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51392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系装设于一童车骨架上,其包括一手把,系连接于该童车骨架的一端并设有一感应装置,于使用者的手部碰觸时用以自动发出一信号;一刹车机构,系可驱动地装设于该童车骨架之第一车轮的一侧,用以使该第一车轮进入刹车状态或解除刹车状态;一驱动马达,用以驱动该刹车机构;及一电池组与感应装置及该驱动马达电性连接,供应所需电力。其优点在于,1.采用电池驱动电容量的变化而发出信号,并使刹车机构对童车的车轮解除刹车,从而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其操作安全、方便;2.在手把上设有一感应组件,当用户的手部碰触时可产生电容量变化而发出信号改变刹车机构的刹车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刹车系统,特别是一种可随外部感应而自动刹车或解除刹车的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童车刹车必须由使用者动手或踩踏才能完成,但有时难免刹车不完全而造成童车滑行或自走的惊险,譬如使用者刚好推车停在高处,一不留神忘了先刹车再放手他顾,这时童车有可能带着车上的婴童一起滑向车道或摔进路边的水沟里,相当危险。现有的刹车方式一般为对婴儿手推车后轮进行刹车,其刹车方式种类多样,其中有一系在个别的后轮处分别设一踩踏板,踩踏板上设有的嵌齿能够嵌合入后轮上所设齿部的空缺中,阻止后轮转动的刹车功能;但其刹车的控制系分别由两边各自独立操控,左、右必须兼顾较为麻烦,倘若突遇紧急状况,很可能无法及时同步刹住两后轮,这将造成手推车的晃移及旋转,使得手推车有倾倒、令车内的婴儿摔出受伤的危险。中国专利201120216569. 3公开了一种婴儿车刹车机构,装置于婴儿车骨架的后脚管下端,供刹车及解除刹车操作之用,其主要利用一刹车踏板与驱动转盘连接供驱动该转盘作正、反转并推动相应的刹车单元,该刹车单元藉由驱动斜面推顶而移动该刹车杆,使该刹车杆位于一刹车位置及一解除刹车位置,从而达到刹车的目的。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所采用的刹车技术为脚踏方式,由于脚的灵活性远不及手,因而常出现踩踏不及的现象,从而造成婴童车内的婴童发生危险,此外,目前无论是手动或脚踏式的童车刹车机构,其刹车或解除刹车的操作方式对一般使用者而言都是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进入或解除刹车的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包括骨架、把手,把手连接于骨架的一端,并设有手部碰触时可自动发出信号的感应装置;有使车轮刹车或解除刹车的刹车机构,刹车机构设于第一车轮一侧;有接受感应装置信号并驱动刹车机构的驱动马达;有提供电力的电池组,电池组与感应装置及驱动马达连接 另外,把手设有包覆层及金属片埋藏于该包覆层的底下以增加抓握的手感并避免该金属片曝露在外而受潮;及电容量变化感应元件,与该金属片电性相连,利用使用者的手部靠近该金属片时产生电容量变化而发出该信号。所述第一车轮有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随其转动,且该刹车机构包括第一轮座,连接于该童车骨架下端,设有第一卡掣部;第一离合机构,装设于该第一轮座内受该驱动马达驱动,使与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与该第一卡掣部卡合及脱离,从而产生该刹车状态及该解除刹车状态。其中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可随该第一车轮转动的齿状元件;于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与该第一车轮之间设有弹簧,使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得以弹性地保持卡合于该第一卡掣部。其中第一离合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盘,受该驱动马达驱转,于一侧设有复数个斜面;及一推顶元件,设于该第一驱动盘与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之间,当该第一驱动盘受驱转一角度时可受该复数个斜面推动而将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推离该第一卡掣部。第一离合机构设有刹车踏板及单向棘轮,刹车踏板每受一踩踏时得连动该单向棘轮,透过该单向棘轮单向地将该第一驱动盘驱转一角度,从而使推顶元件将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退离该第一卡掣部;第一驱动盘设有复数个凸起部用以触动开关,使该驱动马达转动一角度后因该开关被触动而自动停止。所述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还包括:刹车状态侦测装置,装设于该第一轮座内而用以侦测该刹车机构的状态;控制与显示装置,装设于该把手旁并与该刹车状态侦测装置作电性连接,供显示该刹车状态侦测装置所侦测的结果。童车骨架后侧另一端设有第二车轮,第二车轮上设有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二卡掣元件,并包括:第二轮座,连接于该童车骨架的下端,设有一第二卡掣部;及第二离合机构,与该第一离合机构连动,使该第二卡掣部与第一^^掣部同步地卡合及脱离,从而使该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得以同步地进入该刹车状态及解除刹车状态。第二离合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盘,透过挠性动力传输元件与第一轮座内部的第一驱动盘保持同步转动,第二驱动盘于一侧设有复数个斜面;及推顶元件,设于该第二驱动盘与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二卡掣元件之间并可滑动地抵接于该第二驱动盘的复数个斜面;当第二驱动盘随第一驱动盘同步转动一角度时,复数个斜面透过该推顶元件将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二卡掣元件推离该第二卡掣部。所述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二卡掣元件为齿状元件并与第二车轮保持同步转动,并利用一弹簧的力量弹性地与该第二卡掣部保持卡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其优点在于: 1.采用电池驱动电容量的变化而发出信号,并使刹车机构对童车的车轮解除刹车,从而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其操作安全、方便; 2.