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调式渔线轮传动齿轮副啮合间隙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986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30 19:10
外调式渔线轮传动齿轮副啮合间隙调整机构,涉及渔具用品领域。包括传动主轴,主壳和侧盖组成的壳体,齿杆和传动主轴上的主齿轮组成的齿轮副;主壳和侧盖的中部分别设置有轴承安装沉孔,在传动主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轴承,传动主轴通过两端的轴承安装于主壳和侧盖的轴承安装沉孔内,侧盖端的轴承贴合于主齿轮,主齿轮与齿杆存在啮合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在壳体外调节齿轮副啮合间隙的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不拆下壳体的情况下及其他零件的情况下,轻松达到调整主齿轮与齿杆间隙的目的,效率较高,同时可以避免频繁拆卸对产品的损害,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渔具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外调式渔线轮传动齿轮副啮合间隙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鱼线轮手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质量指标,而主齿轮与齿杆之间的轴向间隙直接影响到渔轮的手感。间隙过大,手感会松,且影响齿轮寿命;间隙过小,手感会紧,运转不顺畅。只有在间隙达到理想状态时,手感才会达到绵软顺滑。所以控制好齿轮的轴向间隙也就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产品的质量。目前共知的调节主齿轮与齿杆之间轴向间隙的方法就是在主齿轮与侧盖之间通过增减垫片来调节主齿轮与齿杆的轴向间隙。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每次加减垫片时都需要拆开壳体上的侧盖,有些复杂结构的鱼线轮还需要先拆转塔,操作很不方便,误工误时,而且在拆下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零件的损坏。另外,当渔轮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主齿轮与齿杆的磨损,主齿轮与齿杆的轴向间隙会变大,原有的垫片厚度就达不到理想的调整间隙,产品的质量也就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快捷、方便的调整主齿轮与齿杆轴向间隙,并且可以很好的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渔线轮齿轮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外调式渔线轮传动齿轮副啮合间隙调整机构,包括传动主轴,主壳和侧盖组成的壳体,齿杆和传动主轴上的主齿轮组成的齿轮副;主壳和侧盖的中部分别设置有轴承安装沉孔,在传动主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轴承,传动主轴通过两端的轴承安装于主壳和侧盖的轴承安装沉孔内,侧盖端的轴承贴合于主齿轮,主齿轮与齿杆存在啮合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在壳体外调节齿轮副啮合间隙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旋钮和第一固定压盖,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为环形体,第一调节旋钮右端设置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的左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形斜坡;所述侧盖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内设有环形台肩,环形台肩的右侧壁设置有与第一调节旋钮上环形凸缘的左侧壁上的螺旋形斜坡相配合的螺旋形凸台;第一调节旋钮的左端从侧盖的内侧穿过侧盖的圆形通孔伸出侧盖,第一调节旋钮的右端贴合于传动主轴左端的轴承上,第一调节旋钮的左端与第一固定压盖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压盖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固定螺孔,第一固定压盖外周的固定螺孔与侧盖通过螺钉连接。本技术可以实现不拆下壳体的情况下及其他零件的情况下,轻松达到调整主齿轮与齿杆间隙的目的,效率较高,同时可以避免频繁拆卸对产品的损害,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侧盖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调节旋钮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左视图;图7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如图1一 4所示,本技术包括传动主轴1,主壳2和侧盖3组成的壳体,齿杆4和传动主轴I上的主齿轮5组成的齿轮副。主壳2和侧盖3的中部分别设置有轴承安装沉孔,在传动主轴I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轴承6和7,传动主轴I通过两端的轴承6和7安装于主壳2和侧盖3的轴承安装沉孔内,侧盖3 —端的轴承6贴合于主齿轮5,主齿轮5与齿杆4存在哨合间隙,还包括有在壳体外调节齿轮副啮合间隙的调节机构8。