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管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326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1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管阀,所述S管阀(10)包括S形管状主体(11)、用于与输送缸的端口配合的前端口(12)以及用于与输送管的端口接合的后端口(13),所述S管阀(10)能够绕所述后端(13)的中心线转动并使所述前端口(12)绕所述中心线摆动,所述输送缸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前端口(12)形成为长弧形以使得在摆动过程中所述输送管能够连续出料。前端口形成为长弧形,能够在摆动过程中始终与两个输送缸的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对准部分,从而能够连续地向输送管泵料并通过输送管能够连续出料。由于能够连续泵料,S管阀不存在从泵料到无料以及从无料到泵料的转换,减小了换向冲击和噪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管阀
本技术涉及流体泵送,具体地,涉及一种S管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用于泵送流体的机构中,例如混凝土泵送机构中,包括料斗、输送管、输送缸和S管阀。其中,输送缸为两个,两个输送缸的端口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料斗内部连通。S管阀设置在料斗内,其具有S形主体、前端口和后端口,前端口与输送缸的端口形状匹配,后端口与输送管的横截面匹配。后端与输送管连接,S管阀能够绕后端的中心线转动,使得前端绕后端的中心线摆动,并在摆动过程中,前端口在经过两个输送缸的端口时能够分别与两个端口对准,并通过与前端口对准的输送缸泵料。具体地,为便于说明,区分两个输送缸为第一输送缸和第二输送缸,当前端口移动到与第一输送缸的端口对准时,该第一输送缸泵料,第二 输送缸从料斗中吸料;当前端口移动到与第二输送缸对准时,该另第二输送缸泵料,第一输送缸从料斗中吸料。但是,当前端口移动到两个输送缸的端口之间的位置时,前端口与两个输送缸的端口均不对准,无法通过任何一个输送缸进行泵料。因此,现有的泵送机构中,泵料过程是间断的,工作效率较低。同时,由于泵料是间断的,因而S管阀在从一个输送缸的端口移动到另一个输送缸的端口时,经历了泵料到无料,再从无料到泵料的过程,承受了较大的换向冲击,容易损坏且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连续泵料的S管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S管阀,所述S管阀包括S形管状主体、用于与输送缸的端口配合的前端口以及用于与输送管的端口接合的后端口,所述S管阀能够绕所述后端的中心线转动并使所述前端口绕所述中心线摆动,所述输送缸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前端口形成为长弧形以使得在摆动过程中所述输送管能够连续出料。优选地,所述前端口的摆动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所述前端口仅与两个所述输送缸中的一个的端口完全对准,在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所述前端口仅与两个所述输送缸中的另一个的端口完全对准,在所述前端口的摆动路径的中点位置,所述前端口能够与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都部分地对准。优选地,所述前端口的长度介于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的在所述前端口的摆动路径上的最近距离和最远距离之间。优选地,所述前端口的长度为所述两个输送缸的端口的圆心在所述前端口的摆动路径上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前端口的两侧边缘为外凸的半圆形,该半圆形的半径等于所述输送缸的端口的横截面半径。优选地,所述前端口设置的周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为长弧形并具有位于所述挡板的中心的长弧形开口,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前端口与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中的一个对准,所述挡板让开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中的另一个;在所述摆动路径的中点位置,所述挡板遮挡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的位于所述前端口对准的部分。优选地,所述挡板的两侧边缘形成为能够与输送缸的端口的横截面形状相切的弧形或曲线形状。优选地,所述S管阀包括连接所述S形管状主体和所述挡板的筋板,所述筋板为多个并沿所述前端口的周向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端口形成为长弧形,能够在摆动过程中始终与两个输送缸的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对准部分,从而能够连续地向输送管泵料并通过输送管能够连续出料。由于能够连续泵料,S管阀不存在从泵料到无料以及从无料到泵料的转换,减小了换向冲击和噪声。