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结构为:导线两端有导电环和导电体,壳体底部开口内有空心水平圆台,圆台上有环形槽,环形槽槽底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环形槽槽口与圆台内孔相通,环形槽槽口延伸到圆台下侧面上且槽口呈上下连续相通的扩散状,环形槽槽底的圆心角为90—180度,环形槽内有O形密封圈,密封圈内小于该圈1/3体积的圈体处于环形槽内,密封圈内大于该圈2/3体积的圈体伸入圆台内孔中并裸露在圆台下侧面之下,导线穿入壳体内腔且与壳体配合,导电体和固定件彼此相对地置于壳体内,导电体上部与导线固接,导电体下部为半个柱面瓦,固定件为小半个柱面瓦,紧固螺栓旋入端自壳体侧壁下部旋进壳体内。本接线装置的密封性能较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的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其专利号:98221760.9,授权公告日:1999年9月8日。其结构为:导线的两端分别设有导电环和导电体,壳体底部开口内设有空心水平圆台,水平圆台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槽底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环形槽槽底的圆心角大于180度、小于360度,环形槽的槽口与水平圆台的内孔相通且环形槽的槽口呈内缩状,环形槽内装有O形密封圈,O型密封圈内大于该圈2/3体积的圈体处于环形槽内,O型密封圈内小于该圈1/3体积的圈体伸入水平圆台的内孔中,导线穿入壳体内腔且与壳体紧密配合,导电体和固定件彼此相对地置于壳体内,导电体上部与导线固接,导电体下部为与蓄电池极柱上部形状吻合的半个柱面瓦,固定件为与蓄电池极柱上部形状吻合的小半个柱面瓦,紧固螺栓的旋入端自壳体的侧壁下部水平旋进壳体内。上述接线装置的缺陷是:0型密封圈与蓄电池极柱的接触面积较小,以致O形密封圈对蓄电池极柱的密封效果不太理想,蓄电池的电解液仍会从O形密封圈、蓄电池极柱之间进入壳体内,对导电体产生电化学腐蚀,缩短导电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较好的改进的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其结构为:导线的两端分别设有导电环和导电体,壳体底部开口内设有空心水平圆台,水平圆台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槽底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环形槽的槽口与水平圆台的内孔相通,环形槽的槽口还延伸到水平圆台的下侧面上且所述槽口呈上下连续相通的扩散状,环形槽槽底的圆心角为90—180度,环形槽内装有O形密封圈,O型密封圈内小于该圈1/3体积的圈体处于环形槽内,O型密封圈内大于该圈2/3体积的圈体分别伸入水平圆台的内孔中并裸露在水平圆台的下侧面之下,导线穿入壳体内腔且与壳体紧密配合,导电体和固定件彼此相对地置于壳体内,导电体上部与导线固接,导电体下部为与蓄电池极柱上部形状吻合的半个柱面瓦,固定件为与蓄电池极柱上部形状吻合的小半个柱面瓦,紧固螺栓的旋入端自壳体的侧壁下部水平旋进壳体内。为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技术所述改进的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均简称为本接线装置。米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后,O型密封圈内大于该圈2/3体积的圈体裸露在环形槽外。将壳体罩蒙在蓄电池极柱上(即将蓄电池极柱向上推入壳体内),旋动紧固螺栓,使导电体和固定件共同将蓄电池极柱上部抱紧,本接线装置的安装即可完成。这时,O形密封圈内小于该圈1/3体积的圈体被挤入环形槽内,O型密封圈内大于该圈2/3体积的圈体被挤入蓄电池极柱和水平圆台内孔孔壁之间的缝隙中,使得蓄电池极柱下部为O形密封圈所箍紧,蓄电池极柱与壳体之间呈密封接触状态,加之导线与壳体紧密配合、紧固螺栓与壳体的侧壁下部螺纹联接,因此,导电件受到壳体的严密保护而与外界隔离,蓄电池外溢的电解液无法从壳体的底部开口处、导线与壳体的联接处及紧固螺栓与壳体的旋接处进入壳体内,故可保证导电体不会与电解液发生接触,有效避免电解液对导电体进行电化学腐蚀,使得导电体的导电性能强、使用寿命较长。综上所述,O型密封圈与蓄电池极柱的接触面积较大,以致O形密封圈可对蓄电池极柱产生很好的密封效果,蓄电池的电解液不会从O形密封圈、蓄电池极柱之间进入壳体内,不会对导电体产生电化学腐蚀,延长了导电体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接线装置的密封性能较好。