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22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6
使具有连结管部的连结管的连结作业变容易,该连结管部在两端具备与相互分离开的位置处的两个配管端部分别嵌合连结的连结用开口端部。具有:可弯折部(26),其设置于连结管部(22)的两端之间,且使该连结管部相对于连结管部的长度轴线能够弯折;以及刚性部(28),其从该可弯折部分别延伸至该连结用开口端部,且具有比该可弯折部高的刚性。通过使该连结管部在可弯折部(26)处弯折从而该两端的该连结用开口端部(18、20)能够嵌合于对应的配管端部(14a、16a)。连结管部具有维持该连结用开口端部嵌合于对应的该配管端部开口的状态的弹性复原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结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连结管部的连结管,该连结管部在两端具备与两个配管端部分别嵌合连结的连结用开口端部,该两个配管端部位于相互分离开的位置且分别具备配管开口。
技术介绍
在位于相互分离开的位置且分别具备配管开口的两个配管端部上嵌合连结位于两端的连结用开口端部的情况下,需要使该连结管的连结用开口端部之间的间隔比该两个配管端部之间的间隔大出进行该嵌合的部分的长度。因此,将该连结管装配在两个配管端部之间是困难的。与之相对,存在如下连结管:使连结管为弹性体树脂制品而具有弹性,将该连结管的一端连结于一方的配管端部,之后,以使该连结管的另一端与另一方的配管端部匹配的方式使该连结管变形来进行该连结(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054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于上述那样的连结管,提供能够容易进行该连结而能够更可靠地维持连结状态的连结管。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结管,其具有连结管部,该连结管部在两端具备与两个配管端部分别嵌合连结的连结用开口端部,该两个配管端部位于相互分离开的位置且分别具备配管开口,其中,所述连结管具有:可弯折部,其设置于该连结管部的该两端之间,用于使该连结管部相对于该连结管部的长度轴线能够弯折;以及刚性部,其从该可弯折部分别延伸至该连结用开口端部,且具有比该可弯折部高的刚性,通过使该连结管部在该可弯折部处弯折从而该两端的该连结用开口端部能够嵌合于对应的该配管端部,在该连结用开口端部嵌合于对应的该配管端部的状态下,该可弯折部具有维持该状态的弹性复原力。在该连结管中,使连结管部在可弯折部弯折而使向配管端部的连结变容易,并且在连结后由从弯折复原的弹性复原力维持该连结状态。在上述连结管中,可以是,所述连结管在该连结管部的该两端之间具有从该连结管部向侧方延伸的分支管部,该可弯折部设置于该分支管部与该连结管部之间的连接部分。具体地说,该可弯折部可以通过使该连结管部与该分支管部所成的角部为薄壁而形成。该情况下,容易使从形成为薄壁的该可弯折部延伸的该刚性部以该角部的角度变小的方式相对于该分支管部倾斜。在上述的连结管中,可以是,在该连结管部的两端面上具有从该连结管部的外周面在半径方向上延伸而到达该连结管部的内部孔的引导凹部,由该引导凹部将该配管端部从该外周面向该内部孔的方向引导。在使连结管部在可弯折部弯折而使两端的连结用开口端部卡合于对应的配管端部后,沿着引导凹部引导配管端部,从而能够使连结用开口端部更容易地嵌合于配管端部。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到达该内部孔的该引导凹部的底面以随着从该外周面接近该内部孔而向设置有该引导凹部的该连结管部的端面接近的方式倾斜。即,该情况下的引导凹部的底面在该外周面处最远离该端面,使得向引导凹部内导入该配管端部变得容易。另外,可以是,该连结管部在该连结用开口端部具有从该内部孔到该外周面而形成为厚壁的厚壁部分,在该厚壁部分形成有该引导凹部。另外,在该情况下,可以是,该厚壁部分设置为,该厚壁部分的整体形成为使该连结管部的外周呈大致圆环状,但具有该厚壁部分的一部分被与该连结管部的长度轴线平行的面切去而得到的形状的平坦面,该引导凹部形成为从该平坦面的大致中央延伸至该内部孔。在通过设置平坦面而进行与配管端部之间的连结时,能够容易地将该配管端部在半径方向上引导至引导凹部。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结管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结管的立体图。图2是该连结管的纵剖侧视图。图3是安装有该连结管的作为对象例的双联泵(twinpump)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3的双联泵上连结有该连结管的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结管10安装在图3示出的双联泵12的两个泵部14、16各自的配管端部14a、16a之间。