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说明本技术的S管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说明本技术的泵送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4中A-A线截取的视图;图7是说明本技术的泵送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输送缸的端口布置的示意图;图8a至图Sc是说明本技术的泵送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摆动装置和S管阀的连接的示意图;图9a至9i是说明本技术的泵送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0:S 管阀11:S形主体 12:前端口 13:后端口14:挡板 15:筋板20:第一输送缸 A:第一端口30:第二输送缸 B:第二端口40:料斗 41:出料口 42:搅拌装置50:第一主油缸 60:第二主油缸 70:水槽80:摆动装置 81:左摆缸 82:右摆缸 83:摆柄90:输送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S管阀,所述S管阀10包括S形管状主体11、用于与输送缸的端口配合的前端口 12以及用于与输送管的端口接合的后端口 13,所述S管阀10能够绕所述后端13的中心线转动并使所述前端口 12绕所述中心线摆动,所述输送缸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前端口 12形成为长弧形以使得在摆动过程中所述输送管能够连续出料。本技术的S管阀10中,前端口 12形成为长弧形,因而能够在摆动过程中始终与两个输送缸的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对准部分,从而提供该队在部分进行泵料,因此能够连续地向输送管泵料并通过输送管能够连续出料。另外,由于能够连续泵料,S管阀10不存在从泵料到无料以及从无料到泵料的转换,减小了换向冲击和噪声。本技术中,所述前端口 12的摆动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即摆动轨迹的两个端点),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所述前端口 12仅与两个所述输送缸中的一个的端口完全对准,在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所述前端口 12仅与两个所述输送缸中的另一个的端口完全对准,在所述前端口 12的摆动路径的中点位置,所述前端口 12能够与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都部分地对准。为此,可以使所述前端口 12的长度介于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的在所述前端口12的摆动路径上的最近距离和最远距离之间。其中,最近距离指两个输送缸的端口的靠近摆动路径的对称中心线的内侧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最远距离指两个输送缸的端口的远离摆动路径的对称中心线的外侧边缘之间的最长距离。优选地,所述前端口 12的长度为所述两个输送缸的端口的圆心在所述前端口 12的摆动路径上的距离。由此,当前端口 12从与一个输送缸的端口对准的位置朝向中点位置摆动时,随着前端口 12与该端口的对准部分逐渐减小,前端口 12与另一个端口的对准部分将逐渐增大,以确保对准部分的总面积维持在适当的大小,例如可以使前端口 12与输送缸的端口的对准部分的总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例如至少为一个输送缸的端口的横截面的80%以上),以实现基本稳定的泵料量。更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前端口 12的两侧边缘为外凸的半圆形,该半圆形的半径等于所述输送缸的端口的横截面半径,以便能够在适当的位置与输送缸的端口完全对准。下文将结合具体操作过程说明这种优选布置的优点。此外,所述前端口 12设置的周围可以设置有挡板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S管阀,所述S管阀(10)包括S形管状主体(11)、用于与输送缸的端口配合的前端口(12)以及用于与输送管的端口接合的后端口(13),所述S管阀(10)能够绕所述后端(13)的中心线转动并使所述前端口(12)绕所述中心线摆动,所述输送缸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口(12)形成为长弧形以使得在摆动过程中所述输送管能够连续出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管阀,所述S管阀(10)包括S形管状主体(11)、用于与输送缸的端口配合的前端口(12)以及用于与输送管的端口接合的后端口(13),所述S管阀(10)能够绕所述后端(13)的中心线转动并使所述前端口(12)绕所述中心线摆动,所述输送缸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口(12)形成为长弧形以使得在摆动过程中所述输送管能够连续出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口(12)的摆动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所述前端口( 12)仅与两个所述输送缸中的一个的端口完全对准,在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所述前端口( 12)仅与两个所述输送缸中的另一个的端口完全对准,在所述前端口(12)的摆动路径的中点位置,所述前端口(12)能够与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都部分地对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口(12)的长度介于两个所述输送缸的端口的在所述前端口(12)的摆动路径上的最近距离和最远距离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S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术亭张春光李勋文苟彤博侯洪滨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