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门弹簧拆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186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气门弹簧拆装装置。解决了现有气门弹簧拆卸工具中普遍存在的增力效果不佳以及无自锁特性等问题。该装置包括整体呈L型的机架、蜗轮轴、蜗轮和左旋蜗杆;L型机架包括上机架和设有导槽的侧机架;平行于侧机架设有蜗轮轴,与蜗轮轴上的蜗轮配合的左旋蜗杆设于上机架内;蜗轮轴上设有旋向相反的两段螺纹,两段螺纹处分别配合设有上Z字形螺母和下Z字形螺母,上Z字形螺母和下Z字形螺母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导销,且导销位于侧机架的导槽内,相对应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气门压头。该装置采用蜗杆机构增力,使操作轻便;采用有自锁特性的复式螺旋机构,既可以补偿力放大而导致的角位移减少使操作省时,又消除了操作中的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气门弹簧拆装装置。
技术介绍
气门组是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重要组件,其中气门弹簧既可以保证气门关闭时气门与气门座之间的密封,又可以保证气门开启时,气门不至于因运动惯性而脱离凸轮,气门弹簧多为圆柱形螺旋弹簧,它的一端支承在气缸盖上,另一端压靠在气门杆尾端的弹簧座上,弹簧座用锁片固定在气门杆的尾端。为了确保气门的密封特性,在发动机大、小修理中,常常需要将气门头部密封锥面与气门座配对研磨,为此,需要借助专用的气门弹簧拆卸工具压缩气门弹簧,再依次取出锁片、弹簧座、弹簧和气门。而目前已有的气门弹簧专用拆卸工具存在三个缺点:其一是增力效果不显著,即加在手柄上的力与压缩气门弹簧的力之间无放大关系或放大倍数太小;其二是无自锁特性,即,气门弹簧拆装中,若去除手柄上的力,则手柄将反转同时气门弹簧将回弹,从而,为气门弹簧的拆装操作带来不便,也使该项操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三是没有合理的解决力放大与位移放大之间的矛盾,即输入与输出之间力的放大必导致位移的缩小,如何补偿因力的放大而导致的位移缩小问题目前尚没有解决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气门弹簧专用拆卸工具中普遍存在的增力效果不显著或以位移的缩小为代价实现增力以及无自锁特性等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气门弹簧拆装装置。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气门弹簧拆装装置包括整体呈L型的机架、蜗轮轴、蜗轮和左旋蜗杆;L型机架的短边侧为矩形框架式上机架,长边侧为沿长度方向中部设有-->导槽的侧机架;平行于侧机架的蜗轮轴通过轴承设于L型机架上,其上端设有蜗轮,且蜗轮位于上机架内,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设于上机架内,蜗杆的一端伸至上机架外,蜗杆的外伸端上设有手摇柄;蜗轮轴的轴身上设有旋向相反的两段螺纹,与蜗轮相邻一段的螺纹为右旋螺纹,另一段螺纹为左旋螺纹,两段螺纹处分别配合设有上Z字形螺母和下Z字形螺母,上Z字形螺母和下Z字形螺母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导销,且导销位于侧机架的导槽内,上Z字形螺母和下Z字形螺母相对应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气门压头。所述蜗轮轴轴身上旋向相反的两段螺纹的螺纹升角小于其当量摩擦角。所述上Z字形螺母和下Z字形螺母相对应端的气门压头之间距离范围为发动机气门杆长度的0.5-1.5倍。所述气门压头为圆柱状。本技术利用蜗轮蜗杆机构的减速增力特性确保其良好增力效果,利用复式螺旋(同一螺杆两段螺纹旋向相反)的快速松退和快速锁紧特性补偿因蜗轮蜗杆机构在力放大时而导致的角位移缩小问题,利用第二级传动,即复式螺旋传动的自锁特性实现拆卸过程中随时松脱加力手柄均不会出现手柄反转现象,从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采用蜗轮蜗杆机构增力,使气门弹簧拆装操作轻便。(2)采用复式螺旋机构补偿力放大而导致的角位移减少,使本技术既省力又省时。