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6528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其包括机壳,工作轴,动力源,具有内齿圈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用于按压和固定内齿圈的按压机构,实现冲击扳手功能的冲击机构,选择和限制冲击扳手功能的冲击切换件,实现冲击钻功能的震动机构,选择和限制冲击钻功能的震动切换件,安装在机壳上并同时与按压机构、冲击切换件、震动切换件配合的模式调节件;通过调节模式调节件就可以选择离合模式、冲击模式、钻孔模式、震动模式,从而相应实现电动螺丝刀功能、冲击扳手功能、电钻功能、冲击钻功能。通过这种设置,减少了构件的数量,简化了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了生产制造的成本,同时使也提高了工具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可选择实现的多种功能的枪 钻类动力工具。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抢钻类动力工具中,通常包括沖击扳手、电钻、电动螺丝刀、和 冲击钻。沖击扳手是用于将螺栓拧紧到工件上。其结构上通常包括由电机旋转驱动 的输出轴,与输出轴通过螺旋槽和滚珠配合连接的冲击块,和位于冲击块前方 与沖击块通过端齿配合的工作轴。在冲击块后方还设有冲击弹簧,其压迫冲击 块使沖击块持续保持与工作轴的可靠配合。工作过程中,输出轴的旋转运动通 过沖击块和工作轴直接输出到螺栓以将螺栓拧到工件上。在拧紧过程中,工作 轴上的负载逐渐增大,当负载超过预定值时,通过滚珠在螺旋槽内的滚动,冲 击块相对于工作轴轴向朝向电机运动,并同时压缩其后的弹簧。当沖击块和工 作轴的端齿脱离配合瞬间,在冲击弹簧的作用下,冲击块轴向向前运动并在旋 转方向上打击工作轴,使工作轴在旋转方向上继续旋紧螺栓。如此循环往复, 通过冲击块不断的间歇性打击,确保螺栓最终拧紧到工件上。电动螺丝刀是用于将螺钉捋紧到工件上。其通常包括过载离合器结构,该 离合器由离合器主动件和从动件构成,主动件与减速齿轮为一体,而从动件旋 转固定在机壳内并可相对于机壳轴向移动。 一工作弹簧通过从动件作用在主动 件的端面齿上,使主动件在旋转方向上固定进而可以传递转矩使螺丝刀旋转。 作业时,电机的转矩通过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传递到螺丝刀,使之旋转,螺丝刀 头和螺钉头槽配合,从而螺钉被迅速拧紧。随着螺钉拧紧,主动件上受到的阻 力矩迅速增加,并通过端齿产生一轴向推力,当阻力矩超过脱扣预设值后,该 轴向推力迫使从动件向前进一步压缩工作弹簧而与主动件脱离,当主动件失去 从动件件的支撑后被旋转驱动,从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无输出,主动件随电机 输出轴还有转动的趋势,随后在工作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又啮合,如此周而复 始,螺钉不再受到扭矩作用,而电机仍在转动。通过这种结构,拧紧的螺钉既 达到规定拉力,又不会被拉裂,电机也不会产生过载、堵转、损坏或烧毁。沖击钻主要是用于在脆性材料的工件上打孔,其具有震动机构,该震动机 构由相对端面具有犬牙状齿的动凸轮和静凸轮组成。动凸轮安装在工作轴中间 部位,静凸轮固定在机壳上,动、静凸轮之间设有弹簧用来使两者相互分开。 进行冲击钻孔时,使钻头垂直压到工件表面上,并在轴向施加适当压力,这样 克服弹簧的弹力使动、静凸轮相互啮合,启动电机,电机的转矩通过动、静齿 轮传递到工作轴。工作轴在旋转过程中会对与机壳相对固定的静凸轮产生 一 轴 向向后的推力,使冲击钻后移,当动凸轮转到啮合齿脱啮时,冲击钻后移一个 齿高的距离。脱啮瞬时,由于持续的外加轴向力,使静凸轮随冲击钻迅速冲击 动凸轮,从而对工件表面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如此周而复始,便产生了持续的 旋转加冲击的复合运动。脆性材料在反复的强力沖击下破碎,随着钻头的旋转, 碎屑由钻头沟槽排出,于是在砖石、混凝土构件上打出孔。电钻是用于在工件上进行钻孔,在作业过程中,钻轴持续地作旋转运动。 通常,使用者在进行作业时需要进行不同类型的操作,如拧螺丝、拧螺栓、钻 孔等。如此,需要使用者准备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动工具,还要不断地更换来进 行操作的话将非常麻烦。美国公开专利申请US 2005/0199404A1揭示了一种可在一种工具上同时实 现冲击扳手和电钻功能的动力工具。