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及栅极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1XD)驱动器主要包括栅极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其中,栅极驱动器将输入的时钟信号通过移位寄存器单元转换后加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栅线上,栅极驱动电路可以与TFT形成具有相同工艺并与TFT —起同时形成在IXD面板上。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具有多级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每级均连接到相应的栅极线以输出栅极驱动信号。栅极驱动电路的各级彼此相连,起始信号输入至各级中的第一级并顺序的将栅极驱动信号输出至栅极线,其中前级的输入端连接到上一级的输出端,并且下一级的输出端连接到前级的控制端。在IXD面板设置上述结构的栅极驱动电路,其每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如图1所示的结构。图1所示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10个薄膜晶体管和I个电容,用于实现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输出和复位功能。然而,栅极驱动电路中各交流时钟信号的变化,会导致电路中产生干扰噪声,影响信号的输出及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稳定性;同时,较多的薄膜晶体管需要较大的布线空间,使得整个移位寄存器单元的尺寸较大,进而导致液晶显示器的体积较大。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输入模块、复位模块、输出模块、下拉控制模块和下拉模块,其中,所述输入模块,分别连接输入信号端、第一电压信号端、输出端子,用于响应于输入信号端输入的信号,将第一电压信号端输入的第一电压信号提供给输出端子;所述复位模块,分别连接复位信号端、第二电压信号端、第一节点,用于响应复位信号端输出的复位信号,将第二电压信号端输入的第二电压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复位模块与所述输入模块的连接点;所述输出模块,分别连接第一节点、第一时钟信号端和输出端子,用于响应于第一节点的电压,将第一时钟信号端输入的第一时钟信号提供给输出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输入模块、复位模块、输出模块、下拉控制模块和下拉模块,其中, 所述输入模块,分别连接输入信号端、第一电压信号端、输出端子,用于响应于输入信号端输入的信号,将第一电压信号端输入的第一电压信号提供给输出端子; 所述复位模块,分别连接复位信号端、第二电压信号端、第一节点,用于响应复位信号端输出的复位信号,将第二电压信号端输入的第二电压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复位模块与所述输入模块的连接点; 所述输出模块,分别连接第一节点、第一时钟信号端和输出端子,用于响应于第一节点的电压,将第一时钟信号端输入的第一时钟信号提供给输出端子; 所述下拉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二时钟信号端、输出端子和电源负电压端,用于响应于第二时钟信号端输入的第二时钟信号,将第二时钟信号提供给所述下拉控制模块的第二节点;以及响应于第一节点的电压或响应于输出端子的电压,将电源负电压端输入的电源负电压提供给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下拉控制模块与所述下拉模块的连接点; 所述下拉模块,分别连接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电源负电压端和输出端子,用于响应于第二节点的电压,将电源负电压端输入的电源负电压提供给第一节点和输出端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包括: 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输入信号端,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一节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模块包括: 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复位信号端,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压信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模块包括: 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节点,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时钟信号端,所述第三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付强,李成,安星俊,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