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电池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092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2 03:22
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池单元,通过将层叠了多个电池单体(21)的第2电池模块(22B)的第2支柱板(30B)以及第2端板(29B)载置在层叠了多个电池单体(21)的第1电池模块(22A)的第1支柱板(30A)以及第1端板(29A)的上部,由此,可以防止第2电池模块(22B)的重量施加于第1电池模块(22A)的电池单体(21)。而且由于不需要将支承第2电池模块(22B)的重量的部件设置在第1电池模块(22A)的外部,因此可使第1电池模块(22A)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将多个电池单体沿水平方向层叠的第I电池模块以及第2电池模块,且所述第2电池模块重合在所述第I电池模块的上部的车辆用电池单元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知如下技术:当使在长方体状的外装壳体的内部收纳有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池模块重合为上下两层时,为了防止因上层的电池模块的重量而导致下层的电池模块的外装壳体压塌,在下层的电池模块的外装壳体的侧面设有多个柱状的强度部件(垫片)。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601号公报但是,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专利技术为了提高下层的电池模块的强度,需要在外装壳体的侧面设置多个柱状的强度部件,因此,下层的电池模块的外装壳体的尺寸变得大于上层的电池模块的外装壳体的尺寸,从而不仅变成电池模块向车身上搭载的阻碍,而且在外装壳体的侧面形成冷却风的通路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柱状的强度部件阻碍冷却风的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前述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当在第I电池模块的上部重合第2电池模块时,以紧凑的构造避免第2电池模块的重量施加于第I电池模块的电池单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池单元,其具备在水平方向上层叠了多个电池单体的第I电池模块以及第2电池模块,所述第2电池模块重合在所述第I电池模块的上部,其第I特征在于,所述第I电池模块具备:在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中间部配置的第I支柱板、以及分别在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两端部配置的第I端板,所述第2电池模块具备:在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中间部配置的第2支柱板、分别在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两端部配置的第2端板,所述第2支柱板载置在所述第I支柱板的上部,所述第2端板载置在所述第I端板的上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在于,除了第I特征的构成以外,在所述第I支柱板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之间,或者在所述第I端板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之间配置有隔热部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3特征在于,除了第I特征的构成以外,在所述第2支柱板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之间,或者在所述第2端板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之间配置有隔热部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4特征在于,除了第I特征的构成以外,将在水平方向层叠了多个电池单体的第3电池模块相对于所述第I电池模块并置在垂直于所述层叠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3电池模块具备:在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中间部配置的第3支柱板以及分别在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两端部配置的第3端板,所述第3支柱板与所述第I支柱板形成为一体,所述第3端板与所述第I端板形成为分体,所述第I支柱板和第3支柱板被固定于载置所述第I电池模块和第3电池模块的底板。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5特征在于,除了第4特征的构成以外,在所述底板形成有在所述第I电池模块和第3电池模块之间沿着所述层叠方向延伸的定位凸缘,并且在所述多个电池单体间配置有将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相互定位的支架,在所述支架上形成有卡合于所述定位凸缘的卡合部。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的第I中心板30A、第2中心板30B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第I 第3支柱板,实施方式的支架46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部件,实施方式的卡合槽46e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卡合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I特征,在水平方向层叠了多个电池单体的第I电池模块具备在多个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中间部配置的第I支柱板和分别在层叠方向两端部配置的第I端板,在水平方向层叠了多个电池单体的第2电池模块具备在多个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中间部配置的第2支柱板和分别在层叠方向两端部配置的第2端板。第2支柱板载置在第I支柱板的上部,第2端板载置在第I端板的上部,因此可以防止第2电池模块的重量施加于第I电池模块的电池单体。而且由于不需要将支承第2电池模块的重量的部件设置在第I电池模块的外部,因此可以使第I电池模块小型化。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特征,由于在第I支柱板和与其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或者在第I端板和与其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配置有隔热部件,因此,可以防止电池单体的热量被第I支柱板或者第I端板剥夺而变成过冷却。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特征,由于在第2支柱板和与其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或者在第2端板和与其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配置有隔热部件,因此,可以防止电池单体的热量被第2支柱板或者第2端板剥夺而变成过冷却。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特征,在水平方向层叠了多个电池单体的第3电池模块相对于第I电池模块被并置在垂直于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的方向上。第3电池模块具备在层叠方向的中间部配置的第3支柱板以及分别在层叠方向两端部配置的第3端板,第3支柱板与第I支柱板形成为一体,第3端板与第I端板形成为分体,第I支柱板、第3支柱板被固定于载置第I电池模块和第3电池模块的底板上,因此,即便在第I电池模块和第3电池模块的多个电池单体的厚度上存在偏差,不仅可以将底板上的第I电池模块和第3电池模块的层叠方向的错位抑制在最小限,而且也可以通过将作为另外部件的第I端板、第3端板的位置在层叠方向上错开,从而可以防止在相邻的电池单体间空出间隙。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5特征,由于在多个电池单体间配置有将它们相互定位的支架,因此,不仅可以防止多个电池单体间的错位,而且在底板上形成在第1、第3电池模块间沿着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延伸的定位凸缘,并且在支架上形成卡合于定位凸缘的卡合部,因此,可以允许电池单体向层叠方向的移动而吸收该电池单体厚度的误差,同时将电池单体可靠地定位而不让其在垂直于层叠方向的方向上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电池单元的立体图。(第I实施方式)图2是从电池单元卸下外壳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第I实施方式)图3是下部单元以及上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第I实施方式)图4是第1、第3电池模块(第2、第4电池模块)的俯视图。(第I实施方式)图5是图4的5-5线剖面图。(第I实施方式)图6是图4的6-6线剖面图。(第I实施方式)图7是图4的7-7线剖面图。(第I实施方式)图8是图4的8-8线剖面图。(第I实施方式)图9是电池单体以及支架的分解立体图。(第I实施方式)图10是形状不同的支架的立体图。(第I实施方式)图11是电池单体的尺寸误差吸收的说明图。(第I实施方式)符号说明21 电池单体22A 第I电池模块22B 第2电池模块22C 第3电池模块25 底板25c 定位凸缘29A 第 I 端板29B 第 2 端板29C 第 3 端板30A 第I中心板(第I支柱板,第3支柱板)30B 第2中心板(第2支柱板)46 支架(隔热部件)46e 卡合槽(卡合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图1 图1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I实施方式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向混合动力车辆的马达.发电机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搭载于由座椅垫Ila以及座椅靠背Ilb构成的后排座椅11的后部的行李室,其主要部分被收纳于长方体状的外壳12。从外壳12的前表面左侧向前方延伸的第I吸气管道13在后排座椅11的座椅靠背Ilb的左侧面具备向车室开口的第I吸气口 13a,从外壳12的前表面右侧向前方延伸的第2吸气管道14在后排座椅11的座椅靠背Ilb的右侧面具备向车室开口的第2吸气口 14a。第2吸气管道14的下游侧分支为下部管道14b以及上部管道14c。从外壳12的右侧面向后方延伸有第I排气管道15,在其中间部设有第I冷却风扇16,在其下游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广一小池荣治新井大辅镰田太久郎涩谷健太郎武富春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