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侧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188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0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内侧墙,包括多个横向依次拼接的侧墙板;相邻的侧墙板的对接处上设置有与所述侧墙板平行的装饰固定板;每个侧墙板上开设有窗口区,所述装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窗口区的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车内侧墙,在相邻的两块侧墙板连接处设置有装饰板,改变了原来侧墙板之间仅靠一条串条连接的简易结构方式,取消原来侧墙板兼有的风道功能,可以降低墙板重量,便于人操作,减少侧墙板的生产成本,同时可以降低风道故障导致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内侧墙
技术介绍
车内侧墙是现代轨道客车旅客界面中最重要的功能部件之一,是旅客截面与车体钢结构的分割界面,对旅客起到保护的作用,另外,车内侧墙还起到隔热、隔湿、隔音和通风等作用,提高旅客乘坐的舒适度。现有轨道客车的车内侧墙包括侧墙板、遮阳帘、衣帽钩和空调风道,遮阳帘、衣帽钩和空调风道集成在侧墙板上。侧墙板的车窗区两侧设置有衣帽钩,中间设置有遮阳帘,空调风道设置于侧墙板的车窗区后部,空调风道包括位于上部的车窗进风口和位于下部的地板送风口。现有的车内侧墙具有如下缺点:侧墙板单件重量大、安装操作不便、内部结构复杂,并且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内侧墙,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内侧墙重量大、安装操作不便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内侧墙,包括多个横向依次拼接的侧墙板;相邻的侧墙板的对接处上设置有与所述侧墙板平行的装饰固定板;每个侧墙板上开设有窗口区,所述装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窗口区的两侧。如上所述的车内侧墙,优选地,所述车内侧墙还包括遮阳帘,所述遮阳帘设置在所述侧墙板上且位于所述窗口区上方,所述遮阳帘能够遮挡所述窗口区。如上所述的车内侧墙,优选地,所述车内侧墙还包括衣帽钩,所述衣帽钩设置在所述装饰固定板上。如上所述的车内侧墙,优选地,所述窗口区的下方横向设置有装饰条板。如上所述的车内侧墙,优选地,所述侧墙板上与所述装饰条板相对的另一面设置有侧墙支撑骨架和L形连接码,所述L形连接码一端与所述侧墙支撑骨架连接,所述L形连接码另一端与侧墙板连接;所述侧墙支撑骨架用于与车体型材连接。如上所述的车内侧墙,优选地,所述侧墙板的顶边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侧墙板连接到车体型材上的U形卡。如上所述的车内侧墙,优选地,所述车内侧墙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与两个相邻的侧墙板之间搭接,并将侧墙板固定。如上所述的车内侧墙,优选地,所述侧墙板的下部用于插设在座椅型材上的U型槽内,所述侧墙板内表面用于贴设在座椅型材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内侧墙,在相邻的两块侧墙板连接处设置有装饰板,改变了原来侧墙板之间仅靠一条串条连接的简易结构方式,取消原来侧墙板兼有的风道功能,可以降低墙板重量,便于人操作,减少侧墙板的生产成本,同时可以降低风道故障导致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内侧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1中C-C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侧墙板;11-窗口区;12-装饰条板;2-装饰固定板;3-遮阳帘;4-衣帽钩;5-串条。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内侧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内侧墙,包括多个横向依次拼接的侧墙板I;相邻的侧墙板I的对接处上设置有与侧墙板I平行的装饰固定板2。每个侧墙板I上开设有窗口区11,装饰固定板2设置在所述窗口区11的两侧。具体地,车内侧墙还包括遮阳帘3,遮阳帘3设置在侧墙板I上且位于窗口区11上方,遮阳帘3能够遮挡所述窗口区11。车内侧墙还包括衣帽钩4,衣帽钩4设置在装饰固定板2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车内侧墙,在相邻的两块侧墙板连接处设置有装饰板,改变了原来侧墙板之间仅靠一条串条连接的简易结构方式,取消原来侧墙板兼有的风道功能,可以降低墙板重量,便于人操作,减少侧墙板的生产成本,同时可以降低风道故障导致的噪音。