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4174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0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包括钢包、钢包盖及叉齿机构,钢包盖能分离的盖合在钢包上,钢包前侧的上边缘设有两枢座,两枢座分别枢设有导辊;钢包盖上设有两挂钩,挂钩的前端设有开口向下的挂钩口,并在靠近钢包盖的一侧向下凸设有止挡块,其后端固定在钢包盖的上表面,各挂钩的挂钩口对应铰接于各枢座的导辊上,钢包盖的上表面设有三个吊辊,一吊辊设在钢包盖的前侧,另两吊辊设置在钢包盖的后侧;叉齿机构包括连接部、平面齿板及两凸面齿板,平面齿板及两凸面齿板的前端对应连接于连接部后侧的中间及两端处,凸面齿板的上表面形成有突起,平面齿板的上表面为倾斜向下的平面,平面齿板及两凸面齿板能对应穿设各吊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Push back ladle full process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ckstepping ladle whole process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comprises a cover, ladle, ladle cover and fork mechanism of ladle cover in ladle cover can be separated, on the edge of ladle is provided with two front seat, two seat are respectively pivoted with the guide roller; the ladle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two hook. The front end is provided with a downward opening hook hook, and near one side of the ladle cover is arranged in a downwards convex stop block, the rear end is fix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adle cover, the hook hook mouth corresponding hinged on the guide roller of each pivot seat, the ladle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three hanging roller, a roller lifting in front of the ladle cover, the other two hanging roller is arranged at the rear side of the ladle cover; the fork gear mechanism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art, plane gear plate and two convex tooth plate, front tooth plate and two corresponding plane convex tooth plate connected to the middle and rear ends are connected at the Department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nvex tooth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rotrusion,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lanar toothed plate is a plane which is inclined downwards, and the plane tooth plate and the two convex tooth plate can be correspondingly provided with each hanging 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冶金工艺设备,是一种应用于钢铁冶炼、精炼、连铸工艺流程中的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钢铁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品质及成本日趋成为市场竞争的立足点。技术革新、节能减排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必然趋势。在钢铁冶炼过程中,钢包耐火衬及包内钢水中散失的大部分热量,会通过其顶部的开口形成散向空气的辐射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增加了企业成本,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传导热损失,需要减少钢包在线循环的使用数量,以减少热源数量。目前,在大多数钢厂炼钢车间工艺布置中,由于钢包的翻包装置与转炉布置在钢包的同侦牝因而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脱颖而出,通过钢包的加卸盖过程,除了钢水出炉过程以外,钢包盖可以在钢包在线循环的整个过程中始终盖在钢包上,可减少钢包在线循环的使用数量,这种辐射热损失可被显著减少,节能效果显而易见,受到许多钢铁企业的青眯,经济方面也大幅节约了成本,有利于节能减排。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211689.4公开了“一种钢包自动加揭盖系统”,其包括有钢包盖及钢包加揭盖机构,以对钢包进行自动加揭盖操作,但在使用中,该加揭盖系统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当转炉或电炉等冶炼设备与钢包翻包装置位于钢包的同侧时,需要钢包车带着钢包及钢包盖,通过钢包盖吊挂平台前进、后退多次,才能完成钢包的加揭盖,增加了单个钢包在线循环的时间,而且需要增加液压驱动完成操作,增加了更多的维修事故点。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工艺要求及专业知识,提出一种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以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通过钢包盖与叉齿机构的一次配合,就能实现钢包的加/卸盖工作。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包括一钢包及一钢包盖,所述钢包盖能分离的盖合在所述钢包上,其中:所述钢包前侧的上边缘凸设有两枢座,两所述枢座沿同向向外延伸设置,并在顶端分别枢设有一导棍;所述钢包盖上设有两挂钩,两所述挂钩由所述钢包盖前侧的外边缘平行向外延伸,所述挂钩的前端设有一开口向下的挂钩口,并相邻于所述挂钩口在靠近所述钢包盖的一侧向下凸设有一止挡块,所述挂钩的后端则固定在所述钢包盖的上表面,各所述挂钩的挂钩口对应铰接于各所述枢座的导辊上,所述钢包盖的上表面另直立有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吊辊,其中一所述吊辊设置在所述钢包盖上的前侧,并位于两所述挂钩的后端之间,而另外两所述吊辊则相对设置在所述钢包盖上表面的后侧;另包括一叉齿机构,设置于所述钢包盖的上方,其包括有一连接部、一平面齿板及两凸面齿板,所述平面齿板及两所述凸面齿板的前端对应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后侧的中间及两端处,所述平面齿板及两所述凸面齿板的后端则沿同向向外延伸,其中,所述凸面齿板的上表面在靠近后端处形成有突起,所述凸面齿板于所述突起两侧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倾斜向下的平面,所述平面齿板的上表面由前端至后端为一倾斜向下的平面,所述平面齿板及两凸面齿板能对应插接于各所述吊辊。