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凸轮磨床进给导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8735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凸轮磨床进给导轨系统,包括两套滚动导轨副,每套导轨副包括一根钢导轨,两个直线循环滚子滑块,一个阻尼滑块。两根钢导轨平行地固定连接在有支持面和侧向定位面的垫板基座上,导轨的侧面用压板横向固定,四个直线循环滚子滑块固定在作往复运动的砂轮架体壳底部,其中靠近砂轮一侧的主导轨上的两个滑块内侧面与砂轮架体壳底部侧向定位面紧密连接,滑块外侧面用压板横向固定,在两个滑块之间设有一个与砂轮架体壳底部连接的阻尼滑块,滚子滑块与阻尼滑块上均设有润滑油孔,阻尼滑块与钢导轨表面之间有一充油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位移阻力低、运行精度高、抗振性好、机械结构和制造工艺简单,适用于凸轮磨床、随动磨削机床。(*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磨床进给导轨系统,尤其是一种进给滚动导轨系统。
技术介绍
数控凸轮轴磨床的磨削状况要求其砂轮架进给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及很强的抗振特性,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导轨的结构。国外同类机床通常采用矩形静压滑动导轨和圆柱形静压滑动导轨,这类导轨的刚性和抗振特性非常好,缺点是机械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且对导轨润滑系统的要求也非常高。同时为了保证静压导轨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不受冷却液的影响,各相对运动部件之间的防护密封性也是一个难题。国外机床通常采用高成本、高污染性的油性冷却液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要提供一种数控凸轮磨床进给导轨系统,它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和维修方便,并能提高数控凸轮轴磨床砂轮架进给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降低位移阻力,提高抗振性能和磨削精度。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控凸轮磨床进给导轨系统,包括两套滚动导轨副,每套导轨副包括一根钢导轨,两个直线循环滚子滑块,一个阻尼滑块。两根钢导轨平行地固定连接在有支持面和侧向定位面的垫板基座上,导轨的侧面用压板横向固定,四个直线循环滚子滑块固定在作往复运动的砂轮架体壳底部,其中靠近砂轮一侧的主导轨上的两个滑块内侧面与砂轮架体壳底部侧向定位面紧密连接,滑块外侧面用压板横向固定,在两个滑块之间设有一个与砂轮架体壳底部连接的阻尼滑块,滚子滑块与阻尼滑块上均设有润滑油孔,阻尼滑块与钢导轨表面之间有一充油间隙。滚动导轨副是X形导轨副。钢导轨与垫板基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直线循环滚子滑块和阻尼滑块通过螺栓与砂轮架体壳底部固定连接。本技术优于静压滑动导轨系统的地方是位移阻力低、运行精度高。而阻尼滑块油膜减振技术的应用能提高滚动导轨的抗振特性,并且机械结构和制造工艺均比静压滑动导轨简单,对导轨润滑系统、冷却液及运动部件的防护等要求也不高。适用于凸轮磨床、随动磨削机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导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数控凸轮磨床进给导轨系统,包括两套带阻尼滑块滚动导轨副,每套导轨副包括一根钢导轨3,两个直线循环滚子滑块6及一个阻尼滑块8。根据磨削凸轮时导轨的受力情况不同,将靠近砂轮一侧的导轨副定为主导轨副。两根钢导轨3平行地固定在有支持面9和侧向定位面10的垫板基座2上,导轨3的侧面用压板5作横向固定。四个直线循环滚子滑块6固定在作往复运动的砂轮架体壳1底部,其中主导轨上的两个直线循环滑块6内侧作定位面与砂轮架体壳1底部侧向定位面11紧密连接,直线循环滑块6外侧面用压板7作横向固定。为解决滚动导轨系统抗振性差的问题,在两个直线循环滑6块之间增加一阻尼滑块8。