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乙氧基化衍生物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先的主循环管路的基础上增设启动量小于主循环管路的副循环管路,在加入少量链初始剂时先启动副循环泵,环氧乙烷加入流率低,聚合反应增长率高,当反应物达到主循环泵启动量时,启动主循环回路,提高环氧乙烷加入流率。双回路配和循环,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单批次生产产量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本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预反应腔,该预反应腔的内径小于反应器本体的内径,使得加入少量的链初始剂即可启动副循环泵,进而启动副循环管路,保证副循环管路的安全稳定运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乙氧基化衍生物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乙氧基化装置包括反应器,反应器上有抽真空管线,放空管线,氮气管线,链初始剂进料口和环氧乙烷进料口以及循环回路。乙氧基化反应的循环回路需要一定量的链初始剂以启动循环泵,如所用链初始剂的用量少,循环泵启动量就低,则仅需要小型的循环泵,小尺寸的连接管线和低热负荷的换热器,所需环氧乙烷加入流率也较低,这样的配置虽然具有很高的增长率,但是反应时间长,装置产量低。如果要加大环氧乙烷加入流率,则需要大型的循环泵、大尺寸的连接管线和高换热负荷的换热器,但大型的循环泵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链初始剂量,虽然反应时间短、产量高,但增大了链初始剂的消耗量,降低了增长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高产量和高增长率的生产乙氧基化衍生物的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产乙氧基化衍生物的装置,包括:—反应器,包括一主循环进料口、一设于反应器底部的主循环出料口、一抽真空管道、一放空管道、一氮气输入管道、一链初始剂进料口、一环氧乙烷进料口和一设于反应器内的搅拌装置,抽真空管道、放空管道和氮气输入管道和主循环出料口上均设有一阀门;—主循环换热器,包括一第一进料口和一第一出料口 ;和一主循环泵;该反应器的主循环出料口通过主循环泵与主循环换热器的第一进料口相连通,主循环换热器的第一出料口与反应器的主循环进料口相连通;反应器上设有一副循环进料口和一设于反应器底部的副循环出料口,该副循环出料口设有一阀门,且还包括:—副循环换热器,包括一第二进料口和一第二出料口 ;和一副循环泵,其启动量小于上述主循环泵;反应器的副循环出料口通过副循环泵与副循环换热器的第二进料口相连通,副循环换热器的第二出料口与反应器的副循环进料口相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器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预反应腔,该预反应腔的内径小于反应器本体的内径,且所述主循环出料口和副循环出料口均设于该预反应腔的底部。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搅拌轴,该搅拌轴上设有一主搅拌桨和一副搅拌桨,该主搅拌桨设置在所述反应器本体内,该副搅拌桨设置在所述预反应腔内。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器的副循环出料口与副循环泵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催化剂输入管道,该催化剂输入管道上设有一阀门。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器的主循环出料口与主循环泵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中和剂输入管道,该中和剂输入管道上设有一阀门。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主循环泵与主循环换热器的第一进料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产品输出管道,该产品输出管道上设有一阀门。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阀门为自动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原先的主循环管路的基础上增设启动量小于主循环管路的副循环管路,在加入少量链初始剂时先启动副循环泵,环氧乙烷加入流率低,聚合反应增长率高,当反应物达到主循环泵启动量时,启动主循环回路,提高环氧乙烷加入流率。