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油水分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094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小型油水分离机,包括污水箱、隔离板、加热装置、外部测温头和排油控制装置;污水箱上设有进水管、回气排水管和排油管;排油管上还设有电磁阀;污水箱的内壁上设有固定加热装置、外部测温头、排油控制装置的一系列安装孔;排油控制装置采用油水导电差控制系统,排油控制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集成控制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与加热装置在同一高度且第一传感器高于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的高度不高于排油管的高度;排油控制装置通过导线连接电磁阀、加热装置、外部测温头;排油控制装置通过油水导电差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加热装置包括外壳、加热棒和闪点温控器;加热棒和闪点温控器均固定于外壳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油水分离机
技术介绍
油水分离机就是将油和水分离开来的仪器,原理主要是根据水和油的密度差,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杂质和水份的分离器。油水分离装置是垃圾处理设备的主要工作单元之一,油水分离装置通常根据“油水比重不同”为工作原理。油水分离装置在餐饮厨具领域的使用较为广泛,因为厨房的食物垃圾中油脂含量比较大,将这些油脂分离出来不仅可以减轻排污系统的压力,而且可以合理的回收利用实现节能的目的。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油水分离装置》,申请号为201410372876.9。见说明书附图6,其公开了包括污水箱(Γ)以及固定于所述污水箱(Γ)上的排水管(2’)、加热器(3’)、监测器(4’)、排油管(5’)、电磁阀(6’)和闪点温控器(7’);加热器(3’)加热浮油层,所述排油管(5’)向外排出浮油;所述电磁阀(6’)固设于所述排油管(5’)上;所述污水箱(Γ)上设有污水管(8’)和排空管(9’);所述污水箱(Γ)的内壁上固设所述监测器(4’);所述监测器(4’)与所述加热器(3’)、电磁阀(6’)、闪点温控器(7’)的高度相同;所述排水管(2’)的进口伸入至所述污水箱(Γ)底部;所述排水管(2’)的出口位于所述污水箱(Γ)外部,且所述排水管(2’)的出口高度不低于所述排油管(5’)的竖直高度。上述的结构虽然能够对油水混合物进行油水分离,提高分离效率;但是,从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其结构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例如,加热效果不佳,由于采用加热棒加热,其加热效果范围小,传热不均匀;其次,由于闪点温控器与加热装置之间的距离限制,闪点温控器检测的温度并不是即时温度,很容易造成油液加热过头,导致排油困难。第三,电磁阀控制能力弱,不能及时根据需要进行自动开关,连接装置之间的反馈能力不佳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油水分离机,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解决了油水分离过程中加热和检测因为距离和时间产生的差异对分离效果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电磁阀控制回路不当,不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开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小型油水分离机,包括污水箱、隔离板、加热装置、外部测温头和排油控制装置;所述污水箱上设有进水管、回气排水管和排油管;所述排油管上还设有电磁阀;所述污水箱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所述加热装置、外部测温头、排油控制装置的一系列安装孔;所述排油管、外部测温头与加热装置在同一高度上且排油管高于外部测温头;所述排油控制装置采用油水导电差控制系统,排油控制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集成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与加热装置在同一高度且第一传感器高于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排油管的高度;所述排油控制装置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磁阀、加热装置、外部测温头;所述排油控制装置通过所述集成控制器来控制所述电磁阀。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外壳、加热棒和闪点温控器;所述加热棒和闪点温控器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优选的是,所述污水箱被所述隔离板分隔成L型污水腔和闲置腔;所述进水管外接于所述隔离板的水平面上;所述回气排水管位于所述L型污水腔的内部;所述回气排水管的一端贯穿L型污水腔的底壁延伸至外部,其另一端位于所述L型污水腔内;所述回气排水管的顶部还设有回气用的管口。优选的是,所述污水箱的外部还设有保护后罩;所述保护后罩连接于所述污水箱的侧壁上,并将污水箱侧壁上的排油管、电磁阀、排油控制装置、外部测温头、加热装置罩于其内部。优选的是,所述保护后罩上还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均匀排列;所述L型污水腔的壁板上还设有观察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小型油水分离机,其结构新颖,通过离散的测温形式,并以闪点式的检测控制方法,对液体温度进行即时监控。同时改进了控制方式,以混合液体自身的状态性质为关键,使其自动控制电磁阀开关,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而且控制方法独特,集检测与控制为一体,能够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小型油水分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小型油水分离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小型油水分离机的后视图;图4是保护后罩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加热装置的剖视图;附图1至5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污水箱;2、隔离板;3、进水管;4、回气排水管;5、排油管;6、加热装置;7、外部测温头;8、保护后罩;9、散热孔;10、L型污水腔;11、闲置腔;12、观察窗;13、围板;14、电磁阀;15、第一传感器;16、第二传感器;17、集成控制器;18、闪点温控器;19、外壳;20、加热棒。图6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污水箱;2’、排水管;3’、加热器;4’、监测器;5’、排油管;6’、电磁阀;7’、闪点温控器;8’、污水管;9’、排空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附图1至5,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小型油水分离机,包括了污水箱1、隔离板2、进水管3、回气排水管4、排油管5、加热器6、外部测温头7和排油控制装置。污水箱的外侧壁上设有一个保护后罩8,该保护后罩8可以将固定在污水箱I外壁上的电子装置保护起来,防止碰撞,而且在保护后罩上还设有一系列均匀排列的散热孔9,如图3所示。而在污水箱的内部设有折角型的隔离板2,该隔离板2将污水箱I的内部分隔成了两个单独的腔室:L型污水腔10和闲置腔11 ;在这个L型污水腔10上设有外接进水管3的进水口、外接回气排水管4的排水口、外接排油管5的排油口、以及用于安装加热器6和外部测温头7和排油控制装置的一系列安装孔;L型污水腔10正面则装有观察窗12。如图1所示,进水口位于折角型的隔离板2的水平折面上,排水口则位于L型污水腔10的底壁上,排油口则位于L型污水腔10的竖直侧壁上;其中,排油口的竖直高度必须高于进水口的竖直高度,否则无法进行油水分离。而回气排水管4是外形为h型的三通水管,其包括三个管口:顶部管口用于回气,底部两个管口一个用于进水,另一个用于排水;其中进水的管口高度较低,一般采用近底壁的高度,而且在这个进水的管口周围还设有一块围板13,围板固定在L型污水腔的底壁上一是用于隔离一些颗粒较大的残渣,二是用于缓流。L型污水腔10竖直侧壁上的排油管5、外部测温头7、加热装置6和排油控制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油水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箱、隔离板、加热装置、外部测温头和排油控制装置;所述污水箱上设有进水管、回气排水管和排油管;所述排油管上还设有电磁阀;所述污水箱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所述加热装置、外部测温头、排油控制装置的一系列安装孔;所述排油管、外部测温头与加热装置在同一高度上且排油管高于外部测温头;所述排油控制装置采用油水导电差控制系统,排油控制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集成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与加热装置在同一高度且第一传感器高于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排油管的高度;所述排油控制装置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磁阀、加热装置、外部测温头;所述排油控制装置通过所述集成控制器来控制所述电磁阀;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外壳、加热棒和闪点温控器;所述加热棒和闪点温控器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美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