该双联泵12具备左右两侧对称地配置的两个泵部14、16,且由内置于两泵部14、16间的中央位置的马达所驱动,从而从各个配管端部14a、16a的配管开口(排出口)14b、16b排出流体。连结管10如图4所示那样嵌合连结于配管端部14a、16a。如图1所示,连结管10形成为具有连结管部22和分支管部24的T型管,该连结管部22在两端具有与配管端部14a、16a分别嵌合连结的连结用开口端部18、20,该分支管部24在连结管部22的两端之间相对于连结管部22成大致90度的角度地向侧方延伸。连结管10由刚性较高的合成树脂(例如比较硬质的硅酮)等制造而成,整体具有较高的刚性。如图1以及图2所示,连结管10具有形成于连结管部22与分支管部24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可弯折部26。可弯折部26通过使连结管部22与分支管部24所成的角部为比其他部位薄的薄壁而形成,使连结管部22相对于其长度轴线能够弯折。连结管10还具有刚性部28,该刚性部28从可弯折部26延伸至两端的连结用开口端部18、20,且具有比可弯折部高的刚性。如图1所示,分支管部24在其外周面上具有轴线方向加强肋30以及环状加强肋32、34。连结管部22的两端的连结用开口端部18、20具有厚壁部分40、42,在连结管部22在其端面44、46设置有从下侧外周面在半径方向上延伸到连结管部22的内部孔48的引导凹部50、52。在图示的例子中,厚壁部分40、42设置为虽然作为连结管部22的外周整体而形成为大致圆环状、但是具有该厚壁部分40、42的一部分被与连结管部的长度轴线平行的面切去而得到的平坦面40a、42a的大致倒U字状。引导凹部50、52形成为从平坦面40a、42a的大致中央延伸到内部孔48。如图2所示,引导凹部50、52的底面50a、52a以随着接近内部孔48而向设置有引导凹部50、52的连结管部22的端面44、46分别接近的方式倾斜。通过在厚壁部分40、42设置有平坦面40a、42a,并使引导凹部50、52的底面50a、52a如上所述那样倾斜,从而能够使双联泵12的配管端部14a、16a容易被容纳于连结用开口端部18、20中。为了将上述的连结管10连结于双联泵12的配管端部14a、16a,首先使连结管部22在分支管部24的两侧的可弯折部26的一方或者两方处弯折而使配管端部14a、16a卡合于连结管部22的两端的引导凹部50、52。接下来,在使配管端部14a、16a的配管开口14b、16b位于与连结管部22的内部孔48大致匹配的位置后,使连结管部22从弯折状态恢复为原来的直线状态而使连结用开口端部18、20嵌合于对应的配管端部14a、16a。连结管部22的可弯折部26设置为:在从弯折复原而连结用开口端部18、20为嵌合于对应的配管端部14a、16a的状态时,对于维持该复原状态而言具有足够大小的弹性复原力。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连结管是如上所说明的连结管,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此。例如,虽然所说明的连结管以T型管进行说明,但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结管,其具有连结管部,该连结管部在两端具备与两个配管端部分别嵌合连结的连结用开口端部,该两个配管端部位于相互分离开的位置且分别具备配管开口,其中,/n所述连结管具有:/n可弯折部,其设置于该连结管部的该两端之间,用于使该连结管部相对于该连结管部的长度轴线能够弯折;以及/n刚性部,其从该可弯折部分别延伸至该连结用开口端部,且具有比该可弯折部高的刚性,/n通过使该连结管部在该可弯折部处弯折从而该两端的该连结用开口端部能够嵌合于对应的该配管端部,在该连结用开口端部嵌合于对应的该配管端部的状态下,该可弯折部具有维持该状态的弹性复原力。/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11 JP 2018-2318531.一种连结管,其具有连结管部,该连结管部在两端具备与两个配管端部分别嵌合连结的连结用开口端部,该两个配管端部位于相互分离开的位置且分别具备配管开口,其中,
所述连结管具有:
可弯折部,其设置于该连结管部的该两端之间,用于使该连结管部相对于该连结管部的长度轴线能够弯折;以及
刚性部,其从该可弯折部分别延伸至该连结用开口端部,且具有比该可弯折部高的刚性,
通过使该连结管部在该可弯折部处弯折从而该两端的该连结用开口端部能够嵌合于对应的该配管端部,在该连结用开口端部嵌合于对应的该配管端部的状态下,该可弯折部具有维持该状态的弹性复原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管,其中,
所述连结管在该连结管部的该两端之间具有从该连结管部向侧方延伸的分支管部,
该可弯折部设置于该分支管部与该连结管部之间的连接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结管,其中,
该可弯折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谷和正西辻浩志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工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