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261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涉及管廊技术领域,包括管廊基体、隔板结构、污水管道和检修结构,管廊基体具有容纳腔;隔板结构设置在管廊基体内,隔板结构将容纳腔分隔为污水舱、以及至少一个管线舱;污水管道设置在污水舱中;检修结构包括检修平台和安装结构,检修平台沿污水舱的延伸方向设置并置于污水管道的一侧,检修平台通过安装结构与污水舱的内壁相连接,检修平台与污水舱的顶壁间隔距离不少于第一预定值,检修平台的下方设有预留管道安装空间。本技术通过在污水舱中同时设置检修结构和污水管道,具有更加集约的管廊布置形式,能够在保障管廊安全运行和人员检修需求的基础上,提高了管廊断面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廊,特别涉及一种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1、通过将管廊设置在地层中,管廊能够作为排水、雨污水、供热、电力、通信、燃气、污水等市政管线的地下通道,使得各种市政工程管线能够更加集中地布置,从而便于对各种管线进行安装和检修作业,保障了城市功能的稳定运行。现有技术中的综合管廊的污水舱中一般单侧敷设有污水管道,在污水管段的侧方还需要设置人员通道,工作人员能够沿人员通道对污水舱中的污水管道进行检修作业。由于污水管道在敷设过程中,污水管道的高度位置会随着综合管廊发生变化,因此污水舱中需要预留出供污水管道在竖向位置的变化空间,而人员通道设置在污水管道的侧方,无法随着污水管道进行竖向位置变化,从而导致污水舱断面的利用率较低,并增加了综合管廊的制造成本。

2、因此,如何在保障人员通道的情况下增加管廊断面的利用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综合管廊,以求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用于提高污水舱的断面利用率。

2、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包括:

3、管廊基体,所述管廊基体具有容纳腔;

4、隔板结构,所述隔板结构设置在所述管廊基体内,所述隔板结构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污水舱、以及至少一个管线舱;

5、污水管道,所述污水管道设置在所述污水舱中;

6、检修结构,所述检修结构包括检修平台和安装结构,所述检修平台沿所述污水舱的延伸方向设置并置于所述污水管道的一侧,所述检修平台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污水舱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检修平台与所述污水舱的顶壁间隔距离不少于第一预定值,所述检修平台的下方设有预留管道安装空间。

7、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水舱的侧壁上的第一锚固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污水舱的底部的多个第二锚固件,多个所述第二锚固件沿所述污水舱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锚固件连接所述检修平台与所述污水舱的侧壁,各所述第二锚固件连接所述检修平台与所述污水舱的底部。

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锚固件包括第一锚板,所述第一锚板锚固在所述污水舱的侧壁并沿所述污水舱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锚板与所述检修平台的一侧侧沿相连接。

9、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锚固件包括第二锚板以及立柱,所述第二锚板锚固在所述污水舱的底部并与所述立柱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立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检修平台的另一侧侧沿相连接。

10、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检修平台包括:

11、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沿所述污水舱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锚板相连接;

12、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立柱相连接;

13、多根拉杆,各所述拉杆间隔排布在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并且各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

14、栅板结构,所述栅板结构沿所述污水舱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栅板结构铺设在各所述拉杆上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

15、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检修平台还包括栏杆,所述栏杆沿所述栅板结构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栏杆与所述第二横梁相接。

16、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栏杆上间隔设有多个人行缺口,所述检修平台还包括多个步梯,所述步梯与所述人行缺口对应设置,所述步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接并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人行缺口的下方,所述步梯的另一延伸至所述污水舱的底部。

17、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舱的底部还设有多个第三锚固件,所述第三锚固件与所述步梯对应设置,所述步梯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锚固件相连接。

1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锚固件包括两个第三锚板,两个所述第三锚板间隔锚固在所述污水舱的底部,所述步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三锚板。

19、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检修平台还包括多根连接链条,各所述连接链条与所述人行缺口对应设置,所述连接链条的一端与位于所述人行缺口一侧的所述栏杆相连接,所述连接链条的另一端穿过对应的所述人行缺口并与位于所述人行缺口的另一侧的所述栏杆可拆卸地相连接。

20、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同一所述人行缺口中设有多根所述连接链条,各所述连接链条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

2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廊基体还包括至少一个污水检查井,各所述污水检查井沿所述污水舱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污水检查井的一端与地面相接,所述污水检查井的另一端延伸设置在所述污水舱中,所述污水管道分别连通各所述污水检查井。

22、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检修平台还包括多个第四锚固件,各所述第四锚固件与所述污水检查井对应设置,所述第四锚固件锚固在所述污水检查井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横梁与各所述第四锚固件相连接。

23、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锚固件包括第四锚板,所述第四锚板锚固在所述污水检查井的外壁上,所述第四锚板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接。

24、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检查井上设有至少一个污水接入口,所述污水接入口用于连接污水接入管。

25、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结构还能够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通风舱,所述通风舱设置在所述污水舱的上方;所述通风舱中设置有风机组,所述风机组包括多个风机,至少一个所述风机与所述污水舱相连通。