双回路配和循环,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单批次生产产量高;2、本技术的本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预反应腔,该预反应腔的内径小于反应器本体的内径,使得加入少量的链初始剂即可启动副循环泵,进而启动副循环管路,保证副循环管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生产乙氧基化衍生物的装置,包括:一反应器I ;一主循环换热器3,包括一第一进料口 31和一第一出料口 32 ;一主循环泵2 ;一副循环换热器5,包括一第二进料口 51和一第二出料口 52 ;和一副循环泵4,其启动量小于上述主循环泵2 ;所述反应器I包括一本体100、一主循环进料口 101、一主循环出料口 102、一副循环进料口 103、一副循环出料口 104、一抽真空管道105、一放空管道106、一氮气输入管道107、一链初始剂进料口 108、一环氧乙烷进料口 109和一设于反应器I内的搅拌装置;所述本体100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预反应腔112,该预反应腔112的内径小于反应器I本体100的内径;所述主循环出料口 102和副循环出料口 104均设于所述反应器I的本体100的预反应腔112的底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搅拌轴111,该搅拌轴111上设有一主搅拌桨1111和一副搅拌桨1112,该主搅拌桨1111设置在所述反应器I本体100内,该副搅拌桨1112设置在所述预反应腔112内;所述抽真空管道105、放空管道106和氮气输入管道107、主循环出料口 102和副循环出料口 104上均设有一自动阀门6 ;该反应器I的主循环出料口 102通过主循环泵2与主循环换热器3的第一进料口31相连通,主循环换热器3的第一出料口 32与反应器I的主循环进料口 101相连通;该反应器I的副循环出料口 104通过副循环泵4与副循环换热器5的第二进料口 51相连通,副循环换热器5的第二出料口 52与反应器I的副循环进料口 103相连通。一催化剂输入管道7设于所述反应器I的副循环出料口 104与副循环泵4之间的管道上,一中和剂输入管道8设于所述反应器I的主循环出料口 102与主循环泵2之间的管道上,一产品输出管道9设于所述主循环泵2与主循环换热器3的第一进料口 31之间的管道上,该催化剂输入管道7、中和剂输入管道8和产品输出管道9上均设有一自动阀门6。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物料流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I)通过反应器I的链初始剂进料口 108加入少量链初始剂,以达到副循环泵4的启动量,进而启动副循环泵4并开启搅拌装置,通过催化剂输入管道7加入催化剂以反应得到初始产物,以低流速通过环氧乙烷进料口 109加入环氧乙烷得到中间产物,当反应产生的中间产物量达到主循环泵2的启动量时,启动主循环泵2 ;(2)将环氧乙烷的加入量提升到高流速直至反应结束,通过中和剂输入管道8输入中和剂,得到最终产物;(3)在上述主循环泵2和副循环泵4运行期间,抽取样品检测合格后,即可通过产品输出管道9将最终产品输送至产品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乙氧基化衍生物的装置,包括: 一反应器,包括一主循环进料口、一设于反应器底部的主循环出料口、一抽真空管道、一放空管道、一氮气输入管道、一链初始剂进料口、一环氧乙烷进料口和一设于反应器内的搅拌装置,抽真空管道、放空管道和氮气输入管道和主循环出料口上均设有一阀门; 一主循环换热器,包括一第一进料口和一第一出料口 ; 和一主循环泵; 该反应器的主循环出料口通过主循环泵与主循环换热器的第一进料口相连通,主循环换热器的第一出料口与反应器的主循环进料口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上设有一副循环进料口和一设于反应器底部的副循环出料口,该副循环出料口设有一阀门,且还包括: 一副循环换热器,包括一第二进料口和一第二出料口 ; 和一副循环泵,其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乙氧基化衍生物的装置,包括:一反应器,包括一主循环进料口、一设于反应器底部的主循环出料口、一抽真空管道、一放空管道、一氮气输入管道、一链初始剂进料口、一环氧乙烷进料口和一设于反应器内的搅拌装置,抽真空管道、放空管道和氮气输入管道和主循环出料口上均设有一阀门;一主循环换热器,包括一第一进料口和一第一出料口;和一主循环泵;该反应器的主循环出料口通过主循环泵与主循环换热器的第一进料口相连通,主循环换热器的第一出料口与反应器的主循环进料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上设有一副循环进料口和一设于反应器底部的副循环出料口,该副循环出料口设有一阀门,且还包括:一副循环换热器,包括一第二进料口和一第二出料口;和一副循环泵,其启动量小于上述主循环泵;反应器的副循环出料口通过副循环泵与副循环换热器的第二进料口相连通,副循环换热器的第二出料口与反应器的副循环进料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一铭,李坤,王小彬,黄燕珍,李克昌,吴卫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巨晟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