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轮抛线离心刹车微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5899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9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摇轮抛线离心刹车微调结构,包括阻尼圈和固定在线轮上的阻尼块支架,在阻尼块支架的外端面上沿周向间隔铰接有多个阻尼块,其中阻尼圈固定在阻尼圈座上,在阻尼圈座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在摇轮的盖体内的调整钮,在调整钮和阻尼圈座的相对端面上具有相互配合的端面成螺旋形升高的环形圈和底部成螺旋形降低的环形槽,同时在阻尼圈座与线轮之间安装有使阻尼圈座始终具有向调整钮侧轴向移动趋势的弹簧。微调刹车力时,只要旋转调整钮,利用环形圈和环形槽的配合,可推动阻尼圈座及阻尼圈轴向移动,从而可以改变阻尼块外甩后的转动半径,进而可以调整阻尼圈与阻尼块之间的摩擦力,即可线性地改变抛投刹车力的大小,最终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刹车结构,具体指一种用来缠绕渔线的摇轮抛线离心刹车微调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抛张时线轮转速过快而导致爆线,在目前的渔线轮的摇轮上均安装有刹车机构,该刹车机构一般使用离心摩擦刹车、磁刹车或电子刹车等结构来实现,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396434A《卷线器的线轮离心刹车结构》和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072955Y的《渔线轮磁力刹车装置》均公开了这样的刹车机构。但无论采用何种刹车结构,它们共同的作是在抛投时,在线轮上产生一个与转动方向相反的阻力,该阻力可以使线轮的转速降低,从而使渔线的出线速度抵于鱼饵的飞行速度,以满足使用要求。但传统的离心刹车结构往往以改变工作阻尼块的数量来实现刹车力的大小调节,可这样的调节方式所获得的刹车力是非线性变化的,例如,有时打开一个阻尼块,刹车力过小,而打开两个阻尼块时,刹车力则又过大,即这种非线性变化的刹车力无法成为一个适应鱼饵出线速度的最佳刹车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获得线性刹车力而能满足抛投渔线要求的摇轮抛线离心刹车微调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摇轮抛线离心刹车微调结构,包括阻尼圈和固定在线轮上的阻尼块支架,在该阻尼块支架的外端面上沿周向间隔铰接有多个阻尼块,该阻尼块随线轮转动而向外甩出后与所述阻尼圈的内环面相摩擦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圈固定在一阻尼圈座上,在该阻尼圈座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在摇轮的盖体内的调整钮,在该调整钮和上述阻尼圈座的相对端面上具有相互配合的端面成螺旋形升高的环形圈和底部成螺旋形降低的环形槽,同时在所述的阻尼圈座与线轮之间安装有使所述的阻尼圈座始终具有向调整钮侧轴向移动趋势的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圈位于所述阻尼圈座的外端面上,所述环形槽设置在所述的调整钮的内端面上。当然也可以将环形圈位于调整钮的内端面上,所述环形槽设置在阻尼圈座的外端面上,这样的结构同样可以实现:旋转调整钮,即可以推动阻尼圈座及阻尼圈轴向移动。优选的是,所述的盖体与线轮之间还设置有与盖体相抵的阻尼座,所述阻尼圈座的外周沿着该阻尼座的周边内表面轴向滑动,以给阻尼圈座及阻尼的轴向移动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所述调整钮的外缘具有外台阶,在所述的盖体上具有位于该外台阶外侧而与该外台阶相抵的凸圈,使调整钮可靠地限位于盖体中。较好的是,所述的调整钮由头部和与头部相紧固成一体的尾部组成,所述的外台阶位于所述的头部上,所述的环形槽位于所述的尾部上,这样的结构便于加工组装。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增设了调整钮、阻尼圈座以及相互配合的端面成螺旋形升高的环形圈和底部成螺旋形降低的环形槽,因此在微调刹车力时,只要旋转调整钮,利用环形圈和环形槽的配合,可以推动阻尼圈座及阻尼圈轴向移动,从而可以改变阻尼块外甩后的转动半径,进而可以调整阻尼圈与阻尼块之间的摩擦力,即在打开相同的阻尼块的状况下,通过调整阻尼圈的轴向位置就可以线性地改变抛投刹车力的大小,最终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以使渔线轮抛投刹车力和鱼饵的抛出速度相匹配,使得抛投更为顺畅,抛投的距离更远,更能符合使用者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阻尼块的半径处于最大位置);图2为图1中线轮、阻尼块支架和阻尼块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去掉线轮、阻尼块支架和阻尼块及轴承后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1中旋转调整钮后使阻尼块的半径处于最小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摇轮抛线离心刹车微调结构包括摇轮的盖体1、线轮2、阻尼圈3、阻尼块4、阻尼块支架5,其中,阻尼块支架5固定在线轮2的外端面上,该阻尼块支架5的外端面上沿周向间隔铰接有多个所述阻尼块4,在本实施例中,阻尼块4有六个,分别间隔均布,使得当线轮2转动时,该阻尼块4随之转动而向外甩出后与阻尼圈3的内环面相摩擦接触。