滚动导轨副是X形导轨副。钢导轨3与垫板基座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直线循环滚子6滑块和阻尼滑块8通过螺栓与砂轮架体壳1底部固定连接。为了不影响滚动导轨系统的运动特性,阻尼滑块8与钢导轨3表面不能直接接触。滚子滑块6与阻尼滑块8上均开有润滑油孔12,阻尼滑块8与钢导轨3表面之间有一充油间隙,注入润滑油后会形成油膜。滚动导轨系统运动时产生的振动会对油膜造成挤压效应,从而油膜的减振特性得以发挥。通过调整间隙的宽度和阻尼区的大小可调节减振效果。滚动导轨系统优于静压滑动导轨系统的地方是位移阻力低、运行精度高和结构简单,低抗振性的缺点通过阻尼滑块得到解决。阻尼滑块油膜减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滚动导轨的抗振特性,机械结构和制造工艺均比静压滑动导轨简单,对导轨润滑系统、冷却液及运动部件的防护等要求也不高。该进给系统适用于凸轮磨床、随动磨削机床。权利要求1.一种数控凸轮磨床进给导轨系统,包括两套滚动导轨副,每套导轨副包括一根钢导轨(3),两个直线循环滚子滑块(6),其特征在于,每套导轨副还包括一个阻尼滑块(8);两根钢导轨(3)平行地固定连接在有支持面(9)和侧向定位面(10)的垫板基座(2)上,导轨(3)的侧面用压板(5)横向固定,四个直线循环滚子滑块(6)固定在作往复运动的砂轮架体壳(1)底部,其中靠近砂轮一侧的主导轨上的两个滚子滑块(6)内侧面与砂轮架体壳底部侧向定位面(11)紧密连接,滚子滑块外侧面用压板(7)横向固定,在两个滚子滑块(6)之间设有一个与砂轮架体壳(1)底部相连接的阻尼滑块(8),滚子滑块(6)与阻尼滑块(8)上均设有润滑油孔(12),阻尼滑块(8)与钢导轨(3)表面之间有一充油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凸轮磨床进给导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导轨副是X形导轨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凸轮磨床进给导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导轨(3)与垫板基座(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直线循环滚子滑块(6)和阻尼滑块(8)通过螺栓与砂轮架体壳(2)底部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凸轮磨床进给导轨系统,包括两套滚动导轨副,每套导轨副包括一根钢导轨,两个直线循环滚子滑块,一个阻尼滑块。两根钢导轨平行地固定连接在有支持面和侧向定位面的垫板基座上,导轨的侧面用压板横向固定,四个直线循环滚子滑块固定在作往复运动的砂轮架体壳底部,其中靠近砂轮一侧的主导轨上的两个滑块内侧面与砂轮架体壳底部侧向定位面紧密连接,滑块外侧面用压板横向固定,在两个滑块之间设有一个与砂轮架体壳底部连接的阻尼滑块,滚子滑块与阻尼滑块上均设有润滑油孔,阻尼滑块与钢导轨表面之间有一充油间隙。本技术位移阻力低、运行精度高、抗振性好、机械结构和制造工艺简单,适用于凸轮磨床、随动磨削机床。文档编号B24B19/12GK2850814SQ20052004692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5日专利技术者卢培勇, 左旭芬, 奚叶敏, 张咏 申请人: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凸轮磨床进给导轨系统,包括两套滚动导轨副,每套导轨副包括一根钢导轨(3),两个直线循环滚子滑块(6),其特征在于,每套导轨副还包括一个阻尼滑块(8);两根钢导轨(3)平行地固定连接在有支持面(9)和侧向定位面(10)的垫板基座(2)上,导轨(3)的侧面用压板(5)横向固定,四个直线循环滚子滑块(6)固定在作往复运动的砂轮架体壳(1)底部,其中靠近砂轮一侧的主导轨上的两个滚子滑块(6)内侧面与砂轮架体壳底部侧向定位面(11)紧密连接,滚子滑块外侧面用压板(7)横向固定,在两个滚子滑块(6)之间设有一个与砂轮架体壳(1)底部相连接的阻尼滑块(8),滚子滑块(6)与阻尼滑块(8)上均设有润滑油孔(12),阻尼滑块(8)与钢导轨(3)表面之间有一充油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培勇左旭芬奚叶敏张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