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杆和使用该扭矩杆的发动机支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864987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9 02:07
该扭矩杆(1)通过用连接杆(4)连接两个弹性套筒(2,3)形成,两个弹性套筒(2,3)分别安装至振动产生侧和振动所传输到的一侧。在连接杆(4)内设置有用于使质量构件(5b)在套着向两个弹性套筒(2,3)延伸的轴(5a)的状态下往复运动的主动控制振动抵消部件(5)。主动控制抵消部件(5)构造为致动器,其设置有:具有附接至连接杆(4)的相反端部的并且沿连接杆(4)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5a);围绕轴(5a)的筒状质量构件(5b);在筒状质量构件(5b)内附接至轴(5a)的线圈(5e)和卷绕芯(5f);附接于筒状质量构件(5b)的内周面或轴(5a)的永磁体(5d);和用于将筒状质量构件(5b)的至少一端连接至轴(5a)的连接构件(5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连接分别安装至振动产生侧和振动接收侧的两个弹性套筒的连接杆形成的扭矩杆(torque rod),和使用扭矩杆的发动机支承系统。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有效防止振动产生侧的输入振动被传输至振动接收侧的技术。
技术介绍
为了使诸如机动车等的车辆在行驶期间获得优异的乘坐舒适性和振动噪声性能两者,与车辆的特性兼容的多种安装方法被用于将作为振动源的发动机单体或将通过发动机与变速器等一体化而构造的动力设备(以下简称为“发动机”)安装至车身。作为安装方法之一,在FF式小型车辆中已主要采用钟摆法。在该方法中,发动机通过诸如左、右支承件构成的两个支承件等多个支承件被像钟摆一样弹性地支撑,并且,为了抑制发动机围绕辊轴的移位,诸如专利文献I中描述的扭矩杆将发动机与车身上的构件连接。从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的观点,上述布置在车身侧和发动机侧之间的扭矩杆需要两个矛盾的功能。即,要求扭矩杆相对于诸如作用在发动机上的驱动反作用力等的施加至发动机的大的输入力显示出高刚性以减小发动机的移位大小,而相对于怠速和正常行驶期间由发动机自身的激励作用引起的较小振动显示出低刚性以抑制传输至车身的输入振动。在这样的要求下,专利文献2提出“流体填充式防振连接杆,其中,形成在杆主体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的平衡室具有一部分形成有挠性膜以允许容积改变的壁部;非压缩性流体被填充到平衡室内;形成有将平衡室连通性地连接至流体室的孔通路;并且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利用杆主体的内部空间形成。”防振连接杆使得当输入有振动时,流体通过孔通路在平衡室与形成在橡胶套筒内的流体室之间流动,由此由于诸如流体的共振作用等的流动作用而显示出防振效果。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8857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2414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防振连接杆”允许密封在平衡室和液体室的内部的非压缩性液体在连通性地连接两个室的孔通路中流动以通过液柱共振(liquid columnresonance)和流动阻力的作用来衰减输入振动。因此,可能不能根据输入振动的振幅和频率的大小充分地衰减振动。尤其是当输入具有高频振动的振动时,在孔通路中产生所谓的非压缩性液体的堵塞,这妨碍了充分的防振和振动衰减效果。因此,在一些情况中,“防振连接杆”可能不适于用作需要抑制由发动机的转动或车辆的行驶条件引起的各种输入振动的发动机支承件。本专利技术意图解决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如下一种扭矩杆,其能够响应于振动产生侧的各种输入振动一致地且有效地显示出期望的防振功能,以更加有效地防止输入振动被传输至振动接收侧,并且还提供一种使用该扭矩杆的发动机支承系统。根据专利技术的扭矩杆包括:分别被安装至振动产生侧和振动接收侧的两个弹性套筒;和连接所述两个弹性套筒的连接杆,其中,在所述连接杆中设置主动控制的振动抵消部件,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用于使质量构件在套着朝向所述两个弹性套筒延伸的轴的状态下往复运动,并且主动控制的所述振动抵消部件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所述轴,其具有被安装至所述连接杆的两个相反端部并且在所述连接杆的轴线方向上延伸;所述质量构件,其形成为围绕所述轴的筒状形状;线圈和卷绕芯,其在筒状的所述质量构件中被固定于所述轴;永磁体,其被安装至筒状的所述质量构件的内周面或所述轴;和连接构件,其用于将筒状的所述质量构件的至少一端部连接至所述轴。优选的是,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的两个端部被分别安装至与所述弹性套筒分别邻接的两个相对的壁,并且所述轴的至少一端部以如下方式被安装至所述连接杆:允许所述轴相对于所述连接杆在所述轴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发生相对移位。在该情况中,优选的是,在处于所述弹性套筒被分别安装至所述振动产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的姿势时,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的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杆相对移位的所述一端部被布置在所述振动产生侧。还优选的是,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的所述一端部被布置成插入到形成在所述连接杆的邻接壁上的孔内。优选的是,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的与能够相对移位的所述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被压装并被固定到所述振动接收侧的邻接壁。优选的是,诸如薄橡胶等弹性构件被夹设在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连接杆的所述孔之间。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杆具有如下间隙:所述间隙在所述轴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位于所述弹性套筒中的一个与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的端部中的一个之间,所述间隙在与所述轴的中心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超过所述轴的配置高度的深度。优选的是,设置两个间隙以使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在所述轴的长度方向上分别与所述两个弹性套筒分开。