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676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冲击工具使前盖件(114)易于连接到壳体上或从壳体上卸掉,且装置结构简单。上述前盖件(114)具有一被夹在壳体的前缘部的外周面上的环形紧固部(120),一从外壳前端延伸到紧固部(120)附近的圆柱部(122),和一将圆柱部(122)和紧固部(120)连在一起的连接部(124)。上述紧固部(120)在周部开缝,从而形成一对彼此周向对置的舌形部(120-1,120-2)。夹紧装置(126)安装在舌形部(120-1,120-2)之间,并可在一夹紧位置和一非夹紧位置之间移动。在夹紧位置,夹紧装置可拉动舌形部(120-1,120-2)彼此靠近,在非夹紧位置,舌形部(120-1,120-2)被彼此拉开而得以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具有往复冲头,在该冲头之前设置的砧板,针状钻头支架,以及可容纳上述彼此同轴排列的冲头、砧板和针状钻头支架的气缸。上述砧板用以承受来自冲头的冲击力,上述针状钻头支架可用以承载多个纵向可动针状钻头,并承受来自上述冲头并通过砧板传递的冲击力。该冲击工具适于通过将针状钻头的前端压在工件的表面上,向工件施以冲击。
技术介绍
上述类型的传统冲击工具可在气缸的外周面设置有一把持件,操作者利用该冲击工具进行操作时,可以抓握上述把持件(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申请已审公开昭41-5867)。但在利用这种传统冲击工具时,工具内产生的振动通过上述把持件被直接传递到操作者的手中,从而导致操作者产生疲劳。因此,就开发了一种将传递到操作者手中的振动设计为使之最小化的冲击工具。在一种这样的冲击工具中,气缸容纳在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套筒中,而且在套筒上配备了把持件(例如,参考日本技术申请已审公开昭61-7909)。但利用这种冲击工具,很难精确将针状钻头的尖端对准在工件上。而且也不可能将针状钻头的尖端强制压在工件上,这样会阻止工件获得强力而有效的冲击效果。在另一这种类型的冲击工具中,气缸在外壳内作轴向往复运动,气缸外周面和外壳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一对轴向环形间隙。每一环形间隙内都安装有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一端可和上述气缸相配合,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和外壳配合。其中从气缸传递到外壳上的轴向振动可由螺旋弹簧所吸收(例如,参考日本技术申请已审公开平2-7026和日本专利申请未审公开(KOKAI)昭60-180784)。利用这种工具时,操作者所施加到外壳的压力通过螺旋弹簧被传递到针状钻头上,从而在操作过程中使针状钻头挤压在工件上。但由于螺旋弹簧具有必需的一定刚度,所以当使用该工具时,即使没有和工件相接触,也会有很强的振动传递到操作者的手中。在另一种冲击工具中,和上述传统冲击工具中一样,螺旋弹簧分别设置在一对环形间隙内。另外,在上述环形间隙内还设置有一环状弹性件;上述螺旋弹簧对具有很小的弹簧刚度,从而可在外壳内浮动支撑上述气缸。上述环状弹性件具有一大于上述螺旋弹簧弹簧刚度的弹簧刚度。当该工具的针状钻头被挤压在工件上,执行预定操作时,工件所给的反作用力就会由每一环状弹性件和螺旋弹簧所接收(例如,参考日本技术申请已审公开昭61-7908)。但在该工具中,设置有环状弹性件的环形间隙在尺寸上非常有限。所以环状弹性件的尺寸也不会增大,这就会阻碍其在工件上需要大作用力的操作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上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其中容纳有冲击驱动机构的气缸通过一对螺旋弹簧可被浮动支撑在外壳内,以便于在无载状态操作该工具时,螺旋弹簧可吸收从气缸传递到外壳上的振动,当操作该工具将冲击力施加在工件上时,可将充分大的冲击力作用在该工件上。施加到工具上的冲击力可直接通过多个设置在冲击工具上的针状钻头来作用。这样,由于接触针状钻头就容易磨损,需要更换。为了便于更换这些针状钻头,一种现有的冲击工具中设置有一外壳,该外壳包括前盖件和可拆卸地连接到前盖件后端的壳体。当更换针状钻头时,该前盖件可从壳体上拆卸(例如,参看日本专利申请已审公开昭46-187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冲击工具,由于其结构简单,可使前盖件很容易的连接到壳体上并从壳体上拆卸下来。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有一种冲击工具,包括一冲击工具组件,具有一往复冲头,在该冲头之前设置的砧板,针状钻头支架,以及可容纳上述彼此同轴排列的冲头、砧板和针状钻头支架的气缸。上述砧板用以承受来自冲头的冲击力,上述针状钻头支架可用以承载多个纵向可动针状钻头,并承受来自上述冲头并通过砧板传递的冲击力。圆柱外壳可滑动保持上述冲击工具组件。上述冲击工具还包括一从外壳一侧向外延伸的把持件。