺中,对模具的加热通常是依靠铁板与铁板之间的热量进行传 递,但是其散热速度较快,热传递效率比较低,进而使得加热速度比较慢,且模具内的实际 温度与设定温度差别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模具,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模具采用电加 热时加热速度较慢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加热模具,包括上模芯以及与所述上模芯配合的下 模芯,还包括两层保温层,所述上模芯以及所述下模芯均夹设于两层所述保温层之间,且四 者依次叠合,于所述上模芯以及所述下模芯上均开设有若干加热孔,各所述加热孔间隔设 置。 进一步地,于所述上模芯以及所述下模芯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感温孔,各所述感 温孔之间相互远离,且于每一所述感温孔内均设置有感温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各所述加热孔--对应的若干加热管,各所述加热管均伸入 对应的所述加热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控组件,各所述加热管以及各所述感温件均电连接至所述电 控组件。 进一步地,于所述上模芯的背面以及所述下模芯的背面上均安装有绝缘板,各所 述加热管以及各所述感温件的走线均由对应的所述绝缘板引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块铁板,两块所述铁板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保温层背离所述 上模芯或者所述下模芯的一侧面。 具体地,所述上模芯与所述下模芯的贴合面为曲面,所述上模芯上的各所述加热 孔以及所述下模芯上的各所述加热孔均沿所述曲面的弯曲延伸方式依次分布。 具体地,所述保温层为20mm厚的石棉板。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电加热模具中,保温层、上模芯、下模芯以及保温层依次叠合,同时 在上模芯以及下模芯上均开设有若干加热孔,通过各加热孔以实现对电加热模具整体的 加热,不但加热方便,而且加热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上模芯以及下模芯的外侧均安设保温 层,以防止加热时热量的散失,即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电加热模具加热速度非常快,且由 于各加热孔均开设于上模芯或者下模芯上,使得模具内的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差别较小。【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加热模具,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加热模具整 体的温度,包括上模芯1以及下模芯2,两者相互配合,且根据制备产品的不同,两者的配合 结构不同,比如采用电加热模具加热布料时,上模芯1与下模芯2的配合面应呈一定的曲线 配合,电加热模具还包括有两层保温层3,上模芯1以及下模芯2均夹设于两层保温层3之 间,四者沿上模芯1以及下模芯2的配合方式依次叠合,在上模芯1以及下模芯2上均开设 有若干加热孔4,且各加热孔4间隔设置。本技术中,通过各加热孔4可以实现对应上 模芯1或者下模芯2的加热,从而实现电加热模具整体温度的提升,由于各加热孔4间隔分 布,使得上模芯1或者下模芯2加热比较均匀,加热效率比较高,另外在上模芯1以及下模 芯2的外侧均安设有保温层3,各加热孔4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可以有效降低电加热模具 整体的加热时间,且由于各加热孔4均开设于上模芯1或者下模芯2上,即上模芯1以及下 模芯2均由内部进行加热,其内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偏差较小。 优化上述实施例,在上模芯1以及下模芯2上还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感温孔5,各感 温孔5之间相互远离,即当感温孔5为多个时,相邻的感温孔5之间应具有一定距离,且在 每一感温孔5内均设置有感温件(图中未示出),感温件可选用PT100温度传感器。本实施 例中,上模芯1以及下模芯2上均设置有感温孔5与感温件配合的感温结构,其可以及时反 映感温孔5附近的加热温度,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电加热模具加热后温度的控制。感温孔5 与感温件应均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其可以保证电加热模具的加热精度。且在加热过程中, 当感温件检测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各加热孔4继续加热上模芯1或者下模芯2,而当感温件 高于或接近设定值时,各加热孔4停止加热。 进一步地,电加热模具还包括与各加热孔4--对应的若干加热管(图中未示 出),各加热管均伸入与其对应的加热孔4内。本实施例中,加热孔4与对应的加热管配合 形成电加热模具的加热结构,在通电后各加热管散发热量并传递至加热孔4附近区域,加 热孔4起到安装加热管的作用,同时可以使得加热管散发的热量传递至上模芯1或者下模 芯2的内侧。一般地,电加热模具还包括有电控组件(图中未示出),其为电加热模具的控 制中心,各加热管以及各感温件均电连接至该电控组件,电控组件可以实现设定加热温度, 由感温件将测定的温度信息传递至电控组件,电控组件将该温度信息与设定的温度对比, 且根据对比结构控制各加热管是否继续通电加热上模芯1或者下模芯2,整个过程工作人 员操作非常简单,不但可以降低电加热模具的用电量,还可以保证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在上模芯1的背面(背离工作人员一侧)以及下模芯2的背面上均安 装有绝缘板6,各加热管以及各感温件的走线均由对应的绝缘板6引出。本实施例中,两个 绝缘板6均为设置有电线路安装槽,上模芯1以及下模芯2上的电线路均由对应的绝缘板 6上引出,而且两者还均由绝缘材料制成,避免出现短路的情况,另外将其安装于背面,可以 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保证电加热模具的外观要求。一般地,电加热模具还包括有两块铁板7, 两块铁板7分别固定于两个保温层3背离上模芯1或者下模芯2的一侧面上,铁板7的厚 度可为30mm。保温层3可以选用20mm厚的石棉板,其可以具有较好的保温特性,通过两块 铁板7可以形成对两保温层3的保护作用,通常采用多个螺钉8依次穿过其中一铁板7以 及对应的保温层3,将两者通过螺钉8固定于对应的上模芯1或者下模芯2上。 细化上模芯1与下模芯2之间的配合结构,上模芯1与下模芯2之间具有贴合面, 且该贴合面为曲面,而对应地上模芯1上的各加热孔4与下模芯2上的各加热孔4则应均 沿曲面的弯曲延伸方式进行分布。本实施例中,加热孔4的个数根据上模芯1以及下模芯2 的横向尺寸来选定,在横向距离模具最左边沿9CM、纵向离上模芯1或者下模芯2表面2CM 处,开始打第一个加热孔4 (加热孔4的尺寸为016mm的穿孔),往后依次在横向每隔9CM、 纵向离上模芯12CM处打加热孔4,由于配合面为曲面,则沿横向上模芯1上的各加热孔4与 下模芯2上的各加热孔4也均沿曲线的方式依次排列。针对这种结构的加热孔4,加热管的 尺寸为015.7mm,略小于加热孔4的直径,而其长度则与上模芯1以及下模芯2的宽度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加热模具,包括上模芯以及与所述上模芯配合的下模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层保温层,所述上模芯以及所述下模芯均夹设于两层所述保温层之间,且四者依次叠合,于所述上模芯以及所述下模芯上均开设有若干加热孔,各所述加热孔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泰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