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297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控制回路,该液压控制回路包括执行机构、主换向阀、旁通油路、泵和油箱,执行机构的两条工作油路分别与主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连接,主换向阀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泵和油箱连接,旁通油路连接主换向阀的进油口、旁通油口和回油口,使得主换向阀处于中位时,液压油通过旁通油口流回油箱,其中,该液压控制回路还包括压力补偿阀,该压力补偿阀的进油口与旁通油口相连,压力补偿阀的出油口与油箱相连,并且压力补偿阀的第一控制油口的压力为负载压力,压力补偿阀的第二控制油口与旁通油口相连,以使执行机构的负载压力和旁通油口的压力近似相等。该液压控制回路的各油路流量受负载压力影响较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Hydraulic control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ydraulic control circuit, the control circuit is composed of hydraulic actuator, the main valve, by-pass, pump and fuel tank, two working oil actua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valve of the first working oil and second oil port connected to the oil inlet and the oil return valve of the main port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pump and tank connection into the oil by-pass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port, bypass oil outlet and an oil return port, the main valve is in place, the hydraulic oil through the bypass oil back into the tank, wherein the hydraulic control circuit also includes a pressure compensation valve, the pressure compensation valve oil inlet port and by-pass oil inlet are connected, pressure compensation valve oil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 tank, and the first control oil pressure compensation valve opening pressure load pressure, pressure compensation valve second controls the oil inlet and the oil outlet is connected to the bypass. The load pressure of the actuator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pressure of the bypass port. The flow rate of the hydraulic control circuit is less affected by the load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压控制回路
技术介绍
图1所示的液压控制回路包括执行机构、主换向阀10、旁通油路、泵和油箱,所述执行机构的两条工作油路分别与主换向阀10的第一工作油口 A和第二工作油口 B连接,主换向阀10的进油口 P和回油口 T分别与所述泵和所述油箱连接,所述旁通油路连接主换向阀10的进油口 P、旁通油口 C和回油口 T,使得主换向阀10处于中位时,液压油通过旁通油口 C流回所述油箱。如图1所示:当主换向阀10处于左位时,第一工作油口 A为执行机构的进油口,第二工作油口 B为执行机构的回油口,旁通油口 C截止;当主换向阀10处于右位时,第二工作油口 B为执行机构的进油口,第一工作油口 A为执行机构的回油口,旁通油口 C截止;当主换向阀10处于中位时,第一工作油口 A和第二工作油口 B截止,旁通油口 C开度最大,系统流量全部从旁通油路流回油箱。当主换向阀10从左位(或右位)向中位切换时,旁通油口 C的开度逐渐增大,而第一工作油口 A和第二工作油口 B的开度逐渐减小,流入旁通油路的流量逐渐增大;当主换向阀10从中位向左位(或右位)切换时,旁通油口 C开度逐渐减小,第一工作油口 A和第二工作油口 B的开度逐渐增大,流入第一工作油口 A和第二工作油口 B的流量逐渐增大,流入旁通油路的流量逐渐减小。该液压控制回路的进油口流量受负载影响较大,当系统流量不变、主换向阀10处于某一工作位置时,进油口(第一工作油口 A或第二工作油口 B)压力出现波动后,系统压力也会随着波动,导致进油口的流量也会随着负载波动,从而影响操作的控制精度、工作效率,并增大操作者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控制回路,该液压控制回路的各油路流量受负载压力影响较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控制回路,该液压控制回路包括执行机构、主换向阀、旁通油路、泵和油箱,所述执行机构的两条工作油路分别与所述主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连接,所述主换向阀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所述泵和所述油箱连接,所述旁通油路连接所述主换向阀的所述进油口、旁通油口和所述回油口,使得所述主换向阀处于中位时,液压油通过所述旁通油口流回所述油箱,其中,所述液压控制回路还包括压力补偿阀,该压力补偿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旁通油口相连,所述压力补偿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相连,并且所述压力补偿阀的第一控制油口的压力为负载压力,所述压力补偿阀的第二控制油口与所述旁通油口相连,以使所述执行机构的负载压力和所述旁通油口的压力相等。优选地,所述液压控制回路还包括能够采集所述负载压力的压力比较器,所述压力补偿阀的第一控制油口与所述压力比较器的出油口相连。优选地,所述压力比较器为连接在所述第一工作油口和所述第二工作油口之间的梭阀,该梭阀的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相连,所述梭阀的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相连。优选地,所述压力比较器为连接在所述第一工作油口和所述第二工作油口之间的比较换向阀,该比较换向阀的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相连,所述比较换向阀的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相连,所述比较换向阀的第一控制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相连,所述比较换向阀的第二控制油口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相连。