该动力工具通过功能转换机构(该专利申 请图1和图4中所示的功能转换钮33和连接件25 )在冲击块(7 )和工作轴(8 ) 的外圆周上同时锁定两者来使冲击块和工作轴保持相对固定,从而实现冲击扳 手功能向电钻功能的转换,通过这种结构,使用者只需调节功能转换钮就可以 在同 一 工具上实现冲击扳手功能和电钻功能间的切换。欧洲专利申请EP 1050381 A2揭示了另一种同时具有沖击扳手功能和电钻功能的动力工具。该动 力工具通过功能转换机构(该专利申请附图中的标号15,16,24,35,36)在冲击块(5) 和工作轴(6)的轴线上同时锁定两者来使冲击块和工作轴保持相对固定,从而实 现冲击扳手功能向电钻的转换。然而,上述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的电动工具使用 的连接件为一尺寸较大的圓形套筒,从而使该电动工具的整体体积增大,提高 了制造成本,而上述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的电动工具的功能转换机构需要由多个 元件来配合实现,其结构复杂,由此使可靠性降低。美国公开专利申请US 2005/0199404A1还进一步揭示了在实现冲击扳手和 电钻功能的基础上进一 步实现电动螺丝刀和冲击钻功能的四功能钻。该四功能 钻包括了实现沖击扳手的冲击机构、实现电动螺丝刀的离合器结构、和实现沖 击钻功能的震动结构,并且还包括了冲击模式切换件用于切换冲击扳手的功能、离合模式切换件用于切换电动螺丝刀的功能、以及震动模式切换仟用于切换沖 击钻的功能,此外还设有一个共同按钮可同时联动控制这三个切换件,这样, 只要操作这个共同按钮就可以择一地实现沖击扳手功能、或电钻功能、或电动 螺丝刀功能、或冲击钻功能。然而,这种四功能钻构件繁多、结构复杂,增加 制造的困难度,同时使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其能够通过调节一单独构件来选择性地实现冲击扳手、电钻、电动螺丝刀或冲击钻等功能,其实现结构较为简单,便于生产制造,同时可靠性较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力工具,其包括机壳,其具有可靠近工件工作的前端部;工作轴,朝机壳的前端部延伸,并可与外接工作头配接;动力源,设置在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设置在动力源和工作轴之间,将动力源的旋转输出 传递到工作轴上,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具有 在工作轴的负载达到预设值时可被旋转驱动的可旋转状态和无论工 作轴的负载多大时都无法被旋转驱动的限制旋转状态;按压机构,用于按压和固定内齿圈;冲击机构,其包括主动沖击块,由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出轴旋转驱动,被动冲击块,可与主动冲击块啮合而被旋转驱动,所述被动冲击块设 在工作轴上并旋转驱动工作轴,且所述被动冲击块可相对于工作轴向运动,其中所述主动冲击块在工作轴所受的负载增大到特定值时可选择地 与被动沖击块脱离啮合,进而在输出轴的旋转驱动下又与被动冲击块重新啮合,从而在旋转方向上对工作轴施以间歇性的冲击;冲击切换件,其可选择地限制被动冲击块相对于工作轴作轴向运动,从 而使冲击机构在主动与被动冲击块之间可相互脱离啮合的可冲击状 态和主动与被动冲击块之间始终无法相互脱离啮合的限制冲击状态 之间进行切换;模式调节件,安装在机壳上,其可运动地与冲击切换件配合来驱使冲击 切换件切换冲击机构的工作状态,与此同时,模式调节件可运动地与按压机构配合来控制内齿團的工作状念;其中,通过调节模式调节件使该动力工具可选择下述工作模式中的一个 进行工作离合模式,该模式下冲击机构处于限制冲击状态,同时,内齿圈处于 可旋转状态;冲击模式,该模式下冲击机构处于可冲击状态,同时,内齿團处于限制旋转状态;钻孔模式,该模式下冲击机构处于限制冲击状态,同时,内齿圈处于限制旋转状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动力工具还包括震动机构,其对工作轴施以轴向的震动;震动切换件,与震动机构配合而使震动机构在可向工作轴施以轴向震动 的可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具有可靠近工件工作的前端部;    工作轴,朝机壳的前端部延伸,并可与外接工作头配接;    动力源,设置在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    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设置在动力源和工作轴之间,将动力源的旋转输出传递到工作轴上,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具有在工作轴的负载达到预设值时可被旋转驱动的可旋转状态和无论工作轴的负载多大时都无法被旋转驱动的限制旋转状态;    按压机构,用于按压和固定内齿圈;    