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972976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缸、换向阀、压力油路、排油油路、第一工作油路和第二工作油路,换向阀包括压力油口、排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压力油口与压力油路连接,排油口与排油油路连接,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工作油路与油缸的有杆腔连接,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工作油路与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排油油路包括串接于其上的第一背压装置且第一背压装置的入口端与排油口连接,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旁通油路,旁通油路的第一端与第二工作油路连接、第二端与第一背压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旁通油路包括控制旁通油路通断的旁通控制阀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利用旁通油路降低油缸的回油背压的目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nd engineering machiner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nd a construction machine. The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a cylinder, reversing valve, pressure oil, oil oil, oil and second oil first, reversing valve including pressure oil inlet, the oil outlet, the first working oil and second oil port, the pressure oil inlet and the oil outlet pressure circuit connected with oil circuit connection, the first work the oil port through the first working circuit and the cylinder rod chamber is connected, second working oil cavity without a rod connected by second working oil cylinder and the oil exhaust channel, including the entrance end connected to the first device and the first pressure back pressure device and the oil outlet connection,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lso includes a bypass circuit.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working oil by-pass connection,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first pressure device connecting the exit, including by-pass control by-pass on-off bypass control valv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utility model,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the back pressure of the oil cylinder by the bypass oil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挖掘机的液压控制系统。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油箱10、变量泵20、安全阀30、换向阀40、油缸70、压力油路81、排油油路82、第一工作油路83和第二工作油路84。压力油路81包括串接于其上的单向阀60。排油油路82包括串接于其上的背压阀50。安全阀30的入口端连接压力油路81,出口端连接排油油路82,以在变量泵20的出口压力油超压时起限压保护的作用。其中,换向阀40包括压力油口 P、排油口 T、第一工作油口 A和第二工作油口 B。压力油口 P与压力油路81连接,排油口 T与排油油路82连接,第一工作油口 A通过第一工作油路83与油缸70的有杆腔72连接,第二工作油口 B通过第二工作油路84与油缸70的无杆腔71连接,背压阀50的入口端与排油口 T连接,背压阀50的出口端与油箱10连接。换向阀40的阀芯41在液压控制系统的有杆腔进油控制油路86和无杆腔进油控制油路87的控制下改变阀位,从而改变油缸70的有杆腔72和无杆腔71的进油或回油状态。以上现有技术中,整个液压控制系统的进油是由变量泵20经换向阀40到油缸70,回油是由油缸70经换向阀40经背压阀50到油箱10。油缸70为执行机构,通过控制换向阀40的阀芯41的位移来控制油缸70的往复运动。油缸70的回油流经换向阀40与背压阀50,而后流回油箱10。在油缸70的回油过程中能决定回油背压的参数除了油缸70的移动速度之外,只有换向阀40与背压阀50。而背压阀50由于是多个控制阀共用,一般设定值也比较低,其值无法随意更改,所以要调整油缸70的回油背压只有控制换向阀40。以上液压控制系统中油缸70的回油通过换向阀40流回油箱10,只能通过调节换向阀40阀芯41来调整油缸70的回油背压。回油背压是由换向阀40的阀芯41通流面积来决定的。而换向阀40的阀芯41通流面积是由阀芯41的结构决定的。为了使油缸70的运动平稳,换向阀40的阀芯41通流面积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换向阀40的阀芯41的调整有限。当有更大的回油量时,如油缸70的有杆腔72进油而无杆腔71回油时,在不降低油缸70运动速度的情况下,回油流量通常增大2倍还多,在无法再增加换向阀40的阀芯41通流面积的情况下,油缸70的回油背压会增高,回油背压增高会造成液压控制系统压力增大。因此,由于换向阀40的通用性及精密性致使以上液压控制系统无法保证所有油缸70的回油背压在理想范围之内。而变量泵的吸收功率是流量与压力的乘积,压力增大,泵吸收功率增大,造成发动机输出功率增大,从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损耗,进而影响挖掘机的工作效率或者造成不必要的燃油损耗。要是用在恒功率泵上会造成泵输出流量减少,降低油缸70工作速度,也会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可以避免因回油背压过高而导致的发动机功率损耗或燃油损耗。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缸、换向阀、压力油路、排油油路、第一工作油路和第二工作油路,换向阀包括压力油口、排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压力油口与压力油路连接,排油口与排油油路连接,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工作油路与油缸的有杆腔连接,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工作油路与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排油油路包括串接于其上的第一背压装置,且第一背压装置的入口端与排油口连接,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旁通油路,旁通油路的第一端与第二工作油路连接,旁通油路的第二端与第一背压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旁通油路包括控制旁通油路通断的旁通控制阀组。