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发酵和调控pH制备红曲色素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0122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萃取发酵和调控pH制备红曲色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红曲霉菌在种子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种子液;步骤2,将所述种子液接种到含氮源的发酵培养液中,进行发酵培养,调节发酵培养液的pH值,离心,得红曲霉菌湿细胞;步骤3,将所述红曲霉菌湿细胞接种到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调节发酵培养基的pH值,浊点萃取,分离,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调节发酵的pH值,控制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形成,同时应用萃取发酵和浊点萃取调节色素组成去除副产物桔霉素,制得桔霉素含量较低的红曲红色素。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容易实现,产率高,成本低,重复性强,环保,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工程
的发酵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红曲霉菌(Monascus sp)固态发酵生产的红曲米是我国传统的食品色素添加剂,也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在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使用历史。当今采用现代微生物液态深层发酵技术生产红曲红色素,该色素作为食品色素添加剂在东亚国家广泛使用,如中国、日本、韩国、台湾、泰国、越南等。自从发现了红曲霉菌发酵生产红曲色素也产生具有神经毒性和肾毒性的副产物桔霉素以来,红曲红色素在欧美生产已经禁止生产和销售。特别地,红曲色素产品是红曲红色素、红曲红色素、红曲橙色素组成的混合物。除东亚一些国家制定了红曲红色素的国家标准允许其生产和销售外,红曲黄色素和红曲橙色素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红曲色素产品中控制副产物的含量,特别是具有毒副作用的桔霉素的含量,一直是食品微生物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发酵过程中,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造微生物菌株以抑制桔霉素的形成从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但是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所获得的发酵产品属于基因工程食品。由于食品安全的特殊性,基因工程食品在很多国家获得生产、销售的许可权是非常繁琐和困难的。采用发酵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萃取发酵和调控pH制备红曲色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萃取发酵技术与调控pH技术相结合,制备桔霉素含量低且红曲色素组分相对单一的红曲色素;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红曲霉菌在种子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种子液;步骤2,将所述种子液接种到含氮源的发酵培养液中,进行发酵培养,调节发酵培养液的pH值,离心,得红曲霉菌湿细胞;步骤3,将所述红曲霉菌湿细胞接种到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调节发酵培养基的pH值,浊点萃取,分离,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龙康碧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