在手把上设有电容量变化感应元件,当用户的手部靠近手把时可藉由感应电容量变化而发出信号而改变刹车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的实施例的立体应用示意 图2为同一实施例的应用,以另一观察角度给示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的实施例的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的手把、一电容量变化感应元件相对位置的立体示意 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安装于第一车轮的刹车机构爆炸立体 图5为本专利技术之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安装于第二车轮的刹车机构爆炸立体 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的刹车机构移除外盖显示内部的立体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之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的刹车机构与童车骨架组合的立体示意 图8为本专利技术之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的刹车机构移除另一侧外盖及车轮以显示内部的立体 图9为本专利技术之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的刹车机构左、右连动的立体示意 图10为本专利技术之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的手把变化实施例的应用示意 图11为本专利技术之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的手把变化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系装设于一童车骨架I上,其至少包括一手把2、一电容变化感应元件3、一刹车机构4、一驱动马达5及一电池组6。所述童车骨架1,可至少由一前脚管11、两后脚管12、两连动杆13、两关节组14、一手推架15及一座位单元16组接成为一可收折或展开而呈现一可使用的展开状态10及一收折状态(图未示);其中关节组14系连接于前脚管11与后脚管12之间,在关节组14锁定时可使童车骨架I保持于可使用的展开状态10,而解锁时又可容许前角管11、后脚管12与手推车15相对枢转,使童车骨架I得以转变成收折状态。座位单元16系可固定或利用插接元件连接于童车骨架I上,座位单元16可实施为一含有插接元件的可摇式婴儿汽车安全椅、婴儿睡篮,或由一金属框架外撑一层织布所构成的轻便型椅座。在前脚管11下端装设一可自由换向及锁定的前轮组17,在两后脚管12的下端则可分别装设一第一车轮18及一第二车轮19。电池组6,系可拆卸的装置于童车骨架I上,并与其他需要电力的元件电性连接,以供刹车操作所需的电力。手把2连接于童车骨架I的一端,其上设有一感应装置,其作用在于使用者的手部碰觸时能自动发出一信号;如图3所示的手把2,系连接于童车骨架I的手推架15上端,且在手把2上设有一包覆层21及一金属片22埋藏于该包覆层21的底下,包覆层21可为一包套在手把2表面的发泡材料层,以增加抓握时的手感并避免金属片22暴露在外,避免受潮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系装设于一童车骨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手把,系连接于该童车骨架的一端并设有一感应装置,于使用者的手部碰觸时用以自动发出一信号;一刹车机构,系可驱动地装设于该童车骨架之第一车轮的一侧,用以使该第一车轮进入刹车状态或解除刹车状态;一驱动马达,用以驱动该刹车机构,于該感应装置发出信号时驱动刹车机构,使该第一车轮进入解除刹车状态;而于信号消失时驱动该刹车机构,使第一车轮进入刹车状态;及一电池组与該感应装置及该驱动马达电性连接,供应所需电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2.16 CN 201210035062.71.一种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系装设于一童车骨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手把,系连接于该童车骨架的一端并设有一感应装置,于使用者的手部碰觸时用以自动发出一信号; 一刹车机构,系可驱动地装设于该童车骨架之第一车轮的一侧,用以使该第一车轮进入刹车状态或解除刹车状态; 一驱动马达,用以驱动该刹车机构,于該感应装置发出信号时驱动刹车机构,使该第一车轮进入解除刹车状态;而于信号消失时驱动该刹车机构,使第一车轮进入刹车状态 '及 一电池组与該感应装置及该驱动马达电性连接,供应所需电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车轮系有一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随其转动,且该刹车机构包括: 一第一轮座,系连接于该童车骨架下端,设有一第一卡掣部; 一第一离合机构,系装设于该第一轮座内受该驱动马达驱动,使与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与该第一卡掣部卡合及脱离,从而产生刹车状态及解除刹车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系一可随该第一车轮转动的齿状元件;于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与该第一车轮之间设有一弹簧,使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得以弹性地保持卡合于该第一卡掣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包括: 一第一驱动盘,系受该驱动马达驱转,于一侧设有复数个斜面 '及 一推顶元件,设于该第一驱动盘与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之间,当该第一驱动盘受驱转一角度时可受该复数个斜面推动而将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推离该第一卡掣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机构设有一刹车踏板供使用者踩踏,藉由每一踩踏将该第一驱动盘驱转一角度,从而使该推顶元件将该可沿车轮轴向滑动的第一卡掣元件推离第一卡掣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童车感应式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离合机构设有一刹车踏板及一单向棘轮,该刹车踏板每受一踩踏时得连动该单向棘轮,透过该单向棘轮单向地将该第一驱动盘驱转一角度,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玮烨吴宗利彭年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