进一步地,旁通控制阀组包括串接于旁通油路上的插装阀和控制插装阀通断的插装阀控制阀组,插装阀的入口端与第二工作油路连接,插装阀的出口端与第一背压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插装阀的控制端与插装阀控制阀组连接。进一步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有杆腔进油控制油路,有杆腔进油控制油路用于控制换向阀改变阀位,以使油缸的有杆腔进油;插装阀控制阀组包括液控单向阀和第二背压装置,液控单向阀的入口端与第二背压装置的入口端连接,液控单向阀的出口端与插装阀的控制口连接,液控单向阀的控制口与有杆腔进油控制油路连接,第二背压装置的出口端与插装阀的出口端连接。进一步地,第二背压装置为溢流阀或背压阀。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液压控制系统,其中液压控制系统为前述的液压控制系统。进一步地,工程机械为挖掘机。根据本技术的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能实现利用旁通油路降低油缸的回油背压的目的。当油缸回油流量过大,而换向阀的阀芯通流面积不能再增加致使回油背压大于理想值时,可以控制旁通油路打开,使部分回油经旁通油路排出,从而可以使回油背压接近理想值,避免因回油背压过高而导致的发动机功率损耗或燃油损耗。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缸、换向阀、压力油路、排油油路、第一工作油路和第二工作油路。换向阀包括压力油口、排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换向阀的压力油口与压力油路连接;排油口与排油油路连接;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工作油路与油缸的有杆腔连接;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工作油路与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排油油路包括串接于其上的第一背压装置,且第一背压装置的入口端与排油口连通。其中,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旁通油路,旁通油路的第一端与第二工作油路连接,旁通油路的第二端与第一背压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旁通油路包括控制旁通油路通断的旁通控制阀组。本技术的液压控制系统能实现利用旁通油路降低油缸的回油背压的目的。当某些状态下油缸回油流量过大,而换向阀的阀芯通流面积不能再增加致使回油背压大于理想值时,可以控制旁通油路打开,使部分回油经旁通油路排出,从而可以使回油背压接近理想值,避免因回油背压过高而导致的发动机功率损耗或燃油损耗。本技术的液压控制系统适用于各类需要油缸作为执行机构的工程机械,例如挖掘机,尤其是适用于大型液压挖掘机。以下结合图2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油箱10、变量泵20、安全阀30、换向阀40、油缸70、压力油路81、排油油路82、第一工作油路83、第二工作油路84以及旁通油路85。其中,换向阀40包括压力油口 P、排油口 T、第一工作油口 A和第二工作油口 B。压力油口 P通过变量泵20与液压油箱10连通,压力油口 P与变量泵20之间的连接管路为压力油路81,排油口 T通过背压阀50与液压油箱10连通,排油口 T与液压油箱10之间的连接管路为排油油路82,第一工作油口 A通过第一工作油路83与油缸70的有杆腔72连接,第二工作油口 B通过第二工作油路84与油缸70的无杆腔71连接,背压阀50的入口端与排油口 T连接,背压阀50的出口端与油箱10连接。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缸(70)、换向阀(40)、压力油路(81)、排油油路(82)、第一工作油路(83)和第二工作油路(84),所述换向阀(40)包括压力油口(P)、排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工作油口(B),所述压力油口(P)与所述压力油路(81)连接,所述排油口(T)与所述排油油路(82)连接,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通过所述第一工作油路(83)与所述油缸(70)的有杆腔(72)连接,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通过所述第二工作油路(84)与所述油缸(70)的无杆腔(71)连接,所述排油油路(82)包括串接于其上的第一背压装置,且所述第一背压装置的入口端与所述排油口(T)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旁通油路(85),所述旁通油路(8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工作油路(84)连接,所述旁通油路(8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背压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旁通油路(85)包括控制所述旁通油路(85)通断的旁通控制阀组(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缸(70)、换向阀(40)、压力油路(81)、排油油路(82)、第一工作油路(83)和第二工作油路(84),所述换向阀(40)包括压力油口(P)、排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工作油口(B),所述压力油口(P)与所述压力油路(81)连接,所述排油口(T)与所述排油油路(82)连接,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通过所述第一工作油路(83)与所述油缸(70)的有杆腔(72)连接,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通过所述第二工作油路(84)与所述油缸(70)的无杆腔(71)连接,所述排油油路(82)包括串接于其上的第一背压装置,且所述第一背压装置的入口端与所述排油口(T)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旁通油路(85),所述旁通油路(8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工作油路(84)连接,所述旁通油路(8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背压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旁通油路(85)包括控制所述旁通油路(85)通断的旁通控制阀组(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控制阀组(100)包括串接于所述旁通油路(85)上的插装阀(130)和控制所述插装阀(130)通断的插装阀控制阀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茂林叶民杰禹小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