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刹车装备技术领域的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包括车轮轮毂、刹车齿、刹车座、刹车踏板,刹车踏板上设有刹车杆,刹车踏板上开设有锁止定位槽和解锁定位槽,刹车座上设有凸柱,锁止定位槽与解锁定位槽之间形成有弹性部,弹性部上设有依次连接的锁止复位区、过渡区、解锁复位区,锁止复位区的高度从过渡区向锁止定位槽递减,且解锁复位区的高度从过渡区向解锁定位槽递减;当弹性部被凸柱向外顶推而产生变形时会产生沿复位区倾斜方向的运动趋势,处于假刹状态的车轮产生运动时,刹车齿齿端会脱离对刹车踏板的阻挡作用力,弹性部会沿锁止复位区倾斜方向枢转运动,刹车杆嵌入到刹车齿中,实现对车轮的锁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轮防假刹车装置
专利技术涉及刹车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车轮防假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儿童推车,如图1所示,其刹车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在车轮20轴上的 刹车座10、车轮20和刹车齿30,刹车齿30各齿间形成有多个刹车槽,与刹车座10枢轴连 接的刹车踏板40,刹车踏板40上设有刹车杆401、锁止定位槽402和解锁定位槽403,相对 应地,刹车座10上设有可卡合在锁止定位槽402或解锁定位槽403中的凸柱101,锁止定位 槽402与解锁定位槽403之间形成有顶压凸柱101的弹性部404。当用户下压刹车踏板40 时,刹车踏板40相对于刹车座10枢转,锁止定位槽402枢转至凸柱101处,刹车杆401嵌 入到刹车槽,使车轮20不能转动;当用户上抬刹车踏板40时,刹车杆401退出刹车槽,解锁 定位槽403枢转至凸柱101处,使车轮20能自由转动。然而,该种刹车装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使用者对车轮20进行刹车时很容易产 生假刹车状态,如图2所示。具体的,在假刹状态下,刹车齿30的齿端会顶住刹车踏板40 的刹车杆401,煞车杆401并无与煞车齿30相嵌合,而因刹车齿30的齿端对刹车踏板40产 生一定的阻挡作用,使得使用者误认为车轮20已经处于锁止状态,且由于弹性部404与凸 柱101相对应的侧面为光滑平面(如图3所示),弹性部404被所述凸柱101向外顶推而 产生变形时,弹性部404很容易被凸柱101顶住而难以自动枢转以使得锁止定位槽402卡 合于凸柱101,一旦受到外界的影响譬如碰撞等刹车杆401便因此脱离刹车齿30而刹车失 效,刹车装置便恢复了解锁状态,如果此时推车正好处非平躺地面时,便可能产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刹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车轮防假刹车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包括转动设置 在轮轴上的车轮轮毂、设置于所述车轮轮毂上的刹车齿、连接在所述轮轴上的刹车座、枢接 在所述刹车座上的刹车踏板,所述刹车踏板上设有用于卡设在所述刹车齿上的刹车杆,所 述刹车踏板上开设有锁止定位槽和解锁定位槽,所述刹车座上设有可卡合在所述锁止定位 槽或所述解锁定位槽中的凸柱,所述锁止定位槽与所述解锁定位槽之间形成有顶压所述凸 柱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凸柱对应配合的侧面上设有依次连接的锁止复位区、过渡 区、解锁复位区,所述锁止复位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渡区、所述锁止定位槽连接,且所述 锁止复位区的高度从所述过渡区向所述锁止定位槽递减,所述解锁复位区的两端分别与所 述过渡区、所述解锁定位槽连接,且所述解锁复位区的高度从所述过渡区向所述解锁定位 槽递减;如此设计当所述弹性部被所述凸柱向外顶推而产生变形时,若所述凸柱与所述任 一复位区接触时,弹性部会产生沿所接触的所述任一复位区倾斜方向的运动趋势,而当处 于假刹状态的车轮产生运动时,因所述刹车杆并未与所述刹车齿相嵌合,故弹性部会在自 身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沿锁止复位区倾斜方向枢转运动,此时刹车杆嵌入到刹车齿的刹车槽中,实现对车轮的锁止。较佳地,所述解锁复位区和所述锁止复位区为斜面结构。较佳地,所述解锁复位区倾斜的角度为15 60度。较佳地,所述锁止复位区倾斜的角度为15 60度。较佳地,所述解锁复位区和所述锁止复位区为弧形面结构。较佳地,所述锁止定位槽与所述解锁定位槽之间通过滑动槽连通;利用所述滑动槽可对所述凸柱进行引导滑动。 较佳地,所述弹性部为弹性舌片。较佳地,所述刹车踏板套设并枢接在所述刹车座上,所述刹车踏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锁止定位槽和解锁定位槽,相对应地,所述刹车座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卡合在所述锁止定位槽或所述解锁定位槽中的凸柱,结构紧凑。一种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轮轴上的车轮轮毂、设置于所述车轮轮毂上的刹车齿、连接在所述轮轴上的刹车座、枢接在所述刹车座上的刹车踏板,所述刹车踏板上设有用于卡设在所述刹车齿上的刹车杆,所述刹车座上开设有锁止定位槽和解锁定位槽,所述刹车踏板上设有可卡合在所述锁止定位槽或所述解锁定位槽中的凸柱,所述锁止定位槽与所述解锁定位槽之间形成有顶压所述凸柱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凸柱对应配合的侧面上设有依次连接的锁止复位区、过渡区、解锁复位区,所述锁止复位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渡区、所述锁止定位槽连接,且所述锁止复位区的高度从所述过渡区向所述锁止定位槽递减,所述解锁复位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渡区、所述解锁定位槽连接,且所述解锁复位区的高度从所述过渡区向所述解锁定位槽递减。较佳地,所述解锁复位区和所述锁止复位区为斜面结构。较佳地,所述解锁复位区倾斜的角度为15 60度。较佳地,所述锁止复位区倾斜的角度为15 60度。较佳地,所述解锁复位区和所述锁止复位区为弧形面结构。较佳地,所述锁止定位槽与所述解锁定位槽之间通过滑动槽连通。较佳地,所述弹性部为弹性舌片。较佳地,所述刹车踏板套设并枢接在所述刹车座上,所述刹车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锁止定位槽和解锁定位槽,相对应地,所述刹车踏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卡合在所述锁止定位槽或所述解锁定位槽中的凸柱。