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方管传送卸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37239 阅读:4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1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不锈钢方管传送卸料装置,包括转运底座、侧向缓冲装置、端向缓冲装置、防脱落装置以及卸料装置,在转运底座的两端设置有端向缓冲装置,在转运底座的两侧设置有侧向缓冲装置,在转运底座与侧向缓冲装置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在升降装置上设置有防脱落装置,卸料装置通过卸料架设置在转运底座的上方。对方形不锈钢管进行一定的转运操作,在转运底座两侧设置有能够升降的防脱落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在转运的过程中方管由于转运方向发生偏移而导致的从转运底座上脱落的情况发生。

Stainless steel square pipe conveying unloa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ainless steel tube transfer discharging device, including transport base, lateral buffer device, end off device to the buffer device, prevent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are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base transport end to the buffer device, on both sides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lateral transfer buffer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lateral transport buffer device a lifting device, the lift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anti dropping device, unloading device by unloading frame arranged above the base of the transport. The square stainless steel tube for certain transport operations, transport in the base are arranged at both sides to lift anti dropping devic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tube in transport process due to the transport direction shift off from the base of the trans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锈钢方管传送卸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转运装置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锈钢方管传送卸料装置。
技术介绍
普通的不锈钢管大部分采用圆形设计,但是由于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或者是特定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特定形状的不锈钢管(如方形不锈钢管)才能达到使用效果,由于传统的转运装置大部分都是为了圆形管而设计的,这样在对如方形不锈钢管进行转运时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如果由于转运而对管件边缘造成磕碰则会影响后期安装以及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锈钢方管传送卸料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不锈钢方管传送卸料装置,包括转运底座、侧向缓冲装置、端向缓冲装置、防脱落装置以及卸料装置,在所述转运底座的两端设置有所述端向缓冲装置,在所述转运底座的两侧设置有所述侧向缓冲装置,在所述转运底座与所述侧向缓冲装置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在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所述防脱落装置,所述卸料装置通过卸料架设置在所述转运底座的上方;所述转运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横向调整组件、纵向调整组件、横向调整驱动器以及纵向调整驱动器,在所述底座本体上设置有横向调整槽和纵向调整槽,所述横向调整槽与所述纵向调整槽交错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横向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横向调整槽内,所述横向调整组件的两侧设置有所述横向调整驱动器,所述纵向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纵向调整槽内,所述纵向调整组件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纵向调整驱动器,在所述底座本体四周设置有所述卸料架;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底座、电磁吸附装置、真空吸附装置以及缓冲吸盘,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卸料架相连,在所述底座另一侧均匀的设置有所述缓冲吸盘,所述缓冲吸盘采用中空的圆锥形结构,所述缓冲吸盘顶端通过真空管路与所述真空吸附装置相连,所述真空吸附装置包括真空泵、抽空阀以及真空度检测器,所述真空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缓冲吸盘内侧,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真空管路与所述缓冲吸盘相连,在所述真空管路上设置有所述抽空阀,所述电磁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电磁吸附装置包括电磁电源、电磁导线、电磁聚合导体以及磁力传感器,在所述电磁聚合导体外侧均匀的缠绕有所述电磁导线,所述电磁导线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磁电源相连,所述电磁聚合导体与所述电磁导线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磁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缓冲吸盘内侧。在所述底座本体的两侧底端设置有收纳盒,在所述收纳盒内设置有所述升降装置、驱动器、升降架以及连接板,所述升降架的一端与所述升降装置相连,所述升降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防脱落装置相连,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器相连,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侧向缓冲装置和所述端向缓冲装置相连。所述侧向缓冲装置和所述端向缓冲装置均包括外缓冲套、内连接杆、缓冲弹簧以及挡圈,所述内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底座本体相连,所述内连接杆的另一端外侧设置有所述外缓冲套,所述外缓冲套内设置有缓冲台,在所述内连接杆上设置有所述缓冲弹簧,所述挡圈设置在所述内连接杆的底端,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缓冲台相接触,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挡圈相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转运底座的设置,能够对方形不锈钢管进行一定的转运操作,在转运底座两侧设置有能够升降的防脱落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在转运的过程中方管由于转运方向发生偏移而导致的从转运底座上脱落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了由于掉落而导致的方管发生弯折以及缺损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减少工人对转运过程的实时监控,从而实现自动化转运;在转运底座的四周设置有缓冲装置,通过缓冲装置能够有效地缓冲从转运底座移动至转运底座边缘时由于高度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冲力对钢管造成的磕碰以及噪声;卸料装置通过卸料架设置在转运底座