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免维护轮端型式后驱动桥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0487 阅读:5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免维护轮端型式后驱动桥总成,包括后桥壳、通过过渡安装支架对称设置在后桥壳左右两端的轮边组件和设置在后桥壳内的主减速总成带轮间差速器总成;轮边组件包括半轴、轮毂组件、制动盘和制动钳总成;轮毂组件包括轮毂、设置在轮毂内圆锥滚子轴承组、一端与圆锥滚子轴承组的外圈相接触且安装在轮毂内的轴承隔圈和设置在轮毂上的用来固定车轮骨架的车轮螺栓;所述轴承隔圈的另一端与半轴相接触。优点:轮毂轴向尺寸减短,降低后驱动桥总成质量。轮毂轴承单元中的轴承游隙值一直保持在最优化的范围内,使用质量稳定、可靠。轮毂轴承单元预先加注定量润滑脂,使用量很少且不用二次更换,降低润滑脂的使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驱动桥总成,尤其是一种具有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免维护轮端型式后驱动桥总成
技术介绍
现国内市场上生产、销售的中/重型卡车、大/中型客车使用的后驱动桥总成中轮端内部结构普遍采用两个独立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支承结构型式,在两个独立的圆锥滚子轴承之间有一定的安装间距。采用现有型式结构的特点: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在装配、调整过程很繁琐且不能够保证轮毂内、外两个圆锥滚子轴承的游隙在最优的范围内;大部分厂家在调整、装配主要依据经验值进行;由于轴承的游隙直接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对采用同结构同批次的不同后驱动桥总成中轮端轴承的游隙值是不同的,即一致性很差;所以采用此结构轴承的使用寿命没有一致性且难以预测具体的使用寿命时间。故障率偏高。2、轮毂内、外轴承采用润滑脂润滑或者是润滑油润滑;在运行过程中需定期维护保养,在整车使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材料费用及人工费用是一笔很大的支出,维护保养不当会造成整个轮端零部件损坏或报废。同时,更换下来的大量废油、废脂没有进行回收处理,对环境也是一种破坏。随着零部件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整车厂对零部件的质量要求、终端客户对零部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的要求逐步提升;通过对轮毂内、外轴承结构的整合,使轮端部分免于维护是可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具有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免维护轮端型式后驱动桥总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具有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免维护轮端型式后驱动桥总成,包括后桥壳、通过过渡安装支架对称设置在后桥壳左右两端的轮边组件和设置在后桥壳内的主减速总成带轮间差速器总成;轮边组件包括半轴、轮毂组件、制动盘和制动钳总成;所述轮毂组件包括轮毂、设置在轮毂内圆锥滚子轴承组、一端与圆锥滚子轴承组的外圈相接触且安装在轮毂内的轴承隔圈和设置在轮毂上的用来固定车轮骨架的车轮螺栓;所述轴承隔圈的另一端与半轴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组为背靠背安装的独立的两个圆锥滚子轴承组合成的轴承单元。两个圆锥滚子之间的轴承游隙通过在零部件生产、装配过程中调整至最优化的范围内;两端有油封、内部预先填充润滑脂;装配成桥总成后在使用过程中无需额外更换、添加。实现免予维护功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盘式制动器为气压制动的盘式制动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轮毂轴向尺寸减短,降低后驱动桥总成质量。2、轮毂轴承单元中的轴承游隙值一直保持在最优化的范围内,使用质量稳定、可靠。3、轮毂轴承单元预先加注定量润滑脂,使用量很少且不用二次更换,降低润滑脂的使用量。4、轮毂轴承单元在使用过程中免于维护和保养,降低终端用户的使用成本及停班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轮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轮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减速总成带轮间差速器总成,2、后桥壳,3、半轴,4、制动钳总成,6、轮毂,7、圆锥滚子轴承组,8、轴承隔圈,9、车轮螺栓,10、制动盘,11、过渡安装支架,12、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附图3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有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免维护轮端型式后驱动桥总成,包括主减速总成带轮间差速器总成1、后桥壳2、半轴3、制动钳总成4、过渡安装支架11、制动盘10和轮毂组件。