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第一调节旋钮9和第一固定压盖10,第一调节旋钮9为环形体,第一调节旋钮9右端设置有环形凸缘11,环形凸缘1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形斜坡12;侧盖3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内设有环形台肩13,环形台肩13的右侧壁设置有与第一调节旋钮9上环形凸缘13的左侧壁上的螺旋形斜坡12相配合的螺旋形凸台14。第一调节旋钮9的左端从侧盖3的内侧穿过侧盖3的圆形通孔伸出侧盖3,第一调节旋钮9的右端贴合于传动主轴I左端的轴承6上,第一调节旋钮9的左端与第一固定压盖1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压盖10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固定螺孔15,第一固定压盖10外周的固定螺孔15与侧盖3通过螺钉16连接。实施例1的调节原理:首先松开侧盖3上的螺钉16,转动第一固定压盖10带动第一调节旋钮9转动,带动环形凸缘11的“螺旋形”斜坡13与环形台肩13的“螺旋形”凸台14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带动第一调节旋钮9的轴向移动,实现主齿轮5与齿杆4之间的啮合间隙调节,调整好以后,紧固侧盖3上的螺钉16。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调节机构。下面主要对调节机构进行描述。如图5、6所示,调节机构17包括调节压盖18和调节顶杆19,调节顶杆19安放在调节压盖18内,调节压盖18设置内螺纹,侧盖20左部设置有与调节压盖18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调节压盖18螺纹连接在侧盖20的外螺纹上。侧盖20中部设置有通孔,调节顶杆19穿过侧盖20中部的通孔,调节顶杆19的右端贴合于传动主轴21左端的轴承22上,调节压盖18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固定螺孔23,调节压盖18外周的固定螺孔23与侧盖20通过螺钉24连接。实施例2的调节原理:首先松开侧盖20上的螺钉24,,转动调节压盖18,带动调节顶杆19轴向移动,调节顶杆19带动轴承22的轴向移动,实现主齿轮25与齿杆26之间的啮合间隙调节,调整好以后,紧固侧盖,20上的螺钉24。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调节机构。下面主要对调节机构进行描述。如图7、8所示,调节机构27包括第二调节旋钮28和第二固定压盖29,第二调节旋钮28右部设置有外螺纹,侧盖30中部设置有圆孔,圆孔内设置有与第二调节旋钮28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第二调节旋钮28右部螺纹连接在侧盖30的圆孔内,第二调节旋钮28的右端贴合于传动主轴31左端的轴承32上,第二调节旋钮28的左部延伸到侧盖30外,第二固定压盖29与第二调节旋钮28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压盖29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固定螺孔33,第二固定压盖29外周的固定螺孔33与侧盖30通过螺钉34连接。实施例3的调节原理:首先松开侧盖30上的螺钉34,通过转动第二调节旋钮28,带动轴承32的左右移动,实现主齿轮35与齿杆36之间的啮合间隙调节,调整好以后,紧固侧盖30上的螺钉34。权利要求1.外调式渔线轮传动齿轮副啮合间隙调整机构,包括传动主轴,主壳和侧盖组成的壳体,齿杆和传动主轴上的主齿轮组成的齿轮副;主壳和侧盖的中部分别设置有轴承安装沉孔,在传动主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轴承,传动主轴通过两端的轴承安装于主壳和侧盖的轴承安装沉孔内,侧盖端的轴承贴合于主齿轮,主齿轮与齿杆存在啮合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在壳体外调节齿轮副啮合间隙的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调式渔线轮传动齿轮副啮合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旋钮和第一固定压盖,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为环形体,第一调节旋钮右端设置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的左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形斜坡;所述侧盖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内设有环形台肩,环形台肩的右侧壁设置有与第一调节旋钮上环形凸缘的左侧壁上的螺旋形斜坡相配合的螺旋形凸台;第一调节旋钮的左端从侧盖的内侧穿过侧盖的圆形通孔伸出侧盖,第一调节旋钮的右端贴合于传动主轴左端的轴承上,第一调节旋钮的左端与第一固定压盖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压盖的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固定螺孔,第一固定压盖外周的固定螺孔与侧盖通过螺钉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调式渔线轮传动齿轮副啮合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外调式渔线轮传动齿轮副啮合间隙调整机构,包括传动主轴,主壳和侧盖组成的壳体,齿杆和传动主轴上的主齿轮组成的齿轮副;主壳和侧盖的中部分别设置有轴承安装沉孔,在传动主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轴承,传动主轴通过两端的轴承安装于主壳和侧盖的轴承安装沉孔内,侧盖端的轴承贴合于主齿轮,主齿轮与齿杆存在啮合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在壳体外调节齿轮副啮合间隙的调节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源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