上方,这样的设置则是为了使卸料装置能够对转运至转运底座各个位置处的方管均能进行转运,而不必非要等到完全转运至转运底座四周后才能完成卸料的操作;由于不锈钢表面光滑不易进行卸料操作,卸料装置采用真空吸附与电磁吸附协同作用的方法,进一步保证卸料过程中方管不会发生掉落,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与财产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转运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侧向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侧向缓冲装置,2为端向缓冲装置,3为防脱落装置,4为卸料架,5为底座本体,6为横向调整组件,7为纵向调整组件,8为横向调整驱动器,9为纵向调整驱动器,10为底座,11为缓冲吸盘,12为真空管路,13为抽空阀,14为真空度检测器,15为电磁导线,16为电磁聚合导体,17为磁力传感器,18为外缓冲套,19为内连接杆,20为缓冲弹簧,21为挡圈,22为收纳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1为侧向缓冲装置,2为端向缓冲装置,3为防脱落装置,4为卸料架,5为底座本体,6为横向调整组件,7为纵向调整组件,8为横向调整驱动器,9为纵向调整驱动器,10为底座,11为缓冲吸盘,12为真空管路,13为抽空阀,14为真空度检测器,15为电磁导线,16为电磁聚合导体,17为磁力传感器,18为外缓冲套,19为内连接杆,20为缓冲弹簧,21为挡圈,22为收纳盒。不锈钢方管传送卸料装置,包括转运底座、侧向缓冲装置、端向缓冲装置、防脱落装置以及卸料装置,在转运底座的两端设置有端向缓冲装置,在转运底座的两侧设置有侧向缓冲装置,在转运底座与侧向缓冲装置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在升降装置上设置有防脱落装置,卸料装置通过卸料架设置在转运底座的上方;转运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横向调整组件、纵向调整组件、横向调整驱动器以及纵向调整驱动器,在底座本体上设置有横向调整槽和纵向调整槽,横向调整槽与纵向调整槽交错且相互垂直设置,横向调整组件设置在横向调整槽内,横向调整组件的两侧设置有横向调整驱动器,纵向调整组件设置在纵向调整槽内,纵向调整组件的两侧设置有纵向调整驱动器,在底座本体四周设置有卸料架;卸料装置包括底座、电磁吸附装置、真空吸附装置以及缓冲吸盘,底座的一侧与卸料架相连,在底座另一侧均匀的设置有缓冲吸盘,缓冲吸盘采用中空的圆锥形结构,缓冲吸盘顶端通过真空管路与真空吸附装置相连,真空吸附装置包括真空泵、抽空阀以及真空度检测器,真空度检测器设置在缓冲吸盘内侧,真空泵通过真空管路与缓冲吸盘相连,在真空管路上设置有抽空阀,电磁吸附装置设置在底座内,电磁吸附装置包括电磁电源、电磁导线、电磁聚合导体以及磁力传感器,在电磁聚合导体外侧均匀的缠绕有电磁导线,电磁导线通过导线与电磁电源相连,电磁聚合导体与电磁导线设置在底座内,磁力传感器设置在缓冲吸盘内侧。在底座本体的两侧底端设置有收纳盒,在收纳盒内设置有升降装置、驱动器、升降架以及连接板,升降架的一端与升降装置相连,升降架的另一端与防脱落装置相连,连接板的一端与驱动器相连,连接板的另一端与侧向缓冲装置和端向缓冲装置相连。侧向缓冲装置和端向缓冲装置均包括外缓冲套、内连接杆、缓冲弹簧以及挡圈,内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底座本体相连,内连接杆的另一端外侧设置有外缓冲套,外缓冲套内设置有缓冲台,在内连接杆上设置有缓冲弹簧,挡圈设置在内连接杆的底端,缓冲弹簧的一端与缓冲台相接触,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挡圈相接触。通过转运底座的设置,能够对方形不锈钢管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不锈钢方管传送卸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不锈钢方管传送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底座、侧向缓冲装置、端向缓冲装置、防脱落装置以及卸料装置,在所述转运底座的两端设置有所述端向缓冲装置,在所述转运底座的两侧设置有所述侧向缓冲装置,在所述转运底座与所述侧向缓冲装置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在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所述防脱落装置,所述卸料装置通过卸料架设置在所述转运底座的上方;所述转运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横向调整组件、纵向调整组件、横向调整驱动器以及纵向调整驱动器,在所述底座本体上设置有横向调整槽和纵向调整槽,所述横向调整槽与所述纵向调整槽交错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横向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横向调整槽内,所述横向调整组件的两侧设置有所述横向调整驱动器,所述纵向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纵向调整槽内,所述纵向调整组件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纵向调整驱动器,在所述底座本体四周设置有所述卸料架;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底座、电磁吸附装置、真空吸附装置以及缓冲吸盘,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卸料架相连,在所述底座另一侧均匀的设置有所述缓冲吸盘,所述缓冲吸盘采用中空的圆锥形结构,所述缓冲吸盘顶端通过真空管路与所述真空吸附装置相连,所述真空吸附装置包括真空泵、抽空阀以及真空度检测器,所述真空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缓冲吸盘内侧,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真空管路与所述缓冲吸盘相连,在所述真空管路上设置有所述抽空阀,所述电磁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电磁吸附装置包括电磁电源、电磁导线、电磁聚合导体以及磁力传感器,在所述电磁聚合导体外侧均匀的缠绕有所述电磁导线,所述电磁导线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磁电源相连,所述电磁聚合导体与所述电磁导线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磁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缓冲吸盘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不锈钢方管传送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底座、侧向缓冲装置、端向缓冲装置、防脱落装置以及卸料装置,在所述转运底座的两端设置有所述端向缓冲装置,在所述转运底座的两侧设置有所述侧向缓冲装置,在所述转运底座与所述侧向缓冲装置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在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所述防脱落装置,所述卸料装置通过卸料架设置在所述转运底座的上方;所述转运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横向调整组件、纵向调整组件、横向调整驱动器以及纵向调整驱动器,在所述底座本体上设置有横向调整槽和纵向调整槽,所述横向调整槽与所述纵向调整槽交错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横向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横向调整槽内,所述横向调整组件的两侧设置有所述横向调整驱动器,所述纵向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纵向调整槽内,所述纵向调整组件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纵向调整驱动器,在所述底座本体四周设置有所述卸料架;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底座、电磁吸附装置、真空吸附装置以及缓冲吸盘,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卸料架相连,在所述底座另一侧均匀的设置有所述缓冲吸盘,所述缓冲吸盘采用中空的圆锥形结构,所述缓冲吸盘顶端通过真空管路与所述真空吸附装置相连,所述真空吸附装置包括真空泵、抽空阀以及真空度检测器,所述真空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缓冲吸盘内侧,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真空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宏昊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