上述阻尼圈3固定在一阻尼圈座6上,在该阻尼圈座6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在摇轮的盖体I内的调整钮7,在该调整钮7和上述阻尼圈座6的相对端面上具有相互配合的端面成螺旋形升高的环形圈61和底部成螺旋形降低的环形槽721,在本实施例中,该调整钮由头部71和与头部相紧固成一体的尾部72组成,头部71位于盖体I的中心孔11内,调整钮的头部外周具有外台阶711,相对应地,盖体I的中心孔11内具有位于该外台阶711外侧并与该外台阶711相抵的凸圈12 ;上述环形槽721位于调整钮的尾部72上,环形圈61则设置阻尼圈座6的外端面上。同时在阻尼圈座6与线轮2之间安装有一弹簧8,即该弹簧8的一端与阻尼圈座6相抵,另一端与线轮2的外端面相抵,使阻尼圈座6始终具有向调整钮7侧轴向移动的趋势。而对于调整钮7而言,在该弹簧8和凸圈12的双向作用下,可以在盖体内的中心孔内转动,而不能脱离于盖体。为了使阻尼圈座6和阻尼圈3在轴向移动时更为平稳,在盖体I与线轮2之间还设置有与盖体I相抵的阻尼座9,阻尼圈座6的外周沿着该阻尼座9的周边内表面轴向滑动,可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另外,在上述盖体的中心孔内还安装有滴答环10,在上述阻尼座9的中部内侧安装有供线轮转轴支承的轴承20。根据离心力的计算公式F=Hiw2r (其中,m为阻尼块的质量,w为线轮的角速度,r为阻尼块的转动半径)和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 = Nu (其中N为正压力,u为摩擦系统),此处正压力N即相当于离心力F,也就是,摩擦力f = mW2<Vu,假设阻尼块质量、线轮的角速度和摩擦系数不变,那么摩擦力与阻尼块的转动半径成正比。根据上述原理,当需要微调刹车力时,只要旋转调整钮,利用端面螺旋形升高的环形圈和底部螺旋形降低的环形槽的配合,可以推动阻尼圈座及阻尼圈轴向向线轮侧移动,请参见图4,此时,阻尼块的转动半径最小,则阻尼圈与阻尼块之间的摩擦力也最小。或反向旋转调整钮,在弹簧的作用下,使阻尼圈座及阻尼圈向调整钮侧移动,如图1所示,此时的阻尼块半径最大,使得阻尼圈与阻尼块之间的摩擦力也最大。从而可以按需调整阻尼圈与阻尼块之间的摩擦力。即在打开相同的阻尼块的状况下,通过调整阻尼圈的轴向位置就可以线性地改变抛投刹车力的大小,使渔线轮抛投刹车力和鱼饵抛出速度相匹配,控制起来更为精确,抛投更为顺畅,更能符合钓友们的使用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轮抛线离心刹车微调结构,包括阻尼圈(3)和固定在线轮(2)上的阻尼块支架(5),在该阻尼块支架(5)的外端面上沿周向间隔铰接有多个阻尼块(4),该阻尼块(4)随线轮转动而向外甩出后与所述阻尼圈(3)的内环面相摩擦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圈(3)固定在一阻尼圈座(6)上,在该阻尼圈座(6)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在摇轮的盖体(1)内的调整钮(7),在该调整钮和上述阻尼圈座的相对端面上具有相互配合的端面成螺旋形升高的环形圈(61)和底部成螺旋形降低的环形槽(721),同时在所述的阻尼圈座(6)与线轮(2)之间安装有使所述的阻尼圈座始终具有向调整钮侧轴向移动趋势的弹簧(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轮抛线离心刹车微调结构,包括阻尼圈(3)和固定在线轮(2)上的阻尼块支架(5),在该阻尼块支架(5)的外端面上沿周向间隔铰接有多个阻尼块(4),该阻尼块(4)随线轮转动而向外甩出后与所述阻尼圈(3)的内环面相摩擦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圈(3)固定在一阻尼圈座(6)上,在该阻尼圈座(6)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在摇轮的盖体(I)内的调整钮(7),在该调整钮和上述阻尼圈座的相对端面上具有相互配合的端面成螺旋形升高的环形圈(61)和底部成螺旋形降低的环形槽(721),同时在所述的阻尼圈座(6)与线轮(2)之间安装有使所述的阻尼圈座始终具有向调整钮侧轴向移动趋势的弹簧(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轮抛线离心刹车微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圈(61)位于所述阻尼圈座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清节徐斌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