如图1、图2、图3所示。轮毂组件包括轮毂6、圆锥滚子轴承组7、轴承隔圈8和车轮螺栓9。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具有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免维护轮端型式后驱动桥总成,包括后桥壳2、通过过渡安装支架11 对称设置在后桥壳2左右两端的轮边组件和设置在后桥壳2内的主减速总成带轮间差速器总成I ;轮边组件包括半轴3、轮毂组件、制动盘10和制动钳总成4。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轮毂组件包括轮毂6、设置在轮毂内圆锥滚子轴承组7、一端与圆锥滚子轴承组7的外圈相接触且安装在轮毂6内的轴承隔圈8和设置在轮毂6上的用来固定车轮骨架的车轮螺栓9 ;所述轴承隔圈8的另一端与半轴3相接触。如图3所示。主减速带与轮间差速器安装在后桥壳2内;制动盘10通过内六角螺栓安装在轮毂6上;半轴3 —端通过六角头螺栓安装在轮毂6上、另一端通过花键安装在轮间差速器上;轮毂6通过设置在轮毂6内的圆锥滚子轴承组7转动安装在后桥壳2上,圆锥滚子轴承组7的外圈通过轴承隔圈8与半轴相固定,其内圈通过锁紧螺母12固定在后桥壳2上,使得圆锥滚子轴承组7的内外圈不会出现轴向窜动;半轴3与后桥壳2相连接处采用半轴油封密封以保证桥壳内的润滑油不会混入轮毂内;过渡安装支架11通过六角头螺栓安装在后桥壳2上;制动钳总成4通过内六角螺栓安装在过渡安装支架11上。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主减速总成为现有技术中应用于车桥上的主减速总成,其具体的结构本技术不做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所述的轮间差速器为现有技术中应用于车桥上的轮间差速器,其具体的结构本技术不做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所述的制动盘10和制动钳总成4均为现有技术中应用于车桥上的制动盘和制动钳总成,其具体的结构本技术也不做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组7为背靠背安装的独立的两个圆锥滚子轴承组合成的轴承单元。本技术轴承单元内的两个圆锥滚子之间的轴承游隙通过在零部件生产、装配过程中调整至最优化的范围内;两端有油封、内部预先填充润滑脂;装配成桥总成后在使用过程中无需额外更换、添加。实现免予维护功能。本技术所述的盘式制动器为现有技术中的气压制动的盘式制动器,其具体结构本技术不做详细的说明。使用时,动力从变速箱输出端输入,经主减速总成、轮间差速器传递给半轴3,最后通过与半轴3相连的轮毂组件传递给车轮。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 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具有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免维护轮端型式后驱动桥总成,包括后桥壳(2)、通过过渡安装支架(11)对称设置在后桥壳(2)左右两端的轮边组件和设置在后桥壳(2)内的主减速总成带轮间差速器总成(I);轮边组件包括半轴(3)、轮毂组件、制动盘(10)和制动钳总成(4);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组件包括轮毂¢)、设置在轮毂内圆锥滚子轴承组(7)、一端与圆锥滚子轴承组(7)的外圈相接触且安装在轮毂¢)内的轴承隔圈(8)和设置在轮毂(6)上的用来固定车轮骨架的车轮螺栓(9);所述轴承隔圈(8)的另一端与半轴(3)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免维护轮端型式后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组(7)为背靠背安装的独立的两个圆锥滚子轴承组合成的轴承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免维护轮端型式后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制动 器为气压制动的盘式制动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免维护轮端型式后驱动桥总成,包括后桥壳、通过过渡安装支架对称设置在后桥壳左右两端的轮边组件和设置在后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盘式制动器结构的免维护轮端型式后驱动桥总成,包括后桥壳(2)、通过过渡安装支架(11)对称设置在后桥壳(2)左右两端的轮边组件和设置在后桥壳(2)内的主减速总成带轮间差速器总成(1);轮边组件包括半轴(3)、轮毂组件、制动盘(10)和制动钳总成(4);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组件包括轮毂(6)、设置在轮毂内圆锥滚子轴承组(7)、一端与圆锥滚子轴承组(7)的外圈相接触且安装在轮毂(6)内的轴承隔圈(8)和设置在轮毂(6)上的用来固定车轮骨架的车轮螺栓(9);所述轴承隔圈(8)的另一端与半轴(3)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治国边永杰黄勇杨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创捷和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