冲击机构,其包括:    主动冲击块,由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出轴旋转驱动,    被动冲击块,可与主动冲击块啮合而被旋转驱动,所述被动冲击块设在工作轴上并旋转驱动工作轴,且所述被动冲击块可相对于工作轴轴向运动,    其中所述主动冲击块在工作轴所受的负载增大到特定值时可选择地与被动冲击块脱离啮合,进而在输出轴的旋转驱动下又与被动冲击块重新啮合,从而在旋转方向上对工作轴施以间歇性的冲击;    冲击切换件,其可选择地限制被动冲击块相对于工作轴作轴向运动,从而使冲击机构在主动与被动冲击块之间可相互脱离啮合的可冲击状态和主动与被动冲击块之间始终无法相互脱离啮合的限制冲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模式调节件,安装在机壳上,其可运动地与冲击切换件配合来驱使冲击切换件切换冲击机构的工作状态,与此同时,模式调节件可运动地与按压机构配合来控制内齿圈的工作状态;    其中,通过调节模式调节件使该动力工具可选择下述工作模式中的一个进行工作:    离合模式,该模式下冲击机构处于限制冲击状态,同时,内齿圈处于可旋转状态;    冲击模式,该模式下冲击机构处于可冲击状态,同时,内齿圈处于限制旋转状态;    钻孔模式,该模式下冲击机构处于限制冲击状态,同时,内齿圈处于限制旋转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具有可靠近工件工作的前端部;工作轴,朝机壳的前端部延伸,并可与外接工作头配接;动力源,设置在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设置在动力源和工作轴之间,将动力源的旋转输出传递到工作轴上,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具有在工作轴的负载达到预设值时可被旋转驱动的可旋转状态和无论工作轴的负载多大时都无法被旋转驱动的限制旋转状态;按压机构,用于按压和固定内齿圈;冲击机构,其包括主动冲击块,由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出轴旋转驱动,被动冲击块,可与主动冲击块啮合而被旋转驱动,所述被动冲击块设在工作轴上并旋转驱动工作轴,且所述被动冲击块可相对于工作轴轴向运动,其中所述主动冲击块在工作轴所受的负载增大到特定值时可选择地与被动冲击块脱离啮合,进而在输出轴的旋转驱动下又与被动冲击块重新啮合,从而在旋转方向上对工作轴施以间歇性的冲击;冲击切换件,其可选择地限制被动冲击块相对于工作轴作轴向运动,从而使冲击机构在主动与被动冲击块之间可相互脱离啮合的可冲击状态和主动与被动冲击块之间始终无法相互脱离啮合的限制冲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模式调节件,安装在机壳上,其可运动地与冲击切换件配合来驱使冲击切换件切换冲击机构的工作状态,与此同时,模式调节件可运动地与按压机构配合来控制内齿圈的工作状态;其中,通过调节模式调节件使该动力工具可选择下述工作模式中的一个进行工作离合模式,该模式下冲击机构处于限制冲击状态,同时,内齿圈处于可旋转状态;冲击模式,该模式下冲击机构处于可冲击状态,同时,内齿圈处于限制旋转状态;钻孔模式,该模式下冲击机构处于限制冲击状态,同时,内齿圈处于限制旋转状态。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机构还包括设置 在被动冲击块的远离主动冲击块一侧的压迫件,该压迫件压迫被动沖击块来使 被动冲击块具有朝向主动冲击块运动的趋势。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冲击切换件具有第一位置 和第二位置;冲击切换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其与被动沖击块配合来限制被动冲 击块轴向运动,此时冲击机构处于可冲击状态;冲击切换件位于第二位置时, 其与被动冲击块脱离配合,被动冲击块则在压迫件的压迫下可随主动冲击块一起作轴向运动,此时冲击机构处于限制冲击状态。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被动沖击块设有沿径向凹 陷的限位槽,沖击切换件具有可延伸入限位槽内的限位部;冲击切换件在第一 位置时,其限位部沿径向伸入限位槽内来限制被动冲击块的轴向运动,冲击切 换件在第二位置时,其限位部与限位槽脱离配合。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调节件设有 沿轴向凹陷的调节槽,冲击切换件具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收容在调节槽内的 并沿调节槽滑动;调节部在第 一位置时较调节部在第二位置时沿径向更接近工 作轴的轴线。6.