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才专利>正文

进胶口结构及具有进胶口结构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1053 阅读:7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7 00:34
一种进胶口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注塑模具,所述进胶口结构设置在注塑模具上模和下模之间,是一段镂空进胶孔道空间,所述进胶孔道具有孔嘴部、弧形弯道部和模具连通部,所述孔嘴部衔接到产品注塑空间、模具连通部通过模具连接到模具外的材料注入口,弧形弯道部连接在孔嘴部和模具连通部之间。在注塑模具内设计出进胶孔道,该进胶孔道以孔嘴部与产品直接接触,孔嘴部内端口与大弧度弯道部连接,孔嘴部只有外端口贴合在产品外壳上,孔嘴部外端口细小,产品脱模时,与进胶孔道的连接直接断开,产品出模后不需要二次加工,而且该进胶孔道不需要另外花费材料制作,只需要在模具设计镂空得到,节约了产品制作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胶口结构及具有进胶口结构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尤其涉及对注塑模具进胶口的结构改进,及应用了该改进型进胶口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本技术针对现有注塑模具进行改进,但凡是通过模具注塑脱模出来的产品,都是根据产品形状外观设计要求,进行模具设计,然后通过对模具内注入塑形材料成型,然后脱模得到产品,通常注入到模具内的注塑材料无非就是塑胶类和金属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热塑和冷却凝固塑形特点,适合进行注塑。在进行模具注塑产品时,需要考虑的工艺主要是模具怎么设计、如何合模、如何分模、如何出模,有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如何注入塑形材料。目前在手机外壳的注塑模具中,对其注入塑形材料的进胶口是采用所谓的牛角进胶方式,所谓的牛角进胶方式是在模具内设置一个由两个镶件合在一起形成一道弯道形进胶孔道,通过该进胶口,完成塑形材料的注入。上述工艺的缺点在于,由于进胶口弯孔道是由两个镶件,在两个镶件相贴合面各自具有弯孔道的半圆柱形,合拢在一起构成弯道孔整体,而镶件本身嵌入到模具中,跟模具并非一体成型,总会留有间隙,而这样在注塑成产品时就会在边框留下镶件印,造成产品外观上的瑕疵,达不到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改进进胶口结构的注塑模具,进胶过程顺畅、不堵口、不塞胶,进胶位置不需要二次加工、在成形产品表面不会留下进胶痕迹、可以根据模具设计需要自由布置进胶位置。本技术所述涉及的进胶口结构,所述进胶口结构设置在注塑模具上模和下模之间,是一段镂空进胶孔道空间,所述进胶孔道具有孔嘴部、弧形弯道部和模具连通部,所述孔嘴部衔接到产品注塑空间、模具连通部通过模具连接到模具外的材料注入口,弧形弯道部连接在孔嘴部和模具连通部之间。所述孔嘴部呈圆锥形,孔嘴部具有一个外端口和一个内端口,所述外端口接触到产品所处空间,而所述内端口大小与弧形弯道部截面积大小一致。所述外端口截面积远远小于内端口截面积,孔嘴部所呈现的圆锥形锥度大。所述模具连通部包括一段主流管和多段汇入到主流管的分支管,分支管与材料注入口连通。一种具有进胶口结构的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在上模和下模之间具有镂空进胶孔道空间 ,所述进胶孔道具有孔嘴部、弧形弯道部和模具连通部,所述孔嘴部衔接到产品注塑空间、模具连通部通过模具连接到模具外的材料注入口,弧形弯道部连接在孔嘴部和模具连通部之间。所述孔嘴部呈圆锥形,孔嘴部具有一个外端口和一个内端口,所述外端口接触到产品所处空间,而所述内端口大小与弧形弯道部截面积大小一致。所述外端口截面积远远小于内端口截面积,孔嘴部所呈现的圆锥形锥度大。所述模具连通部包括一段主流管和多段汇入到主流管的分支管,分支管与材料注入口连通,所述分支管与主流管垂直相交。本技术在注塑模具内设计出进胶孔道,该进胶孔道以孔嘴部与产品直接接触,孔嘴部内端口与大弧度弯道部连接,孔嘴部只有外端口贴合在产品外壳上,孔嘴部外端口细小,产品脱模时,与进胶孔道的连接直接断开,产品出模后不需要二次加工,而且该进胶孔道不需要另外花费材料制作,只需要在模具设计镂空得到,节约了产品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进胶口结构的注塑模具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进胶口结构示意图。