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维移动一维转动的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在机器人化的作业任务服役的现有机器人中,有两类机构串联和并联。串联式是各杆件通过运动副依次相连的开式链,这类机器人具有大的作业空间和高的灵活性,缺点是①由于各杆件误差的累积导致末端件精度很低;②刚度低;③惯量大,动力学性能很差。因此串联机器人在需要高定位和力控制精度的作业场合很不适用,为了避免这类缺点,机器人机构可以采用并联式。并联机器人机构是一种闭环机构,其动平台或称末断执行器通过至少两个独立的运动链与机架相联接。一种完全并联机构必备的要素是a.末端执行器必须具有运动自由度;b.这种末端执行器通过几个相互关联的运动链或分支与机架相联接;c.每个运动链至多含有两个杆件;d.每个分支或运动链由唯一的移动副或转动副驱动。与串联机构相比,并联机构具有刚度高、精度高、动力学性能好、结构紧凑等优点,因此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并联机构被用到工业机器人的机构。目前,并联机构特别是少自由度(自由度少于6)的并联机构在机床、微动操作台、机器人用力与力矩传感器、飞行模拟器等行业中越来越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包括机架、运动台、连接运动台与机架的分支;其特征在于,该运动台通过三个分支与机架连接,形成并联闭环结构,其中,第一、二分支各含有二个单自由度运动副、一个球铰,第三分支含有一个单自由度运动副、两个虎克铰;所说的连接运动台和机架的三个分支的端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辛军,汪劲松,段广洪,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