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2268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吊具,属于工程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吊具在吊装时存在稳定性差以及通用性差的问题。本发动机吊具,包括刚性吊杆,刚性吊杆两端均连接有吊钩;刚性吊杆的两端部相对于中部均向一侧倾斜设置。本发动机吊具的起吊孔与起重设备相连接;使得发动机在被吊起的过程中,避免发动机重力以外的力而造成的起吊点在起吊挂钩上侧滑造成安全隐患。起吊孔的位置可以选择,以满足由于不同发动机质心不同的需求;从而增强发动机起吊过程的稳定性,避免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程部件
,涉及一种吊装装置,特别是一种发动机吊具
技术介绍
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能的机器,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在生产中,发动机的运输需要吊装。如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发动机的起吊工作需借助于起吊挂钩连接发动机吊耳与起吊设备。目前,用于发动机起吊的吊具包括钢绳和两个分别与钢绳两端部相连接的挂钩。即钢绳与起吊设备相连,挂钩与吊耳相连接。如图2所示,在起吊中,起吊设备挂钩位于两个吊耳5之间;当钢绳6被拉紧后,钢绳6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夹角α。在发动机重量一定的情况下,该夹角α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发动机吊耳5的强度;以及起吊发动机过程的稳定性。由于夹角α的存在会对发动机吊耳5产生额外的水平分力,即会对吊耳5产生负面的强度影响;而且夹角α的越小,负面的强度影响越大。同时,夹角α越小使得发动机起吊过程的稳定性越差,稍微较大的外力矩便会导致起吊点在钢绳6上发生侧滑,造成安全隐患。夹角α越大发动机起吊的行程会增大,降低起吊效率,而且钢绳6的增长量对夹角α的改变不显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认为吊具挂钩的力方向沿竖直方向起吊最好;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发动机吊具申请号200920141249.9 ;公开号CN201525694U。该结构使夹角α为90°,虽然能够减少对吊耳5产生负面的强度影响,但因为不同的发动机两吊耳5之间间距不一,以及重心位置不一等,导致上述的发动机吊具在吊装时还是存在稳定性差以及通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吊具,利用本发动机吊具吊装解决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动机吊具,包括刚性吊杆,所述的刚性吊杆两端均连接有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吊杆的两端部相对于中部均向一侧倾斜设置。利用本发动机吊具起吊发动机中,钢绳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相对于被置换至发动机吊具中;这样发动机吊耳便不受除竖直向上起吊力以外的其他力或力矩的作用,使得发动机吊耳的应力水平更小,强度安全系数也更高,同时吊耳水平作用力并不消失,也有效地提高了起吊的稳定性。在上述的发动机吊具中,所述的刚性吊杆的中部设有起吊孔,所述的起吊孔的位置与发动机重心相对应。在上述的发 动机吊具中,所述的起吊孔的数量为2 5个;所有起吊孔沿刚性吊杆纵向线排列设置。设置多个起吊孔使得本发动机吊具适用于起吊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即本发动机吊具具有通用性高的优点。在上述的发动机吊具中,所述的刚性吊杆的两端倾斜部分长度相同。在上述的发动机吊具中,所述的刚性吊杆的两端倾斜部分与刚性吊杆中部的夹角为 120。 150。。在上述的发动机吊具中,所述的刚性吊杆的两端部均开设有挂钩连接孔,所述的吊钩连接在连接孔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动机吊具的起吊孔与起重设备相连接;使得发动机在被吊起的过程中,避免发动机重力以外的力而造成的起吊点在起吊挂钩上侧滑造成安全隐患。起吊孔的位置可以选择,以满足由于不同发动机质心不同的需求;从而增强发动机起吊过程的稳定性,避免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动机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钢绳发动机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刚性吊杆;2、起吊孔;3、连接孔;4、吊钩;5、吊耳;6、钢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实用 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动机吊具包括刚性吊杆I和吊钩4。吊钩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吊钩4与刚性吊杆I两端一一对应地相连接。刚性吊杆I的两端均开有连接孔3,吊钩4可直接挂在连接孔3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吊钩4通过钢绳或铁链等连接件与刚性吊杆I相连接。刚性吊杆I两端部相对于中部均向一侧倾斜设置,刚性吊杆I可采用金属管制成,两端部直接弯折而成;也可采用三段金属杆焊接而成。刚性吊杆I的两端倾斜部分长度相同。刚性吊杆I的两端倾斜部分与刚性吊杆I中部的夹角为120° 150°。本说明书附图给出的夹角为135°,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地调整。刚性吊杆I的中部设有起吊孔2,起吊孔2的位置与发动机重心相对应。起吊孔2的数量为2 5个;所有起吊孔2沿刚性吊杆I纵向线排列设置。本说明书附图给出的起吊孔2的数量为3个。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吊具,包括刚性吊杆(1),所述的刚性吊杆(I)两端均连接有吊钩(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吊杆(I)的两端部相对于中部均向一侧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吊杆(I)的中部设有起吊孔(2),所述的起吊孔(2)的位置与发动机重心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吊孔(2)的数量为2 5个;所有起吊孔(2)沿刚性吊杆(I)纵向线排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吊杆(I)的两端倾斜部分长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吊杆(I)两端倾斜部分与刚性吊杆(I)中部的夹角为120° 150°。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吊杆(!)的两端部均开设有挂钩连接孔(3),所述的吊钩(4)连接在连接孔(3)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吊具,属于工程部件
它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吊具在吊装时存在稳定性差以及通用性差的问题。本发动机吊具,包括刚性吊杆,刚性吊杆两端均连接有吊钩;刚性吊杆的两端部相对于中部均向一侧倾斜设置。本发动机吊具的起吊孔与起重设备相连接;使得发动机在被吊起的过程中,避免发动机重力以外的力而造成的起吊点在起吊挂钩上侧滑造成安全隐患。起吊孔的位置可以选择,以满足由于不同发动机质心不同的需求;从而增强发动机起吊过程的稳定性,避免安全隐患。文档编号B66C1/34GK203095406SQ20132006379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专利技术者冯敬, 王超, 杨陈, 沈源, 由毅,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吊具,包括刚性吊杆(1),所述的刚性吊杆(1)两端均连接有吊钩(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吊杆(1)的两端部相对于中部均向一侧倾斜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敬王超杨陈沈源由毅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