其中:10、下模;20、进胶孔道;21、孔嘴部;211、外端口 ;212、内端口 ;22、弧形弯道部;23、模具连通部;231、主流管;232、分支管;30、上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胶口结构和具有进胶口结构的注塑模具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示出了进胶口结构和模具,在该注塑模具种设计了进胶口,所述注塑模具包括上模30、下模10,在上模30和下模10之间具有镂空进胶孔道20空间,所述进胶孔道20具有孔嘴部21、弧形弯道部22和模具连通部23,所述孔嘴部21衔接到产品注塑空间、模具连通部23通过模具连接到模具外的材料注入口,弧形弯道部22连接在孔嘴部和模具连通部之间,产品注塑成形与上模和下模之间预留下的空间,而在该空间内,除去产品形状所占据的空间之前,还在上模上开设有连通到产品成形空间的材料注通道,在上模上开设材料注入口,注入口连通上模内的进胶孔道20,完成注塑材料注入。所述进胶孔道20是一段衔接材料注入口和产品注塑空间的孔道空间,其中靠近材料注入口的是模具连通部23,靠近产品注塑空间的孔嘴部21,其中连接在模具连通部23和孔嘴部之间是大弧度的弧形弯道部22,所述孔嘴部是直接跟产品接触的部分,所述孔嘴部21呈圆锥形,孔嘴部21具有一个外端口 211和一个内端口 212,所述外端口 211接触到产品所处空间,而所述内端口 212大小与弧形弯道部22截面积大小一致,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同时,孔嘴部21截面积越小越好,注入产品后多余出来的进胶孔道部分易于与产品本身分离。如图2所示,所述外端口 211截面积远远小于内端口 212截面积,孔嘴部21所呈现的圆锥形锥度大,该圆锥形锥度设计不仅便于后期脱模,而且让注胶更有力,在孔嘴部21内部,从内端口到外端口管径在逐渐缩小,则在流经的注入材料不变的前提下,流速必然加快,注胶冲量变大,有利于产品注胶不留空。所述模具连通部23包括一段主流管 231和多段汇入到主流管231的分支管232,分支管232与材料注入口连通,所述分支管232与主流管231垂直相交。本技术在注塑模具内设计出进胶孔道,该进胶孔道以孔嘴部与产品直接接触,孔嘴部内端口与大弧度弯道部连接,孔嘴部只有外端口贴合在产品外壳上,孔嘴部外端口细小,产品脱模时,与进胶孔道的连接直接断开,产品出模后不需要二次加工,而且该进胶孔道不需要另外花费材料制作,只需要在模具设计镂空得到,节约了产品制作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进胶口结构,所述进胶口结构设置在注塑模具上模和下模之间,是一段镂空进胶孔道空间,所述进胶孔道具有孔嘴部、弧形弯道部和模具连通部,所述孔嘴部衔接到产品注塑空间、模具连通部通过模具连接到模具外的材料注入口,弧形弯道部连接在孔嘴部和模具连通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进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嘴部呈圆锥形,孔嘴部具有一个外端口和一个内端口,所述外端口接触到产品所处空间,而所述内端口大小与弧形弯道部截面积大小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进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口截面积远远小于内端口截面积,孔嘴部所呈现的圆锥形锥度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进胶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连通部包括一段主流管和多段汇入到主流管的分支管,分支管与材料注入口连通。5.一种具有进胶口结构的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和下模之间具有镂空进胶孔道空间,所述进胶孔道具有孔嘴部、弧形弯道部和模具连通部,所述孔嘴部衔接到产品注塑空间、模具连通部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胶口结构,所述进胶口结构设置在注塑模具上模和下模之间,是一段镂空进胶孔道空间,所述进胶孔道具有孔嘴部、弧形弯道部和模具连通部,所述孔嘴部衔接到产品注塑空间、模具连通部通过模具连接到模具外的材料注入口,弧形弯道部连接在孔嘴部和模具连通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才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