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调节件内收 容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调节环,所述调节环设有沿轴向凹陷的调节槽,冲击切换件具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收容在调节槽内的并沿调节槽滑动;调节部在第一 位置时较调节部在第二位置时沿径向更接近工作轴的轴线。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工作轴和被动冲击块两者 之一在两者的配合处设有沿工作轴轴向伸展的凸键,两者中的另 一个设有与该 凸键配合键槽,且凸键可在键槽内滑动。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主动冲击块和被动冲击块 的相对端面上均凸设有直齿块,通过直齿块的配合,主动冲击块旋转驱动被动 冲击块。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迷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冲击机构进 一 步包括弹 性抵靠在主动冲击块的远离被动冲击块 一 侧的冲击弹簧和位于主动冲击块和行 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出轴接合处的滚球,其中主动冲击块的内壁上和输出轴上都设有收容该滚球并容许滚球在其内滾动的螺旋槽。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迷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按压机构包括可轴向按压内齿圈的按压环和轴向按压按压环的按压弹簧,所述内齿圏和按压环的轴向 相对的端面上均设有可相互啮合的凸齿。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弹簧具有被压 缩到 一定程度的轴向临界长度和被完全压紧的轴向最小长度,其中轴向临界长 度与轴向最小长度的差值与内齿圈的轴向凸伸出的凸齿的齿高大致相等;当按 压弹簧的轴向尺寸大于轴向临界长度时,内齿圏处于可旋转状态,当按压弹簧 的轴向尺寸小于轴向临界长度时,内齿圏处于限制旋转状态。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按压机构还包括按压按 压弹簧来调节其轴向长度的推杆,所述推杆外侧设置外螺紋,模式调节件内部 设有与推杆的外螺紋配合的内螺紋。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模式调节件可被旋转操 作而调节按压弹簧压缩到大于轴向临界长度的至少两个轴向特定长度,所述按 压弹簧的轴向特定长度与可使内齿圈旋转驱动的工作轴负载的预设值相对应。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迷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动力工具还包括 震动机构,其对工作轴施以轴向的震动;震动切换件,与震动机构配合而使震动机构在可向工作轴施以轴向震动 的可震动状态和无法向工作轴施以轴向震动的限制震动状态之间进行 切换;其中模式调节件可与震动切换件配合来切换震动机构的工作状态,且通 过在机壳外部调节模式调节件可使该动力工具进一步选择 震动模式,该模式下沖击机构处于限制冲击状态,内齿圈处于限制旋 转状态,震动机构处于可震动状态。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震动机构包括旋转固定 在机壳内并可轴向移动的第一凸轮块和与工作轴相对固定的第二凸轮块,所述 第一凸轮块和第二凸轮块的相对端面上设有相向的可相互啮合的凸牙;震动机 构还包括后推弹簧,其将第 一 凸轮块推离第二凸轮块从而在两者间形成间距。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震动切换件轴向固定在 机壳内,靠近第一凸轮块并远离第二凸轮块设置;震动切换件和第一凸轮块的 相对端面均凸设有可相互啮合的齿块。17. 根据权利要求1 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震动切换件具有径向延伸的延伸臂,模式调节件设有径向凸^,所述径向凸块伊所迷延伸臂可在旋转 方向上配合。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震动机构还包括 前推弹簧,其将工作轴推向机壳前端部,使工作轴在压到工件上作业时可产生 一最大后退距离;当震动切换件和第一凸轮块的齿块的齿高相对时,第一和第 二凸轮块间的间距小于工作轴的最大后退距离,此时,震动机构处于可震动状 态。