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和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287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耳机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和耳机,其中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包括相互铰接的上组件和下组件;下组件设有限位台阶;上组件活动安装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按钮和中部铰接于上组件的杠杆,杠杆一端抵接限位台阶;按钮两侧各排列设有多个凸齿,上组件内部设有凸块,杠杆一端铰接于按钮末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上组件和下组件的夹角为二者的极限夹角时,杠杆的一端抵接在限位台阶上,按动按钮使其纵向移动并且固定移动后的位置,从而改变杠杆另一端的位置,使杠杆转动以改变上述的极限夹角,从而达到调节头带与发声单元角度的目的,从而改善头戴式耳机的佩戴舒适度,避免漏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耳机的
,尤其涉及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和耳机。
技术介绍
头戴式耳机和耳塞是常见的音频设备,与耳塞相比,头戴式耳机体积较大,一般具有两个较大的发声单元,通过弹性头带连接在一起,使用时依靠弹性头带将发声单元紧贴于人耳。由于头戴式耳机一体式结构的特殊性,其对各种人不同的头型、耳朵位置适应性较差,需要借助可调节发声单元位置的按钮结构来增强适应性。现有技术中而头戴式耳机采用的按钮结构功能为可调节头带的长短或者调节头带与发声单元连接处的长短,前者能适应对人头顶的不同形状,后者能适应耳部的不同位置,但是均无法对发生单元自身角度进行调节,影响佩戴适应性。而且由于头戴式耳机采用包围式发音,即发声单元利用海绵等软结构包围在耳廓,形成密封空间传导声音,如果发生单元角度不适配,此密闭空间还有可能封闭不完全,从而出现漏音等问题。尤其在对音质和佩戴舒适性要求较高的高端耳机领域,现有技术中的按钮结构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头戴式耳机佩戴舒适性较差,有可能发生漏音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用于调节头戴式耳机的头带与发声单元之间的角度,包括连接于所述头带末端的上组件和连接于所述发声单元的下组件;所述上组件与所述下组件相互铰接,且所述下组件设有限位台阶;所述上组件活动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按钮和中部铰接于所述上组件的杠杆,所述杠杆一端抵接所述限位台阶,所述按钮两侧各排列设有多个凸齿,所述上组件内部设有用于卡住所述凸齿的凸块,所述杠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按钮末端。进一步地,所述按钮包括具有外扩趋势的弹片,所述弹片外侧设有所述凸齿。进一步地,所述按钮包括限位键帽和由条形金属片弯折而成呈“V”形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两端形成所述弹片,下端铰接于所述杠杆一端。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键帽上开设有限位槽,各所述弹片上端穿出所述限位槽。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铰接所述上组件、所述下组件的连接轴。进一步地,所述下组件上开设有用于避免和所述杠杆一端发生干涉的转动滑槽,所述转动滑槽下端连接至所述限位台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上组件和下组件的夹角为二者的极限夹角时,杠杆的一端抵接在限位台阶上,按动按钮时,按钮纵向移动并且通过凸齿和凸块固定移动后的位置,从而改变杠杆另一端的位置,使杠杆转动以改变上述的极限夹角,从而达到调节头带与发声单元角度的目的,从而改善头戴式耳机的佩戴舒适度,避免漏音。本技术还提供了耳机,包括头带、两发声单元,各发声单元与头带连接处设有上述的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进一步地,各所述发声单元与所述头带连接处均设有所述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本技术中的耳机,设有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可以发声单元进行角度微调,改善佩戴舒适度,避免漏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按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1,用于调节头戴式耳机的头带2与发声单元3之间的角度,包括连接于头带2末端的上组件11和连接于发声单元3的下组件12;上组件11与下组件12相互铰接,且下组件12设有限位台阶122;上组件11活动安装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按钮112和中部铰接于上组件11的杠杆111,杠杆111一端抵接限位台阶122,按钮112两侧各排列设有多个凸齿115,上组件11内部设有用于卡住凸齿115的凸块116,杠杆111一端铰接于按钮112末端。按动按钮112后,其相对上组件11移动,改变与凸块116配合卡住的凸齿115,并且改变了杠杆111端部的位置,在凸齿115和凸块116的配合下限制此位置。在需要对发声单元3进行细微调节时,将耳机佩戴在头部,撑开的头带2提供弹性力,使两发声单元3紧贴于两耳部,上组件11与下组件12同时受到头带2向内的弹力和来自头部的反作用力,二者之间旋转至极限角度,即限位台阶122与杠杆111端部抵接状态。当按动按钮112时,其纵向移动并且通过凸齿115和凸块116的配合固定移动后的位置,从而改变杠杆111端部位置,限位台阶122和杠杆111抵接所限制的极限位置也发生了改变,导致上组件11和下组件12的极限角度变化,以实现微调佩戴后的耳机的发声单元3自身的角度。本实施例中的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1可根据不同的头型,通过按钮结构112最终精确的调整发声单元3的角度,使其更加贴合耳部,不仅增加了舒适度,而且便于在发声单元3与耳部之间形成封闭空间,避免发生漏音。按钮112包括具有外扩趋势的弹片114,弹片114外侧设有凸齿115,弹片114抵接于凸块116,在按钮112移动的过程中,保证凸齿115具有向外的趋势,能紧密的与凸块116配合。本实施例中的按钮112包括限位键帽113和由条形金属片弯折而成呈“V”形的卡接部,卡接部两端形成弹片114,下端铰接于杠杆111一端。卡接部的两弹片114均具有向外扩的趋势。限位键帽113上开设有限位槽,各弹片114上端穿出限位槽。当需要将按钮112拉起时,捏住两弹片114的上端部,使卡接部向内收缩,继而凸齿115与凸块116脱离,即可将按钮112拉起,反向调节杠杆111端部的位置。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1还包括用于铰接上组件11、下组件12的连接轴13,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铰接配合方式,例如圆柱和沉孔配合等。在下组件12上开设有用于避免和杠杆111一端发生干涉的转动滑槽123,转动滑槽123下端连接至限位台阶122,形成一个延伸的凹腔。在未佩戴时,下组件12可以相对上组件11做较大角度的转动,此时杠杆111的一端可在转动滑槽123内滑动,不会发生干涉。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耳机,包括头带2、上述的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1以及两发声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用于调节头戴式耳机的头带与发声单元之间的角度,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所述头带末端的上组件和连接于所述发声单元的下组件;所述上组件与所述下组件相互铰接,且所述下组件设有限位台阶;所述上组件活动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按钮和中部铰接于所述上组件的杠杆,所述杠杆一端抵接所述限位台阶,所述按钮两侧各排列设有多个凸齿,所述上组件内部设有用于卡住所述凸齿的凸块,所述杠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按钮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1.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用于调节头戴式耳机的头带与发声单元之间的角度,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所述头带末端的上组件和连接于所述发声单元的下组件;所述上组件与所述下组件相互铰接,且所述下组件设有限位台阶;所述上组件活动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按钮和中部铰接于所述上组件的杠杆,所述杠杆一端抵接所述限位台阶,所述按钮两侧各排列设有多个凸齿,所述上组件内部设有用于卡住所述凸齿的凸块,所述杠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按钮末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包括具有外扩趋势的弹片,所述弹片外侧设有所述凸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杠杆式耳机微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包括限位键帽和由条形金属片弯折而成呈“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新吴海全师瑞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