26、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舱还设置在任意所述管线舱的上方,各所述风机与至少一个所述管线舱相连通。

27、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廊基体还包括至少一个进风井,所述进风井的一端与所述通风舱相连通,所述进风井的另一端延伸设置在地面的上方并连通大气。

2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廊基体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机吊装井,所述风机吊装井的一端与所述通风舱相连通,所述风机吊装井的另一端延伸设置在地面的上方。

29、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舱中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污水管道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

30、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定值不少于1.8m。

3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32、本技术所述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使用时,通过隔板结构能够将管廊基体的容纳腔分隔为污水舱和至少一个管线舱,通过污水舱能够用于布置污水管道,通过各管线舱能够用于布置各类市政管线,具有更好的布置灵活性。并且,在污水管道的一侧还设置有检修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水舱的侧壁上的第一锚固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污水舱的底部的多个第二锚固件,多个所述第二锚固件沿所述污水舱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锚固件连接所述检修平台与所述污水舱的侧壁,各所述第二锚固件连接所述检修平台与所述污水舱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固件包括第一锚板,所述第一锚板锚固在所述污水舱的侧壁并沿所述污水舱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锚板与所述检修平台的一侧侧沿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锚固件包括第二锚板以及立柱,所述第二锚板锚固在所述污水舱的底部并与所述立柱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立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检修平台的另一侧侧沿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平台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平台还包括栏杆,所述栏杆沿所述栅板结构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栏杆与所述第二横梁相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上间隔设有多个人行缺口,所述检修平台还包括多个步梯,所述步梯与所述人行缺口对应设置,所述步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接并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人行缺口的下方,所述步梯的另一延伸至所述污水舱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舱的底部还设有多个第三锚固件,所述第三锚固件与所述步梯对应设置,所述步梯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锚固件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锚固件包括两个第三锚板,两个所述第三锚板间隔锚固在所述污水舱的底部,所述步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三锚板。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平台还包括多根连接链条,各所述连接链条与所述人行缺口对应设置,所述连接链条的一端与位于所述人行缺口一侧的所述栏杆相连接,所述连接链条的另一端穿过对应的所述人行缺口并与位于所述人行缺口的另一侧的所述栏杆可拆卸地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人行缺口中设有多根所述连接链条,各所述连接链条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基体还包括至少一个污水检查井,各所述污水检查井沿所述污水舱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污水检查井的一端与地面相接,所述污水检查井的另一端延伸设置在所述污水舱中,所述污水管道分别连通各所述污水检查井。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平台还包括多个第四锚固件,各所述第四锚固件与所述污水检查井对应设置,所述第四锚固件锚固在所述污水检查井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横梁与各所述第四锚固件相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锚固件包括第四锚板,所述第四锚板锚固在所述污水检查井的外壁上,所述第四锚板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检查井上设有至少一个污水接入口,所述污水接入口用于连接污水接入管。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结构还能够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通风舱,所述通风舱设置在所述污水舱的上方;所述通风舱中设置有风机组,所述风机组包括多个风机,至少一个所述风机与所述污水舱相连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舱还设置在任意所述管线舱的上方,各所述风机与至少一个所述管线舱相连通。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基体还包括至少一个进风井,所述进风井的一端与所述通风舱相连通,所述进风井的另一端延伸设置在地面的上方并连通大气。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基体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机吊装井,所述风机吊装井的一端与所述通风舱相连通,所述风机吊装井的另一端延伸设置在地面的上方。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舱中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污水管道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水舱的侧壁上的第一锚固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污水舱的底部的多个第二锚固件,多个所述第二锚固件沿所述污水舱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锚固件连接所述检修平台与所述污水舱的侧壁,各所述第二锚固件连接所述检修平台与所述污水舱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固件包括第一锚板,所述第一锚板锚固在所述污水舱的侧壁并沿所述污水舱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锚板与所述检修平台的一侧侧沿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锚固件包括第二锚板以及立柱,所述第二锚板锚固在所述污水舱的底部并与所述立柱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立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检修平台的另一侧侧沿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平台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平台还包括栏杆,所述栏杆沿所述栅板结构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栏杆与所述第二横梁相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上间隔设有多个人行缺口,所述检修平台还包括多个步梯,所述步梯与所述人行缺口对应设置,所述步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接并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人行缺口的下方,所述步梯的另一延伸至所述污水舱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舱的底部还设有多个第三锚固件,所述第三锚固件与所述步梯对应设置,所述步梯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锚固件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锚固件包括两个第三锚板,两个所述第三锚板间隔锚固在所述污水舱的底部,所述步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三锚板。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综合管廊污水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平台还包括多根连接链条,各所述连接链条与所述人行缺口对应设置,所述连接链条的一端与位于所述人行缺口一侧的所述栏杆相连接,所述连接链条的另一端穿过对应的所述人行缺口并与位于所述人行缺口的另一侧的所述栏杆可拆卸地相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悦朱东山王一峰庄璐张伟娜李金涛杨洋姜占鹏尹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