1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还包 括若干行星轮、支撑行星齿轮的行星架、和另一内齿圈;该动力工具还包括速 度切换机构,其具有设置在机壳上的调速滑钮,该调速滑钮与所述另一内齿圈 固定连接;在机壳外滑动操作所述调速滑钮,可使所述另一内齿圏在仅与行星 轮配合的位置以及同时与行星轮和行星架配合的位置之间滑动,从而相应实现 低速和高速之间的切换。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电机。2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动力工具还包括设在 工作轴前端以和相应外接工作头配接的工具夹头。22. —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具有可靠近工件工作的前端部;工作轴,朝机壳的前端部延伸,并可与外接工作头配接; 动力源,设置在机壳内,并输出旋转动力;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设置在动力源和工作轴之间,将动力源的旋转输出传递到工作轴上,从而可旋转驱动工作头; 冲击机构,其包括主动沖击块,由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出轴旋转驱动, 被动冲击块,可与主动沖击块啮合而被旋转驱动,所述被动沖击块设 在工作轴上并旋转驱动工作轴,且所述被动冲击块可相对于工作轴 轴向运动,其中所述主动冲击块在工作轴所受的负载增大到特定值时可选择地 与被动沖击块脱离啮合,进而在输出轴的旋转驱动下又与被动冲击 块重新啮合,从而在旋转方向上对工作轴施以间歇性的冲击; 沖击切换件,其可选择地限制被动冲击块相对于工作轴作轴向运动,从而使冲击机构在主动与被动沖击块之间可相互脱离啮合的可冲击状态和主动与被动冲击块之间始终无法和互脱离》告'合*的限制冲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震动机构,其对工作轴施以轴向的震动;震动切换件,与震动机构配合而使震动机构在可向工作轴施以轴向震动 的可震动状态和无法向工作轴施以轴向震动的限制震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模式调节件,安装在机壳上,其可运动地与冲击切换件配合来驱使冲击 切换件切换冲击机构的工作状态,同时与震动切换件配合来驱使震动切换件切换震动机构的工作状态; 其中,通过调节模式调节件可使该动力工具选择下述工作模式中的一个 进行工作冲击模式,该模式下冲击机构处于可冲击状态,同时,震动机构处于 限制震动状态;钻孔模式,该模式下冲击机构处于限制冲击状态,同时,震动机构处 于限制震动状态;震动模式,该模式下冲击机构处于限制冲击状态,同时,震动机构处 于可震动状态。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机构还包括设 置在被动冲击块的远离主动冲击块一侧的压迫件,该压迫件压迫被动冲击块来 使被动冲击块具有朝向主动冲击块运动的趋势。24.根据权利要求2 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冲击切换件具有第 一 位 置和第二位置;沖击切换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其与被动冲击块配合来限制被动 冲击块轴向运动,此时冲击机构处于可冲击状态;沖击切换件位于第二位置时, 其与被动冲击块脱离配合,被动沖击块则在压迫件的压迫下可随主动冲击块一 起作轴向运动,此时冲击机构处于限制冲击状态。25.根据权利要求2 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被动沖击块设有沿径向 凹陷的限位槽,冲击切换件具有可延伸入限位槽内的限位部;冲击切换件在第 一位置时,其限位部沿径向伸入限位槽内来限制被动冲击块的轴向运动,冲击 切换件在第二位置时,其限位部与限位槽脱离配合。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调节件 设有沿轴向凹陷的调节槽,冲击切换件具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收容在调节槽 内的并沿调节槽滑动;调节部在第一位置时较调节部在第二位置时沿径向更接近工作轴的轴线。27.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工作轴和被动沖击块两 者之一在两者的配合处设有沿工作轴轴向伸展的凸键,两者中的另 一个设有与 该凸键配合键槽,且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红风张士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