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及空调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474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2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室外机,该油分离器包括罐体,罐体上设有进气管、排气管以及回油管,罐体内设有一油气分离件,该油气分离件与进气管连通,用于对进入该罐体内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分离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罐体内设置螺旋盘管状的油气分离件,并在该油气分离件上设置排油小孔,当含有冷冻润滑油的制冷剂进入油分离器的罐体后,经过油气分离件,在离心力作用下高速旋转,冷冻润滑油与制冷剂分离,积聚在油气分离件内壁处,通过排油小孔流出,积聚在油分离器的罐体的底部,通过回油管回到压缩机,实现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有效分离,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室外机
技术介绍
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压缩机通常需要润滑油才能正常运转,而在压缩机排气中会混有润滑油,因此,一般会在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冷凝器之间设置一油分离器,用来分离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中的润滑油,以便润滑油能回到压缩机保证其正常运转,防止压缩机缺油;同时,避免过量的油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影响换热效率。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的一种压缩机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包括上筒体10、下筒体40、进气管20、排气管30以及设置在下筒体40底部的回油管50,从压缩机排出的含有润滑油的制冷剂气体从进气管20进入油分离器,通过油分离器内部的网状格和重力的作用,达到油气分离的效果,分离出去的润滑油落入下筒体40底部并沿回油管50流回压缩机。但是,现有的这种油分离器的分油效果较差,当压缩机输出较大,或者润滑油与冷媒互溶性较大时,回油效果明显下降。目前,也有采用离心式油分离器,离心式油分离器通过旋流离心力分离油滴,这种离心式高效油分离器设置有离心分离区和过滤分离区,在离心分离区的圆柱形内管顶端安装导流装置,导流装置的四周为环形过滤分离区,导流装置使圆柱形内管喷出的旋流径向垂直喷到环形过滤分离区,达到分油的效果,但此种油分离器内部结构复杂,材料费用高,不易生产。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油分离器,从油分离器侧面插入的进气管与罐体轴心线呈120°夹角,当制冷剂进入罐体内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高速旋转,使油会聚在分离器罐体底部,但此种油分离器没有任何对制冷剂进行导流的导流部件,制冷剂进入油分离器后会出现扰动,不能保证旋转流动,进而使得分油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油效率高、制造方便的油分离器及具有该油分离器的空调室外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罐体,该罐体上设有进气管、排气管以及回油管,所述罐体内设有一油气分离件,该油气分离件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用于对进入该罐体内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分离处理。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件为螺旋状盘管,其位于底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该螺旋状盘管上设有排油小孔。优选地,所述排油小孔设置在所述螺旋状盘管的底部管段上。优选地,所述排油小孔设置在所述螺旋状盘管的侧部管段上。优选地,所述螺旋状盘管为铜管。优选地,该螺旋状盘管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罐体上。优选地,该油分离器还包括支撑所述罐体的支架。优选地,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罐体的顶部或侧部。优选地,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下端或者侧部;所述回油管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下端或底部。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连接在该空调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的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为如上所述的油分离器,所述油分尚器的进气管与该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该油分尚器的排气管与该冷凝器连接,该油分尚器的回油管对应与该压缩机的润滑油管道连接。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室外机,通过在罐体内设置油气分离件,该油气分离件与罐体上的进气管连通,用于对进入该罐体内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分离处理,该油气分离件具体可以采用螺旋状盘管,当含有冷冻润滑油的制冷剂进入油分离器的罐体后,经过螺旋状盘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高速旋转,由于油的比重比制冷剂大,冷冻润滑油与制冷剂分离,并积聚在螺旋状盘管内壁处,通过设置在螺旋状盘管上的排油小孔流出,最终积聚在油分离器的罐体的底部,并通过回油管回到压缩机,从而实现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有效分离,而且本技术油分离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油分离器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图3是图2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A-A方向剖视图;图5是图3中B-B方向剖视图。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照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油分离器,连接在空调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该油分离器包括中空圆柱体结构的罐体1,罐体I上邻近底部位置处设有支撑该罐体I的支架6,所述支架6与所述罐体I固定连接。罐体I的侧面设有进气管2、排气管4以及回油管5,本实施例中,在罐体I内设有一油气分离件3,该油气分离件3与所述进气管2连通,用于对进入罐体I内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分离处理。在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中,该油气分离件3为螺旋状盘管;所述螺旋状盘管位于底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2连通,同时在所述螺旋状盘管上设有排油小孔31,如图2及图5所示。下面以该油分离器应用于空调室外机上为例对其工作原理进行描述,该油分离器连接在空调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所述油分离器的进气管2与该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4与该冷凝器连接,回油管5对应与该压缩机的润滑油管道连接。使用过程中,当含有冷冻润滑油的制冷剂从进气管2进入油分离器的罐体I后,经过螺旋盘管状的油气分离件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高速旋转,由于润滑油的比重比制冷剂大,冷冻润滑油与制冷剂分离,润滑油积聚在油气分离件3的内壁处,通过设置在该油气分离件上的排油小孔31流出,最后积聚在分离器的罐体I的底部,并通过回油管5输出。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油气分离件3为螺旋盘管状的铜管,该油气分离件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罐体I内的支架32固定(如图2中所示的焊接在罐体I支架32上的螺旋状盘管)。上述排油小孔31可以设置在所述螺旋盘管状的油气分离件3的底部管段上,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油气分离件3的侧部管段上。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排气管4可以设置在所述罐体I的顶部或侧部;进气管2可以设置在罐体I的下端或者侧面;回油管5设置在所述罐体I的下端或底部。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有效分离,而且本技术油分离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该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连接在该空调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的前述油分离器,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油分离器的罐体I上的进气管2与该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该油分离器的排气管4与该冷凝器连接,该油分离器的回油管5对应与该压缩机的润滑油管道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油分离器及空调室外机,通过在罐体I内设置螺旋盘管状的油气分离件3,在该油气分离件3上设置排油小孔31,当含有冷冻润滑油的制冷剂进入油分离器的罐体I后,经过油气分离件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高速旋转,由于油的比重比制冷剂大,冷冻润滑油与制冷剂分离,并积聚在螺旋状盘管状的油气分离件3内壁处,通过设置在油气分离件3上的排油小孔31流出,最终积聚在油分离器的罐体I的底部,并通过回油管5回到压缩机,从而实现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有效分离,而且本技术油分离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罐体,该罐体上设有进气管、排气管以及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设有一油气分离件,该油气分离件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用于对进入该罐体内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分离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罐体,该罐体上设有进气管、排气管以及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设有一油气分离件,该油气分离件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用于对进入该罐体内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分离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件为螺旋状盘管,其位于底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该螺旋状盘管上设有排油小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小孔设置在所述螺旋状盘管的底部管段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小孔设置在所述螺旋状盘管的侧部管段上。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盘管为铜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其辉许永锋梁伯启李波王建洪王波周柏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