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间接液体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822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9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间接液体冷却装置,包括一冷却底座,所述冷却底座上对称的设有两道槽;一固定在冷却底座背面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安置在冷却底座上的若干单体冷却架,所述单体冷却架由垂直面和垂直于垂直面的底面组成,所述底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螺栓孔;所述两螺栓孔之间的距离等于两道槽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经济性好、空间利用率高,具有较高的冷却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间接液体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能源与环境的压力使世界各国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政府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开发各种新能源。作为可应用在电动汽车、电动机械装置、大容量能源储备装置等场合的动力电池,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作为化学电能的载体,是众多器件、装置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到器件、装置的使用性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获得高的性能/空间比,动力电池组往往排列比较紧密。此外,为了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动力电池组通常会放置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这些使用条件会使得动力电池组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热无法顺利和快速的排出,导致动力电池温度急剧上升,长时间工作在较高的温度下,将缩短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电池性能;电池箱内温度场的长久不均匀分布将造成各动力电池模块、单体性能的不均衡,进而影响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因此,对动力电池组进行热监控和热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是动力电池组得以广泛和深入应用所必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目前,对动力电池的散热冷却模式主要包括风冷、直接液体冷却和间接液体冷却三种,其优缺点各异:传统风冷散热的系统结构和维护都比较简单,但随着不断增长的对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需求及为了保证其在各种苛刻工作条件下稳定工作,传统风冷散热已经很难满足动力电池在散热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直接液体冷却散热冷却效率高,但对冷却液要求较高,一般为粘度较大的硅油等非导电液体,系统维护复杂;间接液体冷却可以采用低粘度的水、醇类等冷却液体通过水冷套对电池进行非接触式的间接冷却,且具备良好的冷却效果和可维护性。目前,虽然已有一些关于动力电池进行间接液体冷却的专利报道,但普遍冷却结构较为复杂,实用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采用模块化处理方式、可根据动力电池数量灵活调整模块、且具有较高冷却效率的一种动力电池间接液体冷却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力电池间接液体冷却装置,包括一冷却底座,所述冷却底座上对称的设有两道槽;一固定在冷却底座背面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 ;安置在冷却底座上的若干单体冷却架,所述单体冷却架由垂直面和垂直于垂直面的底面组成,所述底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螺栓孔;所述两螺栓孔之间的距离等于两道槽之间的距离。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通过导热胶或者导热银浆固定在冷却底座的背面。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单体冷却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冷却底座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单体冷却架与冷却底座的接触面上涂敷导热银浆。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底座和单体冷却架的表面涂敷导热银浆。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底座和单体冷却架由高导热金属制成。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高导热金属为铜、铜合金、铝或铝合金。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单体冷却架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控制单体冷却架的数量和位置,可以任意调整动力电池模组的单体数量,增强了动力电池模组在实际应用过程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2、单体冷却垂直面同动力电池发热量最大的侧面紧密相连,保证了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得以充分、快速传递到冷却底座,并由同冷却底座相连的冷却管中的冷却液带走热量。3、以冷却底座、单体冷却架和冷却管组合而成的间接液体冷却装置相比已有的夹层液体冷却结构,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冷却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冷却底座和冷却管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单体冷却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0、冷却底座 11、槽 20、冷却管 30、单体冷却架 31、垂直面 32、底面32a、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间接液体冷却装置由冷却底座10、固定在冷却底座10背面的冷却管20以及安置在冷却底座10上的若干单体冷却架30组成;单体冷却架30的安装位置和个数由动力电池的尺寸和数量确定。冷却管20内具有流通的冷却液,冷却液从冷却管20的冷却液进口流入,吸收热量后再从冷却液出口流出。本技术冷却底座10上对称的设有两道槽11 ;单体冷却架30由垂直面31和垂直于垂直面31的底面32组成,底面32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螺栓孔32a ;两螺栓孔32a之间的距离等于两道槽11之间的距离;冷却底座10和单体冷却架30通过螺栓在槽11与螺栓孔32a重合位置进行固定,确保单体冷却架底面32同冷却底座10紧密结合而不发生相对移动。本技术冷却管20通过导热胶或者导热银浆固定在冷却底座10的背面,其加快了冷却管20内冷却液吸收热量的效率。本技术单体冷却架30与冷却底座10的接触面以及两者的表面上均涂敷导热银浆,其加快了热量的传输,提高了冷却管的吸热效率。本技术冷却底座10和单体冷却架30由高导热金属制成,高导热金属为铜、铜合金、铝或铝合金;其能加快传热,便于热量的散失。本技术单体冷却架30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本技术在使用时只需将动力电池放入两单体冷却架30之间,并使动力电池两个较大面积的侧面紧贴在单体冷却架30的垂直面31的侧面上;保证了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得以充分、快速传递到冷却底座10,并由同冷却底座10相连的冷却管20中的冷却液带走热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电池间接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冷却底座,所述冷却底座上对称的设有两道槽; 一固定在冷却底座背面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Π ; 安置在冷却底座上的若干单体冷却架,所述单体冷却架由垂直面和垂直于垂直面的底面组成,所述底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螺栓孔; 所述两螺栓孔之间的距离等于两道槽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间接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通过导热胶或者导热银浆固定在冷却底座的背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间接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冷却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冷却底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间接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冷却架与冷却底座的接触面上涂敷导热银浆。5.根据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电池间接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冷却底座,所述冷却底座上对称的设有两道槽;一固定在冷却底座背面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安置在冷却底座上的若干单体冷却架,所述单体冷却架由垂直面和垂直于垂直面的底面组成,所述底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螺栓孔;所述两螺栓孔之间的距离等于两道槽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华清黎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