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的带锁动力折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560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9:27
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和与座椅底座联接的座椅背部。座椅背部绕座椅背部枢转轴线从竖直状态向折平状态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的带锁动力折叠装置优先权本申请根据35U.S.C.§119(e)的规定要求于2011年8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513,967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车辆座椅,具体地涉及用于折叠式车辆座椅的锁定机构。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动力车辆靠背的座椅背部锁定机构,其用于靠背部分折叠的轻松进入功能或靠背完全折叠的载货(装载)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在车辆中的乘客座椅和驾驶员座椅上安装有根据本公开的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乘客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和座椅背部,座椅背部被安装成可相对于座椅底座在竖直使用状态与折平状态之间转动。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包括马达驱动系统,马达驱动系统包括用户接口和马达。用户接口接收请求将座椅背部折叠成折平状态或将座椅背部展开成竖直状态的用户输入。马达响应请求以通过向前转动使座椅背部枢转至折平状态。相反地,马达响应请求以通过向后转动使座椅背部枢转至竖直状态。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还包括座椅背部锁和座椅背部定位装置,座椅背部定位装置包括可转动底座、第一阶段锁定促动器和第二阶段锁定促动器。可转动底座联接至马达驱动系统并被安装成响应于例如通过马达驱动系统施加的扭矩绕轴线转动。第一阶段锁定促动器和第二阶段锁定促动器联接至可转动底座以与可转动底座一同转动。座椅背部锁将座椅背部保持在竖直状态并阻抗施加至座椅背部的外力,从而使座椅背部仅响应于用户输入向折平状态枢转。第二阶段座椅背部促动器被配置成在可转动底座与座椅背部之间提供空转驱动连接装置。座椅背部定位装置的第一阶段锁定促动器在座椅背部定位装置的第二阶段座椅背部促动器之前允许可转动力从马达驱动系统传递至座椅背部,从而使座椅背部在座椅背部锁释放之前不会开始朝向折平状态转动。通过考虑作为执行前述公开的最佳模式的示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将具体地参照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图1是位于车厢内的、通过开门可见的可折叠式车辆座椅的立体图,示出座椅底座、座椅背部和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部分以虚线示出),其中,座椅背部从座椅底座起向上延伸并被安装成可绕水平枢转轴线转动,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使座椅背部绕座椅背部枢转轴线转动;图2是与图1类似的视图,示出用户对安装在车厢内部并包括在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中的用户接口进行操作以触发马达(也包括在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中),从而释放座椅背部锁(如图7所示)并使座椅背部从图1所示的竖直使用状态绕座椅背部枢转轴线转动(如图8所示)至图2所示的折平状态;图3是图1和图2的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的示意图,示出包括致动板和行星齿轮的运动传递装置的布置,致动板具有驱动槽,行星齿轮从动柄;图4是车辆座椅的侧视图,示出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包括致动装置,致动装置包括具有驱动槽的致动板、具有从动柄的行星齿轮、空转驱动连接装置、包括阻挡器和凸轮返回弹簧的座椅背部锁以及扇形板,扇形板由致动装置的行星齿轮驱动并联接至座椅背部;图5是分解的组件立体图,示出马达输入轴由致动装置的致动板接纳,致动装置的行星齿轮包括与包括在扇形板中的齿轮齿相匹配的齿轮齿;图5A是包括在座椅背部锁中的阻挡器和扇形板的详细立体图,示出阻挡器包括扇形锁定面,扇形板包括第一止动面,第一止动面被配置成与致动器的扇形锁定面接合(由弯曲的箭头所示);图6为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的侧视图,示出处于竖直状态的座椅背部的布置和处于锁定配置的座椅背部,其中,阻挡器与扇形板接合以阻挡扇形板的转动,其中,联接至行星齿轮的从动柄被接纳于致动板的驱动槽中,从而在致动板转动以从扇形板脱离阻挡器时(如图7所示)使致动板的转动沿第一距离损失;图6A是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的一部分的详细立体图,示出处于锁定配置的座椅背部锁,其中,阻挡器的扇形锁定面与扇形板接合以阻挡扇形板的转动;图7是座椅运动控制器的侧视图,示出处于竖直状态的座椅背部以及移动至释放配置的座椅背部锁的布置,其中,致动装置的致动板向前转动了第一距离,从而使阻挡器从扇形板脱离,同时没有运动被传递至行星齿轮或扇形板;图7A是座椅背部锁和座椅背部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详细立体图,示出包括在致动板中的凸轮释放齿与包括在阻挡器中的释放夹接合,使得阻挡器的扇形锁定面(以虚线示出)脱离扇形板以在致动板开始将运动传递至行星齿轮与扇形板之前允许扇形板的转动;图8是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的侧视图,示出座椅背部响应于致动装置的行星齿轮对扇形板的驱动从竖直状态向折平状态移动,同时座椅背部锁保持在释放配置;图8A是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的一部分的详细立体图,示出联接至行星齿轮的从动柄被致动板的驱动槽驱动,阻挡器的扇形锁定面与扇形板保持脱离,因为扇形板的齿轮齿沿在阻挡器顶部形成的扇形接触面滑动;图9是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的侧视图,示出移动至折平状态的座椅背部,其中,扇形板由与扇形板接合的止动柱阻挡以避免进一步向前转动;以及图9A是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的一部分的详细立体图,示出致动装置的进一步向前转动不会导致扇形板的进一步转动,因为扇形板的齿轮齿终止了,行星齿轮驱动了包括在扇形板中的最后的扇形齿,使得行星齿轮的额外的向前转动没有驱动扇形板和座椅背部。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公开,用于在车辆17使用的示例性车辆座椅10包括座椅驱动装置11、座椅底座14和座椅背部16。座椅驱动装置11包括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12,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12允许操作者将座椅背部16在图1所示的竖直状态与图2所示的折平状态之间枢转。