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收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1004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05 07:26
一种车辆用座椅收纳装置(24),在座椅(88)的后下方形成于地板(17)上的收纳凹部(31)中,通过支承机构(27)使该座椅从能够落座位置向后方摆动,从而将该座椅以底面(45)朝上的状态收纳在该收纳凹部中。该支承机构包括第1支承部件(71)、第2支承部件(72)、连结轴(73)和折叠机构(28)。该第1支承部件从该地板和该收纳凹部的某一方向该地板的上方延伸。该第2支承部件从该座椅的该底面延伸到该第1支承部件。该连结轴将该笫2支承部件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连结在该第1支承部件上。在该座椅收纳在该收纳凹部中的状态下,该折叠机构向使该第1及第2支承部件沿着使从该地板向车室(12)突出的状态消除的方向折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车辆用座椅收纳装置(24),在座椅(88)的后下方形成于地板(17)上的收纳凹部(31)中,通过支承机构(27)使该座椅从能够落座位置向后方摆动,从而将该座椅以底面(45)朝上的状态收纳在该收纳凹部中。该支承机构包括第1支承部件(71)、第2支承部件(72)、连结轴(73)和折叠机构(28)。该第1支承部件从该地板和该收纳凹部的某一方向该地板的上方延伸。该第2支承部件从该座椅的该底面延伸到该第1支承部件。该连结轴将该笫2支承部件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连结在该第1支承部件上。在该座椅收纳在该收纳凹部中的状态下,该折叠机构向使该第1及第2支承部件沿着使从该地板向车室(12)突出的状态消除的方向折叠。【专利说明】车辆用座椅收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设置在车室中的座椅收纳到地板下的车辆用座椅收纳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用座椅收纳装置是将位于车室中的末排座椅折叠地收纳到地板下的装置。通过将末排座椅收纳到地板下,能够在车辆后部空出可装载货物的空间。从专利文献I公知有像这样将座椅收纳到地板下的技术。以下,基于图19及图20说明从专利文献I公知的技术概要。图19示出了收纳座椅前的以往的车辆用座椅收纳装置。图20示出了收纳座椅后的以往的车辆用座椅收纳装置。如图19及图20所示,以往的车辆用座椅收纳装置200包括:在末排座椅201的后下方形成于地板202的收纳凹部203 ;和以能够使位于能够落座位置的座椅201摆动到收纳凹部203中的方式支承座椅201的支承机构204。该支承机构204包括:安装在收纳凹部203的内部的托架205 ;和将座垫206的后部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托架205上的支承轴207。通过使折叠状态的座椅201向后方摆动,能够将该座椅201收纳在收纳凹部203 中。如图20所示,收纳状态的座椅201的底面201a与地板202大致一致,所以能够载置货物。支承机构204收纳在收纳凹部203中而不比地板202更向上方突出,以便不妨碍在车辆后部装载货物。但是,为了不使支承机构204从地板202向上方突出,如图19所示,需要将座垫206的后部比地板202靠下方配置。因此,不利于提高座椅201及支承机构204的设计自由度。而且,座椅201相对于地板202的高度Hi以及收纳凹部203相对于该座椅201的配置关系根据车辆种类而明显不同。例如,在座椅201相对于地板202的高度Hi变高的情况下,支承座垫206的后部的支承轴207的高度也变高。在这样直接将座椅201收纳在收纳凹部203中的状态下,支承机构204会比地板202更向上方突出。因此,需要大幅变动支承机构204相对于座椅201及收纳凹部203的配置关系和支承机构204的形状及大小。因此,在提高支承机构204的设计自由度方面具有改进余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20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极力抑制用于将座椅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的支承机构从地板向上方突出并能够提高该支承机构的设计自由度的技术。根据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收纳装置,在位于车室中的能够落座的座椅的后下方形成于地板上的收纳凹部;和以能够使所述座椅从所述能够落座位置摆动到所述收纳凹部中的方式支承所述座椅的支承机构,通过使所述座椅从所述能够落座位置向后方摆动而将所述座椅以底面朝上的状态收纳在所述收纳凹部中,所述车辆用座椅收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机构包括:第I支承部件,其从所述地板和所述收纳凹部的某一方向着所述地板的上方延伸;第2支承部件,其从所述座椅的所述底面延伸到所述第I支承部件;连结轴,其将该第2支承部件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连结在所述第I支承部件上;和折叠机构,其在所述座椅收纳在所述收纳凹部中的状态下,使所述第I支承部件及所述第2支承部件沿着使从所述地板向所述车室突出的状态消除的方向折叠。 