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件和具有该电池连接件的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3569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连接件和具有所述电池连接件的电池组。所述电池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由第一导电材料制成;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由不同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的第二导电材料制成。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连接件连接单体电池,从而不仅可以更加可靠地将相邻的单体电池连接在一起,而且可以提高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连接件和具有该电池连接件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组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由于使用环境恶劣,因此对动力电池组的安全性能的要求较高。动力电池组由多个单体电池连接而成。传统上,多个单体电池之间采用连接片的方式连接,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对于动力电池组的可靠性存在影响,因此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问题和事实的发现和认识提出的:传统的连接片由纯铜制成,单体电池的正极电池端子由纯铝制成,负极电池端子由纯铜制成,因此,在单体电池连接处就出现了铜件(电池连接片)与铝件(正极电池端子)直接连接,铜件与铝件的接触面在空气中的水分、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的作用下极易形成电解液,从而在连接片与电池端子的连接处形成以铝件为负极、铜件为正极的原电池,产生电化腐蚀,造成铜件与铝件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增大。另外,由于铜件和铝件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在单体电池经多次通电与断电的冷热循环后,铜件与铝件之间的连接处产生较大的间隙而影响接触,进一步增大了接触电阻。接触电阻增大,会引起温度升高。高温下腐蚀氧化加剧,产生恶性循环,使连接可靠性降低,连接部位的温度过高会导致冒烟、连接片断裂,影响电池组的寿命和性能。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连接件,该电池连接件可以避免发生电腐蚀,防止接触电阻增大,提高连接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的单体电池之间通过上述电池连接件相连,单体电池之间的可靠性高,电池组寿命提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连接件,所述电池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由第一导电材料制成;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由不同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的第二导电材料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连接件,由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由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由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制成,在连接单体电池时,可以将所述第一连接段与一个单体电池的由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电池端子相连且将所述第二连接段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由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电池端子相连,从而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电池端子的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电池端子的接触面不会在空气中的水分、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的作用下形成电解液。因此,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电池端子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电池端子的连接处不会形成原电池,由此避免产生电化腐蚀,并且可以避免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电池端子的连接处的接触电阻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电池端子的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增大。而且,由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一电池端子都由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二电池端子都由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制成,因此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一电池端子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相等且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二电池端子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相等。这样在所述单体电池经过多次通电与断电的冷热循环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电池端子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电池端子之间都不会产生间隙,从而避免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电池端子的连接处的接触电阻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电池端子的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增大。因此,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连接件连接单体电池,可以避免因接触电阻增大而导致所述电池连接件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连接处的温度升高,从而不仅可以更加可靠地将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连接在一起,而且可以提高由多个所述单体电池组成的所述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连接件还包括包覆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的连接部的保护件。通过设置包覆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连接部的所述保护件,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连接部避免与空气中的水分、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接触,防止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连接部产生电化腐蚀,提高了电池连接件的寿命,提高了单体电池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件为通过注塑、挤塑、喷涂或电镀形成的保护层。由此,保护件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至少一部分由多层第一金属箔叠置而成,每层所述第一金属箔均由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制成。通过多层所述第一金属箔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提高所述电池连接件的抗振性能,而且不仅可以更加容易地将多个所述单体电池连接成电池组,而且可以改善所述电池组的容错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每层所述第一金属箔的厚度均为0.03毫米-0.2毫米。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电池连接件的抗振性能,并且降低所述第一金属箔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至少一部分由多层第二金属箔叠置而成,每层第二金属箔均由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制成。通过多层所述第二金属箔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提高所述电池连接件的抗振性能,而且不仅可以更加容易地将多个所述单体电池连接成电池组,而且可以改善所述电池组的容错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每层所述第二金属箔的厚度均为0.03毫米-0.2毫米。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电池连接件的抗振性能,并且降低所述第一金属箔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至少一部分由多层第一金属箔叠置而成,每层第一金属箔均由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至少一部分由多层第二金属箔叠置而成,每层第二金属箔均由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制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通过搭接、对接、镶榫接合、单嵌接合、斜嵌接合和叉形镶榫接合之一相连。由此可以将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更加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和所述第二导电材料中的一个为铜而另一个为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连接件为条状板或条状片。由此,电池连接件更加容易制造,而且可以减小所述电池连接件占用的空间,所述电池组更加容易组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连接件上设有缓冲部。通过在所述电池连接件上设置所述缓冲部,可以利用所述缓冲部缓冲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由此可以提高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不仅可以提高所述电池组的抗振性能,而且可以提高所述电池组的容错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为弧形、水平定向的S形、水平定向的W形和波纹形中的一种。由此不仅可以简化所述电池连接件的结构,而且弧形的所述缓冲部可以更好地缓冲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电池组的抗振性能,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电池组的容错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是通过将所述电池连接件的一部分折弯形成。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简化所述电池连接件的结构,便于制造且制造成本低。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为多个,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段上均设有所述缓冲部。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电池组的抗振性能,而且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由第一导电材料制成;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由不同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的第二导电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14 CN 201110416275.X1.一种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由第一导电材料制成;和 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由不同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的第二导电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覆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的连接部的保护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为通过注塑、挤塑、喷涂或电镀形成的保护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至少一部分由多层第一金属箔叠置而成,每层所述第一金属箔均由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第一金属箔的厚度均为0.03晕米-0.2晕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至少一部分由多层第二金属箔叠置而成,每层第二金属箔均由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第二金属箔的厚度均为0.03晕米-0.2晕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至少一部分由多层第一金属箔叠置而成,每层第一金属箔均由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至少一部分由多层第二金属箔叠置而成,每层第二金属箔均由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通过搭接、对接、镶榫接合、单嵌接合、斜嵌接合和叉形镶榫接合之一相连。10.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华赖庆仝志伟蒋露霞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