还优选的是,所述间隙填充有弹性材料。优选的是,所述扭矩杆进一步包括:杆主体,其在与连接分别固定至所述振动产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的所述弹性套筒的轴线垂直的平面内具有矩形截面;和致动器室,其在所述矩形的短边处具有开口,其中,所述致动器经由所述开口被安装到所述致动器室内,并且使所述质量构件沿着与所述轴线平行的所述轴往复运动以减小传输至所述杆主体的振动。优选的是,所述质量构件在垂直于所述轴的平面内具有矩形截面。优选的是,所述致动器包括:被固定至所述致动器室的内壁的所述轴、被固定至所述轴的卷绕芯、围绕所述卷绕芯卷绕的线圈和布置在所述卷绕芯的外周面的永磁体,其中,所述质量构件适于在面向永磁体的部分处具有比其余部分处的质量密度高的质量密度。优选的是,所述弹性套筒中的一个具有比另一弹性套筒的直径小的直径,并且所述致动器室的开口位于从通过了所述一个弹性套筒的基部并且接触了所述另一弹性套筒的开口的切线向外的位置处。优选的是,所述弹性套筒中的一个具有比另一弹性套筒的直径小的直径,所述一个弹性套筒具有朝向与所述致动器室相同的方向的开口,并且所述另一弹性套筒具有朝向垂直于所述致动器室的方向的开口。优选的是,所述弹性套筒中的一个具有比另一弹性套筒的直径小的直径,所述一个弹性套筒和所述另一弹性套筒均具有朝向垂直于所述致动器室的方向的开口,并且所述扭矩杆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一个弹性套筒的基部的肋;和用于固定盖的螺纹孔,当从所述致动器室的开口侧观察时,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肋的延伸线上。优选的是,所述扭矩杆以使得所述致动器室的开口面向发动机罩的方式被安装至车辆。优选的是,所述扭矩杆包括:弹性套筒,其被分别安装至所述振动产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连接杆,其连接所述弹性套筒;和致动器,其安装在形成于所述连接杆的内部的致动器室内并且使所述质量构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往复运动,其中,所述致动器室具有朝向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的开口,并且所述开口位于通过连接各所述弹性套筒而限定出的空间以外的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支承系统用于借助于上述任一种扭矩杆将发动机与车身侧连接,其中,所述两个弹性套筒具有相互不同的弹簧常数,具有较小弹簧常数的弹性套筒被安装至发动机侧构件,并且具有较大弹簧常数的弹性套筒被安装至车辆侧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扭矩杆,例如通过布置在扭矩杆的外部的控制部件来控制振动抵消部件的质量构件的振动的振幅和频率,而质量构件以与自振动产生侧输入的振动的相位相反的相位在扭矩杆的轴线方向上往复地移位,使得输入振动的未被具有较小弹簧常数的弹性套筒吸收的部分能够被吸收,以相对于来自振动产生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23 JP 2010-185729;2010.08.23 JP 2010-185721.一种扭矩杆,其包括:分别被安装至振动产生侧和振动接收侧的两个弹性套筒;和连接所述两个弹性套筒的连接杆, 其中,在所述连接杆中设置主动控制的振动抵消部件,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用于使质量构件在套着朝向所述两个弹性套筒延伸的轴的状态下往复运动,并且 主动控制的所述振动抵消部件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包括:所述轴,其具有被安装至所述连接杆的两个相反端部并且在所述连接杆的轴线方向上延伸;所述质量构件,其形成为围绕所述轴的筒状形状;线圈和卷绕芯,其在筒状的所述质量构件中被固定于所述轴;永磁体,其被安装至筒状的所述质量构件的内周面或所述轴;和连接构件,其用于将筒状的所述质量构件的至少一端部连接至所述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的两个端部被分别安装至与所述弹性套筒分别邻接的两个相对的壁,并且所述轴的至少一端部以如下方式被安装至所述连接杆:允许所述轴相对于所述连接杆在所述轴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发生相对移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杆,其特征在于,在处于所述弹性套筒被分别安装至所述振动产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的姿势时,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的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杆相对移位的所述一端部被布置在所述振动产生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扭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的所述一端部被布置成插入到形成在所述连接杆的邻接壁上的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的与能够相对移位的所述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被压装并被固定到所述振动接收侧的邻接壁。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扭矩杆,其特征在于,弹性构件被夹设在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连接杆的所述孔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具有如下间隙:所述间隙在所述轴的长度方向上至少位于所述弹性套筒中的一个与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的端部中的一个之间,所述间隙在与所述轴的中心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超过所述轴的配置高度的深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矩杆,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间隙以使所述振动抵消部件的所述轴在所述轴的长度方向上分别与所述两个弹性套筒分开。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扭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填充有弹性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杆进一步包括:杆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宏杉本幸大植木哲黑濑史治杉山孝伸木村容康金堂雅彦佐藤裕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