该把持件适于操作者把持。气缸具有一沿气缸外周面轴向延伸经过预定长度的小径部。该小径部具有前端和后端。圆柱外壳在内周面上设置有弹簧啮合部。圆柱外壳在其后端进一步设置有一弹簧挡盖。在气缸小径部的前端和圆柱外壳的弹簧啮合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螺旋弹簧,在小径部后端和弹簧啮合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螺旋弹簧。第一和第二螺旋弹簧可在圆柱外壳的轴向方向上浮动支撑上述冲击工具组件。而且,在圆柱外壳后端的弹簧挡盖和冲击工具组件后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三螺旋弹簧。当针状钻头的尖端挤压在工件上执行所需操作时,可用以接收作用在冲击工具组件上的大部分反作用力。当冲击工具在针状钻头没有接触工件的状态下(无载)被驱动时,针状钻头的振动可由第一和第二螺旋弹簧所吸收。这样传递到操作者正把持工具的手中的振动就可以被减小到相当小的程度。当冲击工具操作和工件相接触的针状钻头(即处于加载状态)时,把持上述把持件的操作者就在工件的方向上向冲击工具施加一个力,这就由于将把持件朝向工件推的力,而使得第三螺旋弹簧被压缩。结果,第三螺旋弹簧就向针状钻头施加一个压力。这样就能够以所需的冲击力进行操作。在上述冲击工具中,把持件优选为从圆柱外壳向后倾斜延伸。而且,把持件在远端部设置有一进气口。该进气口可以和供给压缩空气以驱动冲击工具冲头的气管相连。该把持件还包括一压缩空气通过的排气口,一设置在把持件上、用以将供给的压缩空气经过进气口导入到冲击工具组件的压缩空气进气通道,一设置在把持件上、用以将已用于驱动冲头的压缩空气导向到上述排气口的排气通道。在这种形式的传统冲击工具中,用以压缩空气的排气口朝向上述工具打开。结果,压缩空气被吹到工件表面上,导致灰尘污染,从而干扰利用冲击工具进行的操作。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冲击工具中,排气口设置在把持件向后倾斜延伸的远端上,从而就解决了传统冲击工具中的这种问题。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冲击工具,一腔室设置在气缸和针状钻头支架之间,以接收用于使针状钻头支架退回的压缩空气。另外,在把持件上整体铸造有一管子。该管在其后端打开,朝向上述压缩空气进气通道,并从那里向前延伸。管子的前端部和上述腔室相联通。由于这种设置,就可以减小冲击工具重量,并不会将把持件结构复杂化。而且,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冲击工具中,可环绕把持件设置有绝热覆盖材料,例如弹性橡胶。当冲头在经过把持件供给的压缩空气处于膨胀状态下被驱动的时候,把持件由于压缩空气的绝热膨胀而易于冷却。这种把持件的冷却就会影响到操作者用手把持该工具把持件所进行的操作。本专利技术中冲击工具的绝热覆盖材料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作为防滑盖。而且,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冲击工具中,气缸的外周面具有从气缸后端朝向前端延伸的小径部,和从小径部向前延伸的大径部。气缸具有一可拆卸地安装在后端的后插件,用以封闭后端,从而在后插件和冲头之间形成一压缩空气腔。外壳的弹簧啮合部由一固定到外壳内表面预定位置的环形件所形成。该环形件在前端具有一插入到第一螺旋弹簧后端部内、以保持该弹簧后端部的第一弹簧安装部。上述环形件还在后端还具有一插入到第二螺旋弹簧前端部内、以保持该弹簧前端部的第二弹簧安装部。通过上述设置,该冲击工具易于装配,其原因在于第一和第二螺旋弹簧首先被分别安装到上述环形件的第一和第二弹簧安装部上,随后,冲击工具组件被插入到第一和第二螺旋弹簧中。而且,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冲击工具中,针状钻头支架设定在气缸的远端,以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工具,包括:圆柱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中以便从外壳前端处形成的开口向前延伸的可纵向振动的针状钻头;其中,该外壳包括:从外壳前端向后延伸的前盖件;可拆卸地连接到前盖件后端的壳体;以及将前盖 件夹紧到壳体的夹紧装置;所述前盖件具有:环形紧固部,该紧固部被放置到并夹在壳体前缘部的外周面上,从而可和外周面相连;从所述外壳前端延伸到环形紧固部附近的圆柱部,以及将圆柱部和环形紧固部连在一起的连接部;   所述环形紧固部在其圆周点开缝,从而具有一对彼此周向对置的舌形部;所述夹紧装置安装在舌形部之间,并可在一夹紧位置和一非夹紧位置之间移动,在夹紧位置,夹紧装置可拉动舌形部彼此靠近,在非夹紧位置,所述舌形部从彼此拉近的状态被释放。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御器谷俊雄大木泰正铃木保全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工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