如技术方案2所述,优选的是,所述第I支承部件及所述第2支承部件的通过所述折叠机构进行的折叠方向是沿着所述地板的方向。如技术方案3所述,更为优选的是,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I铰链,其将所述第I支承部件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连结在所述地板上;和第2铰链,其将所述第2支承部件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连结在所述座椅的所述底面上,在所述座椅收纳在所述收纳凹部中的状态下,该第2铰链配置在能够使所述第2铰链的铰链中心线与所述第I铰链的铰链中心线一致的位置处。如技术方案4所述,优选的是,所述第I支承部件及所述第2支承部件的通过所述折叠机构进行的折叠方向是比所述地板更向下方的方向。如技术方案5所述,更为优选的是,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I支承轴,其相对于所述地板和所述收纳凹部的某一方将所述第I支承部件的一端部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支承;和第2支承轴,其相对于所述座椅的所述底面将所述第2支承部件的一端部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座椅收纳在所述收纳凹部中的状态下,该第2支承轴的中心配置在能够与所述第I支承轴的中心同心的位置处。如技术方案6所述,更为优选的是,还具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在所述座椅收纳在所述收纳凹部中的状态下将所述第I支承部件及所述第2支承部件锁定在折叠位置。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中,用于将座椅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的支承机构包括:从地板和收纳凹部的某一方向该地板的上方延伸的第I支承部件;从该座椅的底面延伸到该第I支承部件的第2支承部件;和将该第2支承部件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连结在该第I支承部件上的连结轴。因此,仅通过配合着座椅相对于地板的高度适当设定第2支承部件在第I支承部件上的连结位置,就能够自由设定座椅的通过支承机构进行的摆动范围。而且,支承机构具有折叠机构,该折叠机构在座椅收纳在收纳凹部中的状态下,能够使第I及第2支承部件沿消除从地板向车室的突出的方向折叠。因此,无论是否适当设定了第I支承部件的长度及第2支承部件的长度,在将座椅收纳在收纳凹部中后,仅通过折叠该第I及第2支承部件的简单操作,就能够消除该第I及第2支承部件从地板向车室突出的状态。像这样,在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中,能够极力抑制支承机构从地板向上方突出,并且能够提高该支承机构的设计自由度。在将座椅以底面朝上的状态收纳在收纳凹部中时,由于支承机构不从地板向上方突出或突出量得到极力抑制,所以能够使地板的上部为大体平坦的状态。因此,在向车辆的后部装载货物时,座椅和支承机构不会成为阻碍。能够容易地将该货物装载在车辆后部。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能够通过折叠机构向沿着地板的方向折叠第I及第2支承部件。因此,能够极力抑制支承机构从地板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量。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折叠机构中,在座椅收纳在收纳凹部中的状态下,第2铰链的铰链中心线与第I铰链的铰链中心线一致。因此,能够使第I铰链和第2铰链以铰链中心线为基准彼此向相同方向且向沿着地板的方向折叠。因此,通过向沿着地板的方向折叠第I及第2支承部件的简单操作,能够极力抑制支承机构从地板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量。而且,折叠机构可以是仅由第I铰链和第2铰链构成的简单结构,其中,第I铰链将第I支承部件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连结在地板上,第2铰链将第2支承部件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连结座椅的底面上。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通过折叠机构能够使笫I及第2支承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田真北川忠男吉冈纯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