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所述弹性部上设有依次连接的锁止复位区、过渡区、解锁复位区,所述锁止复位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渡区、所述锁止定位槽连接,且所述锁止复位区的高度从所述过渡区向所述锁止定位槽递减,所述解锁复位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渡区、所述解锁定位槽连接,且所述解锁复位区的高度从所述过渡区向所述解锁定位槽递减,当所述弹性部被所述凸柱向外顶推而产生变形时,弹性部会产生沿复位区倾斜方向的运动趋势,当处于假刹状态的车轮产生运动时,所述刹车齿齿端会脱离对所述刹车踏板的阻挡作用力,弹性部会在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沿锁止复位区倾斜方向枢转运动,此时刹车杆嵌入到刹车齿的刹车槽中,实现对车轮的锁止,避免产生威胁,提高了刹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习知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习知刹车装置假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习知刹车装置刹车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轮防假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刹车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刹车踏板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车轮防假刹车装置的解锁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车轮防假刹车装置的锁止状态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车轮防假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车轮防假刹车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刹车踏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4 8所示,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轮轴I 上的车轮轮毂2、设置于所述车轮轮毂2上的刹车齿21、连接在所述轮轴I上的刹车座3、枢 接在所述刹车座3上的刹车踏板4,所述刹车踏板4上设有用于卡设在所述刹车齿21上的 刹车杆41,所述刹车踏板4上开设有锁止定位槽42和解锁定位槽43,所述刹车座3上设有 可卡合在所述锁止定位槽42或所述解锁定位槽43中的凸柱31,所述锁止定位槽42与所 述解锁定位槽43之间形成有顶压所述凸柱31的弹性部44。如图5至图6所示,所述弹性 部44与所述凸柱31对应配合的侧面上设有依次连接的锁止复位区441、过渡区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轮轴上的车轮轮毂、设置于所述车轮轮毂上的刹车齿、连接在所述轮轴上的刹车座、枢接在所述刹车座上的刹车踏板,所述刹车踏板上设有用于卡设在所述刹车齿上的刹车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踏板上开设有锁止定位槽和解锁定位槽,所述刹车座上设有可卡合在所述锁止定位槽或所述解锁定位槽中的凸柱,所述锁止定位槽与所述解锁定位槽之间形成有顶压所述凸柱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凸柱对应配合的侧面上设有依次连接的锁止复位区、过渡区、解锁复位区,所述锁止复位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渡区、所述锁止定位槽连接,且所述锁止复位区的高度从所述过渡区向所述锁止定位槽递减,所述解锁复位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渡区、所述解锁定位槽连接,且所述解锁复位区的高度从所述过渡区向所述解锁定位槽递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轮轴上的车轮轮毂、设置于所述车轮轮毂上的刹车齿、连接在所述轮轴上的刹车座、枢接在所述刹车座上的刹车踏板,所述刹车踏板上设有用于卡设在所述刹车齿上的刹车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踏板上开设有锁止定位槽和解锁定位槽,所述刹车座上设有可卡合在所述锁止定位槽或所述解锁定位槽中的凸柱,所述锁止定位槽与所述解锁定位槽之间形成有顶压所述凸柱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凸柱对应配合的侧面上设有依次连接的锁止复位区、过渡区、解锁复位区,所述锁止复位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渡区、所述锁止定位槽连接,且所述锁止复位区的高度从所述过渡区向所述锁止定位槽递减,所述解锁复位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渡区、所述解锁定位槽连接,且所述解锁复位区的高度从所述过渡区向所述解锁定位槽递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复位区和所述锁止复位区为斜面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复位区倾斜的角度为15 60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复位区倾斜的角度为15 60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复位区和所述锁止复位区为弧形面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定位槽与所述解锁定位槽之间通过滑动槽连通。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为弹性舌片。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防假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踏板套设并枢接在所述刹车座上,所述刹车踏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锁止定位槽和解锁定位槽,相对应地,所述刹车座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卡合在所述锁止定位槽或所述解锁定位槽中的凸柱。9.一种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