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窗口区11的下方横向设置有装饰条板12。侦彳墙板I上与装饰条板12相对的另一面设置有侧墙支撑骨架81和L形连接码82,L形连接码82 —端与侧墙支撑骨架81连接,可以通过自攻螺钉将L形连接码82的一边与侧墙支撑骨架81连接,L形连接码82另一端与侧墙板I连接,可以通过紧固螺钉83将L形连接码82另一边与侧墙I连接;侧墙支撑骨81架用于与车体型材连接。侧墙支撑骨架81可以为木骨,上述支撑连接结构主要是通过侧墙支撑骨架81和L形连接码82与车体型材连接,侧墙板I的连接点设计在装饰条板12的后面,因而可以减少对侧墙板I外观的影响。侧墙板I上的装饰条板12也设计为通过搭扣连接的可拆卸结构,方便侧墙板I的拆装和检修。同时,该连接点也保证侧墙板I的窗口区的密封胶条与玻璃的密封要求。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侧墙板I的顶边上设置有用于将侧墙板I连接到车体型材10上的U形卡6。实际安装时,可以将侧墙板I的上边与车体型材10的L形边卡设在U形卡6的U形槽内,另外,可以在侦技啬板I上边与L形边之间设置垫块61,可以减小侧墙板I与车体型材10之间的振动和摩擦,垫块61可以采用玻璃钢垫块。进一步地,车内侧墙还包括压板,压板与两个相邻的侧墙板I之间搭接,并将侧墙板I固定。具体地,侧墙板I左右两侧分别用上下两块压板固定在车体型材的铆接件上,压板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一块压板可以同时固定相邻的两块墙板,这种固定方式可以保证相邻侧墙板I的平面度要求,可以保证整侧墙板共面性、美观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另外,也可以保证车内侧墙的整体性要求,整侧的侧墙板I可以依靠压板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不易发生墙板间的相互移动导致摩擦产生噪音,密封和防护性能也有所提高。侧墙板I结构在安装压板处可以设计为凹槽结构,方便压板的安装。窗台下部依靠压板固定后还需要设置串条5 (如图1所示),可用专用的工装拉着串条,把串条从侧墙底部拉到上部。设置串条5可以提高侧墙板I的密封性,可防止在车辆的运行中,由于车体变形而带来的串条与墙板间的摩擦。图4为沿图1中C-C线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侧墙板I的下部用于插设在座椅型材7上的U型槽内,侧墙板I内表面用于贴设在座椅型材7上。侧墙板I的另外一侧的空隙内设置有毛毡条71和毛毡块72,毛毡条71和毛毡块72可以在固定侧墙板I的同时也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车内侧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横向依次拼接的侧墙板;相邻的侧墙板的对接处上设置有与所述侧墙板平行的装饰固定板; 每个侧墙板上开设有窗口区,所述装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窗口区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侧墙还包括遮阳帘,所述遮阳帘设置在所述侧墙板上且位于所述窗口区上方,所述遮阳帘能够遮挡所述窗口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内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侧墙还包括衣帽钩,所述衣帽钩设置在所述装饰固定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内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区的下方横向设置有装饰条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内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上与所述装饰条板相对的另一面设置有侧墙支撑骨架和L形连接码,所述L形连接码一端与所述侧墙支撑骨架连接,所述L形连接码另一端与侧墙板连接;所述侧墙支撑骨架用于与车体型材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内侧墙,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内侧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横向依次拼接的侧墙板;相邻的侧墙板的对接处上设置有与所述侧墙板平行的装饰固定板;每个侧墙板上开设有窗口区,所述装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窗口区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志强梁永廷武娟娟王建功高国燕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