(3)利用第二级传动机构的自锁特性,消除了气门弹簧拆装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于地面时,自右侧观察得到的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于地面时,自左侧观察得到的三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新型气门弹簧拆装装置包括整体呈L型的机架、蜗轮轴5、蜗轮3和左旋蜗杆2;L型机架的短边侧为矩形框架式上机架4A,长边侧为沿长度方向中部设有导槽4C的侧机架4B;平行于侧机架4B的蜗轮轴5通过轴承安装于L型机架上,其上端安装着蜗轮3,且蜗轮3位于上机架4A内,与蜗轮3配合的左旋蜗杆2安装于上机架4A内,左旋蜗杆2的一端伸至上机架外,左旋蜗杆2的外伸端上安装有手摇柄1。蜗轮轴5的轴身上设有旋向相反的两段螺纹,两段螺纹的螺纹升角小于其当量摩擦角;与蜗轮3相邻一段的螺纹为右旋螺纹5A,另一段螺纹为左旋螺纹5B,两段螺纹处分别配合安装有上Z字形螺母6和下Z字形螺母7,上Z字形螺母6和下Z字形螺母7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上导销6B和下导销7B,且上导销6B和下导销7B分别位于侧机架4B的导槽4C内,且可在导槽4C内上下滑动;上Z字形螺母6和下Z字形螺母7相对应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气门压头,即上气门压头6A和下气门压头7A,且气门压头为圆柱状;上气门压头6A和下气门压头7A之间距离范围为发动机气门杆长度的0.5-1.5倍。上述蜗轮轴5及其右旋螺纹5A、左旋螺纹5B,上Z字形螺母6、下Z字形螺母7,上机架4A、侧机架4B以及滑动导槽4C、上导销6B、下导销7B构成复式螺旋机构。当顺时针转动手摇柄1时,由机构学原理可推知,上Z字形螺母6与下Z字形螺母7必相向移动而相互靠近,使上气门压头6A和下气门压头7A也向距离减小方向运动,从而使气门弹簧压缩;当逆时针转动手摇柄1时,由机构学原理可推知,上Z字形螺母6与下Z字形螺母7必沿相背方向移动而相互远离,使上气门压头6A和下气门-->压头7A也向距离增大方向运动,从而使气门弹簧放松。第二级传动机构的自锁条件为:蜗轮轴5上的右旋螺纹5A和左旋螺纹5B之螺纹升角均应不大于其当量摩擦角。手摇柄1的输入转角θ1与输出的上气门压头6A与下气门压头7A之间相对位移S6A,7A关系为:S6A,7A=±θ1(L6A+L7A)/(2πi2,3)。其中,“±”分别对应相对位移的增加和减少,i2,3为蜗杆传动减速比,L6A,L7A分别对应蜗轮轴5延伸至上机架4A以外部分两段螺纹的导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气门弹簧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L型的机架、蜗轮轴、蜗轮和左旋蜗杆; L型机架的短边侧为矩形框架式上机架,长边侧为沿长度方向中部设有导槽的侧机架; 平行于侧机架的蜗轮轴通过轴承设于L型机架上,其上端设有蜗轮,且蜗轮位于上机架内,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设于上机架内,蜗杆的一端伸至上机架外,蜗杆的外伸端上设有手摇柄; 蜗轮轴的轴身上设有旋向相反的两段螺纹,与蜗轮相邻一段的螺纹为右旋螺纹,另一段螺纹为左旋螺纹,两段螺纹处分别配合设有上Z字形螺母和下Z字形螺母,上Z字形螺母和下Z字形螺母相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导销,且导销位于侧机架的导槽内,上Z字形螺母和下Z字形螺母相对应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气门压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门弹簧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L型的机架、蜗轮轴、蜗轮和左旋蜗杆;L型机架的短边侧为矩形框架式上机架,长边侧为沿长度方向中部设有导槽的侧机架;平行于侧机架的蜗轮轴通过轴承设于L型机架上,其上端设有蜗轮,且蜗轮位于上机架内,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设于上机架内,蜗杆的一端伸至上机架外,蜗杆的外伸端上设有手摇柄;蜗轮轴的轴身上设有旋向相反的两段螺纹,与蜗轮相邻一段的螺纹为右旋螺纹,另一段螺纹为左旋螺纹,两段螺纹处分别配合设有上Z字形螺母和下Z字形螺母,上Z字形螺母和下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洪蒋克荣时培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