优选地,所述主换向阀上设置有采集负载压力的压力采集口,当所述主换向阀处于左位时,所述压力采集口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连通,当所述主换向阀处于右位时,所述压力采集口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压力补偿阀的第一控制油口与所述压力采集口相连,所述压力补偿阀的第二控制油口与所述旁通油口相连。优选地,所述压力补偿阀为定差减压阀。优选地,所述第一工作油口、所述第二工作油口和所述旁通油口中的至少一个上串接有能够单独控制的节流阀。优选地,所述节流阀为液控节流阀。优选地,所述节流阀为电控节流阀。优选地,所述主换向阀的进油路、回油路具有Y型中位机能,所述第一工作油口和所述第二工作油口上均串接有阻尼孔。通过在旁通油路上设置压力补偿阀可以使负载压力与旁通油口压力始终近似相同,从而使得工作油口中向执行机构供油的油口的压差与旁通油口的压差近似相等,从而使得工作油口中向执行机构供油的油口流量与旁通油口的流量分配近似只与二者之间的面积比有关。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的液压控制回路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液压控制回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液压控制回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液压控制回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液压控制回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液压控制回路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的液压控制回路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的液压控制回路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0 主换向阀20 压力补偿阀30 梭阀 40 节流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2至图8中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液压控制回路,该液压控制回路包括执行机构、主换向阀10、旁通油路、泵和油箱,执行机构的两条工作油路分别与主换向阀10的第一工作油口 A和第二工作油口 B连接,主换向阀10的进油口 P和回油口 T分别与泵和油箱连接,旁通油路连接主换向阀的进油口 P、旁通油口 C和回油口 T,使得主换向阀10处于中位时,液压油通过旁通油口 C流回油箱,其中,所述液压控制回路还包括压力补偿阀20,该压力补偿阀20的进油口与旁通油口 C相连,压力补偿阀20的出油口与油箱相连(在本技术中,压力补偿阀20的出油口可以直接与油箱相连,也可以通过主换向阀10的回油口T与油箱相连),并且压力补偿阀20的第一控制油口的压力为负载压力,压力补偿阀20的第二控制油口与旁通油口 C相连,以使旁通油口 C的压力和执行机构的负载压力近似相等。如图2中所示,压力补偿阀20包括用于将压力补偿阀20的阀芯复位的软弹簧。由于软弹簧很软,可以近似认为所述软弹簧对阀芯的作用力为零。因此,可以近似认为所述旁通油口 C处的压力P’与执行机构的负载压力Pl相等。执行机构的进油口为第一工作油口 A和第二工作油口 B中的一者,执行机构的进油口的压差Λ P1=系统压力P-负载压力Pl,而旁通油口压差Λ P2=系统压力P-旁通油口 C处的压力P’。如上所述,由于负载压力Pl与旁通油口 C处的压力P’相等,所以,执行机构的进油口的压差Λ P1与旁通油口压差Λ P2也相等。根据阀口流量公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控制回路,该液压控制回路包括执行机构、主换向阀(10)、旁通油路、泵和油箱,所述执行机构的两条工作油路分别与所述主换向阀(10)的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工作油口(B)连接,所述主换向阀(10)的进油口(P)和回油口(T)分别与所述泵和所述油箱连接,所述旁通油路连接所述主换向阀的所述进油口(P)、旁通油口(C)和所述回油口(T),使得所述主换向阀(10)处于中位时,液压油通过所述旁通油口(C)流回所述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回路还包括压力补偿阀(20),该压力补偿阀(20)的进油口与所述旁通油口(C)相连,所述压力补偿阀(20)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相连,并且所述压力补偿阀(20)的第一控制油口的压力为负载压力,所述压力补偿阀(20)的第二控制油口与所述旁通油口(C)相连,以使所述执行机构的负载压力和所述旁通油口(C)的压力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控制回路,该液压控制回路包括执行机构、主换向阀(10)、旁通油路、泵和油箱,所述执行机构的两条工作油路分别与所述主换向阀(10)的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工作油口(B)连接,所述主换向阀(10)的进油口(P)和回油口(T)分别与所述泵和所述油箱连接,所述旁通油路连接所述主换向阀的所述进油口(P)、旁通油口(C)和所述回油口(T),使得所述主换向阀(10)处于中位时,液压油通过所述旁通油口(C)流回所述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回路还包括压力补偿阀(20),该压力补偿阀(20)的进油口与所述旁通油口(C)相连,所述压力补偿阀(20)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相连,并且所述压力补偿阀(20)的第一控制油口的压力为负载压力,所述压力补偿阀(20)的第二控制油口与所述旁通油口(C)相连,以使所述执行机构的负载压力和所述旁通油口(C)的压力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该液压控制回路还包括能够采集所述负载压力的压力比较器(30),所述压力补偿阀(20)的第一控制油口与所述压力比较器(30)的出油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比较器(30)为连接在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和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之间的梭阀,该梭阀的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相连,所述梭阀的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比较器(30)为连接在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春庚曾春峰陈正张劲谢海波莫应登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