所述环形槽槽底的圆心角为172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接线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环形槽、O形密封圈相配合的放大示意图(蓄电池极柱未推入壳体内)。图3是图1中的环形槽、O形密封圈、蓄电池极柱相配合的放大示意图(蓄电池极柱推入壳体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一图3,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未示出蓄电池极柱7 ;图2、图3中均未示出壳体2。壳体2为顶部封口的空心圆柱体。壳体2底部开口内固设一带环形槽2d的空心水平圆台2c,环形槽2d的槽底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环形槽的槽口与水平圆台2c的内孔相通,环形槽2d的槽口还延伸到水平圆台2c的下侧面上且所述槽口呈上下连续相通的扩散状,环形槽2d的槽底的圆心角为90—180度、较佳圆心角为172度。环形槽2d内装有O形密封圈6,0型密封圈6内小于该圈1/3体积的圈体处于环形槽2d内,O型密封圈6内大于该圈2/3体积的圈体分别伸入水平圆台2c的内孔中并裸露在水平圆台2c的下侧面之下。导电体3和固定件4位于壳体2内且彼此相对地置于水平圆台2c上。导电体3由上部的水平圆板和下部的半个竖直柱面瓦两部分构成,水平圆板的顶面中心处固设一圆形凸块3a,柱面瓦可与蓄电池极柱7的上部形状相吻合。导线I自壳体2的侧壁上部所开的水平孔2a中穿过进入壳体2的内腔中。导线I与水平孔2a紧密配合,导线I的穿进端同时与导电体3中的水平圆板顶面和凸块3a固接,导线I的另一端固接有可与汽车起动机相联的导电环8。固定件4为与蓄电池极柱7上部形状吻合的小半个竖直柱面瓦。壳体2在其靠近固定件4的侧壁下部水平地开有一可与紧固螺栓5相配合的螺纹孔2b,紧固螺栓5的旋入端经螺纹孔2b旋进壳体2内并与固定件4的外侧圆柱面中部接触。导电体3和凸块3a可采用铜材整体铸造而成;壳体2和水平圆台2c可采用耐酸工程塑料注塑为一整体,固定件4、紧固螺栓5可采用耐酸工程塑料注塑而成,O形密封圈6采用耐酸氟橡胶制作,这样可有效增强本技术的防腐及密封效果;紧固螺栓5的形状可作成蝶形,这样,本技术在安装时,根本无须依赖板手之类的工具即可方便快捷地完成,可有效加快本技术的安装速度,特别是可加快军用车辆在无光照条件下紧急启封时的安装速度。当然,螺纹孔2b也可设在图1所示的左侧,紧固螺栓5的旋入端经此螺纹孔2b旋进壳体2内并与导电件3的外侧圆柱面中部接触,螺纹孔2b和紧固螺栓5的这种设置方式,仍可使导电体3和固定件4共同将蓄电池极柱7上部抱紧,不会影响本技术的安装及其使用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改进的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导线的两端分别设有导电环和导电体,壳体底部开口内设有空心水平圆台,水平圆台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槽底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环形槽的槽口与水平圆台的内孔相通,环形槽内装有O形密封圈,导线穿入壳体内腔且与壳体紧密配合,导电体和固定件彼此相对地置于壳体内,导电体上部与导线固接,导电体下部为与蓄电池极柱上部形状吻合的半个柱面瓦,固定件为与蓄电池极柱上部形状吻合的小半个柱面瓦,紧固螺栓的旋入端自壳体的侧壁下部水平旋进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的槽口还延伸到水平圆台的下侧面上且所述槽口呈上下连续相通的扩散状,环形槽槽底的圆心角为90—180度,O型密封圈内小于该圈1/3体积的圈体处于环形槽内,O型密封圈内大于该圈2/3体积的圈体分别伸入水平圆台的内孔中并裸露在水平圆台的下侧面之下。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的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导线的两端分别设有导电环和导电体,壳体底部开口内设有空心水平圆台,水平圆台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槽底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环形槽的槽口与水平圆台的内孔相通,环形槽内装有O形密封圈,导线穿入壳体内腔且与壳体紧密配合,导电体和固定件彼此相对地置于壳体内,导电体上部与导线固接,导电体下部为与蓄电池极柱上部形状吻合的半个柱面瓦,固定件为与蓄电池极柱上部形状吻合的小半个柱面瓦,紧固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杰,姚永平,安功,
申请(专利权)人:朱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