如上所述的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其中,所述平面齿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凸面齿板的长度。如上所述的 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其中,所述凸面齿板的上表面在靠近前端的位置处设有一限位挡。如上所述的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其中,所述挂钩口朝所述钢包盖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如上所述的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其中,所述枢座包括两呈L形的枢板,两所述枢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钢包前侧的上边缘,而两者的上端之间则枢接有所述导棍。如上所述的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其中,各所述枢板的上端在靠近所述钢包的一侧分别延伸形成有一导向板。本技术的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维护成本低,在加卸盖过程中,既不需要天车或人工介入,也不需要单独的动力驱动,通过钢包盖与叉齿机构的一次配合,就能实现钢包的加/卸盖工作,可靠性强,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工艺操作流程,缩短了加盖和卸盖时间,能满足多数钢厂工艺布置要求,降低生产成本。另外,本技术保温效果好,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的使用参考图,其显示了本技术的组成结构;图2a为本技术中钢包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中钢包的主视图;图2c为本技术中钢包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钢包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叉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I钢包10翻包装置11枢座111枢板12导辊13导向板2钢包盖21挂钩211挂钩口212止挡块22吊辊3叉齿机构30连接部31平面齿板32凸面齿板321突起322限位挡4叉齿吊挂平台41顶梁42支脚5轨道6钢包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见 图1至图3,本技术提出的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包括一钢包1、一钢包盖2及一叉齿机构3,所述钢包盖2能分离的盖合在所述钢包I上,其中,所述钢包I前侧的上边缘凸设有两枢座11,两所述枢座11沿同向向外延伸设置,并在顶端处分别枢设有一导辊12 ;所述钢包盖2上设有两挂钩21,两所述挂钩21由所述钢包盖2前侧的外边缘平行向外延伸,所述挂钩21的前端设有一开口向下的挂钩口 211,并相邻于所述挂钩口 211在靠近所述钢包盖2的一侧向下凸设有一止挡块212,所述挂钩21的后端则固定在所述钢包盖2的上表面,各所述挂钩21的挂钩口 211对应铰接于各所述枢座11的导辊12上,所述钢包盖2的上表面另直立有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吊辊22,其中一所述吊辊22设置在所述钢包盖2上的前侧,并位于两所述挂钩21的后端之间,而另外两所述吊辊22则相对设置在所述钢包盖2上表面的后侧,其中,该吊辊为现有技术,其通常由两竖板221及一横轴222构成,该横轴222枢接于两竖板221的顶端之间;另外,在使用时优选所述吊辊22的横轴222与所述枢座11的导辊12呈同向设置,即该吊辊22的横轴222与导辊22的轴向呈同向设置,在工作时可达到较佳的使用效果;所述叉齿机构3设置于所述钢包盖2的上方,包括有一连接部30、一平面齿板31及两凸面齿板32,所述平面齿板31及两所述凸面齿板32的前端对应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0后侧的中间及两端处,即,所述平面齿板31的前端对应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0后侧的中间处,且两所述凸面齿板32的前端对应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0后侧的两端处;所述平面齿板31及两所述凸面齿板32的后端则沿同向向外延伸,其中,所述凸面齿板31的上表面在靠近后端处形成有突起321,所述凸面齿板32于所述突起321两侧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倾斜向下的平面,即平面齿板的上表面在突起的两侧对应形成一前倾斜平面321a及一后倾斜平面321b,至于该前、后倾斜平面的长度及倾斜角度,则可根据实际需要以及突起的位置、高度等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比如在图4中所示的结构中,该前倾斜平面的倾斜程度较大,其长度较短,而后倾斜平面的倾斜程度较小,其长度较长;所述平面齿板31的上表面由前端至后端为一倾斜向下的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推式钢包全过程自动加卸盖装置,包括一钢包及一钢包盖,所述钢包盖能分离的盖合在所述钢包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包前侧的上边缘凸设有两枢座,两所述枢座沿同向向外延伸设置,并在顶端分别枢设有一导辊;所述钢包盖上设有两挂钩,两所述挂钩由所述钢包盖前侧的外边缘平行向外延伸,所述挂钩的前端设有一开口向下的挂钩口,并相邻于所述挂钩口在靠近所述钢包盖的一侧向下凸设有一止挡块,所述挂钩的后端则固定在所述钢包盖的上表面,各所述挂钩的挂钩口对应铰接于各所述枢座的导辊上,所述钢包盖的上表面另直立有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吊辊,其中一所述吊辊设置在所述钢包盖上的前侧,并位于两所述挂钩的后端之间,而另外两所述吊辊则相对设置在所述钢包盖上表面的后侧;另包括一叉齿机构,设置于所述钢包盖的上方,其包括有一连接部、一平面齿板及两凸面齿板,所述平面齿板及两所述凸面齿板的前端对应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后侧的中间及两端处,所述平面齿板及两所述凸面齿板的后端则沿同向向外延伸,其中,所述凸面齿板的上表面在靠近后端处形成有突起,所述凸面齿板于所述突起两侧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倾斜向下的平面,所述平面齿板的上表面由前端至后端为一倾斜向下的平面,所述平面齿板及两凸面齿板能对应插接于各所述吊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晓林王德宽李强许有民代宗岭韩柏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