如图3所示,当座椅背部16处于竖直状态时,座椅背部16由包括在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12内的座椅背部锁22阻挡,从以避免响应于施加至座椅背部16的后侧的外力15F在向下折叠的方向朝向座椅底座14枢转。外力15F可由由于车辆17的突然减速导致可能作用在座椅背部16上的货物、乘客或其他物体产生。如图2所示,在折平状态中,座椅背部16可被用作车厢19中的承载板以用于装载车辆17中的货物。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12被配置成将座椅背部16锁定在竖直状态以阻抗力15F释放座椅背部16以使其从竖直状态移动以及在竖直状态与折平状态之间驱动座椅背部16。在图3中示例性地示出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12、座椅背部锁22、与座椅背部16联接的扇形板24和致动装置20,致动装置20将运动从运动输入单元18传递至座椅背部锁22并传递至扇形板24。包括在座椅驱动装置11中的运动输入单元18响应于操作者的输入提供向前和向后的转动驱动。当座椅背部16处于竖直状态时,座椅背部锁22可被操作成阻挡座椅背部16在向下折叠的方向转动。扇形板24联接至座椅背部16,使得座椅背部16与扇形板24作为整体一同响应于用户输入在向下折叠的方向(朝向折平状态)转动或在向上折叠的方向(朝向竖直状态)转动。如图7所示,致动装置20从运动输入单元18接收转动驱动并使座椅背部16从竖直状态至向前折叠状态的移动延迟,直至座椅背部锁22移动至释放配置。运动输入单元18响应请求座椅背部16从竖直状态向折平状态(反之亦然)枢转的用户输入。如图5所示,运动输入单元18示例性地包括用户接口26、马达28、马达输入轴30和马达安装板31。用户接口26可操作地联接至马达28并引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座椅的带锁动力折叠装置

【技术保护点】
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座椅背部,所述座椅背部联接至所述座椅底座以绕座椅背部枢转轴线从锁定竖直状态向折平状态运动;以及座椅促动器,被配置成当所述座椅背部处于所述锁定竖直状态时释放所述座椅背部,然后将所述座椅背部朝向所述折平状态移动;其中,所述座椅促动器包括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所述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包括:扇形板,被安装成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运动并联接至所述座椅背部,使得所述座椅背部与所述扇形板一同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运动;座椅背部锁,包括:阻挡器,所述阻挡器能够从阻挡所述扇形板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运动的第一状态运动至使所述扇形板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自由运动的第二状态;以及弹簧,将所述阻挡器朝向所述第一状态偏置;以及致动装置,在由运动输入单元提供的转动驱动运动传递至所述扇形板之前,所述致动装置使所述阻挡器针对所述弹簧的力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运动,从而在所述扇形板与所述座椅背部通过所述运动输入单元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从释放竖直状态共同移动至折平状态之前,使所述扇形板和所述座椅背部作为整体一同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自由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01 US 61/513,9671.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座椅背部,所述座椅背部联接至所述座椅底座以绕座椅背部枢转轴线从锁定竖直状态向折平状态运动;以及座椅促动器,被配置成当所述座椅背部处于所述锁定竖直状态时释放所述座椅背部,然后将所述座椅背部朝向所述折平状态移动;其中,所述座椅促动器包括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所述座椅背部运动控制器包括:扇形板,被安装成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运动并联接至所述座椅背部,使得所述座椅背部与所述扇形板一同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运动;座椅背部锁,包括:阻挡器,所述阻挡器能够从阻挡所述扇形板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运动的第一状态运动至使所述扇形板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自由运动的第二状态;以及弹簧,将所述阻挡器朝向所述第一状态偏置;以及致动装置,在由运动输入单元提供的转动驱动运动传递至所述扇形板之前,所述致动装置使所述阻挡器针对所述弹簧的力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运动,从而在所述扇形板与所述座椅背部通过所述运动输入单元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从释放竖直状态共同移动至折平状态之前,使所述扇形板和所述座椅背部作为整体一同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自由转动,其中,所述致动装置包括:致动板,被安装成绕平行于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延伸的驱动轴线转动,以将所述阻挡器从所述第一状态推至所述第二状态;以及行星齿轮,被安装成绕所述驱动轴线转动以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驱动所述扇形板,使得所述座椅背部从竖直状态移动至折平状态;以及其中,所述行星齿轮包括:齿轮体,被安装成绕所述驱动轴线转动;以及齿轮齿,从所述齿轮体径向地向外延伸以与形成在所述扇形板中的齿轮齿相匹配,从而使所述行星齿轮的转动导致所述扇形板以及所述座椅背部绕所述座椅背部枢转轴线的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致动板包括:板体,被安装成绕所述驱动轴线转动;以及阻挡器释放齿,远离所述板体朝向所述阻挡器延伸以与包括在所述阻挡器中的阻挡器释放夹接触,从而在所述致动板绕所述驱动轴线转动时,使所述阻挡器绕阻挡器枢转轴线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致动装置包括空转驱动连接装置,所述空转驱动连接装置联接至所述致动板并联接至所述行星齿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致动装置包括空转驱动连接装置,所述空转驱动连接装置联接至所述致动板并联接至所述行星齿轮。5.如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弗里·邦克米罗斯拉夫·塔维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佛吉亚汽车座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