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散热器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散热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51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及车辆,散热器包括:多个扁管,多个所述扁管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扁管之间形成风道;以及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风道内,多个所述翅片间隔设置,所述翅片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翅片在所述风道内倾斜设置,所述翅片上设置有多个风孔。通过多个扁管和多个翅片相连接,可以增强散热器的结构强度,翅片在风道内倾斜设置,可以有效降低空气碰撞流阻,当空气进入翅片时,一部分空气通过翅片的间隙,一部分空气通过翅片上的风孔,可以增强空气扰动,也可以增强换热,风孔还可以促进空气的混合,使温度场更加均匀,并且可以有效的缓冲空气之间的碰撞,从而减小碰撞流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节能性和环保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egr技术和双涡轮增压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部件需要冷却,散热器作为汽车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及数量也日益增加。

2、相关技术中,百叶窗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翅片结构,但是由于流动阻力的增加,易造成百叶窗翅片整体换热能力有限,百叶窗翅片的换热性能对百叶窗角度、百叶窗间距及翅片间距参数较为敏感,对加工精度要求高,导致制造成本高,而且百叶窗翅片使用过程中易积灰、易变形,长期使用无法保证其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可以提高车辆的换热效率。

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包括:多个扁管,多个所述扁管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扁管之间形成风道;以及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风道内,多个所述翅片间隔设置,所述翅片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翅片在所述风道内倾斜设置,所述翅片上设置有多个风孔。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通过多个扁管和多个翅片相连接,可以增强散热器的结构强度,翅片在风道内倾斜设置,可以有效降低空气碰撞流阻,当空气进入翅片时,一部分空气通过翅片的间隙,一部分空气通过翅片上的风孔,可以增强空气扰动,也可以增强换热,风孔还可以促进空气的混合,使温度场更加均匀,并且可以有效的缓冲空气之间的碰撞,从而减小碰撞流阻,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翅片包括:翅片主体和固定部,所述翅片主体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扁管配合连接,所述翅片主体相对所述固定部倾斜设置,所述翅片主体设置有多个所述风孔。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朝向所述风道内凸出的第一扰流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扰流部,所述第一扰流部为朝着靠近对应的所述风道的方向凹入的结构或所述第一扰流部为通孔结构,所述扁管上设置有朝着所述扁管外的方向凸出的第三扰流部,所述第三扰流部与所述第一扰流部配合固定;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二扰流部,所述第二扰流部为朝着远离对应的所述风道的方向凸出的结构,所述扁管上设置有朝着所述扁管内的方向凹入的第四扰流部,所述第四扰流部与所述第二扰流部配合固定。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扰流部的靠近所述扁管内的一侧为凹入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扰流部的靠近对应的所述风道的一侧为凹入结构。。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扰流部的靠近对应的所述风道的一侧为球面形凸起;所述第四扰流部的靠近所述扁管内的一侧为球面形凸起。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扰流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扰流部围绕所述固定部设置所述第二扰流部的位置间隔设置。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翅片为一体冲压成型的结构件。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进风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至少部分地错位设置。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垂直进风方向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出风方向上,所述间隙的大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的散热器。

14、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3)包括:翅片主体(32)和固定部(33),所述翅片主体(32)与所述固定部(33)连接,所述固定部(33)与所述扁管(2)配合固定,所述翅片主体(32)相对所述固定部(33)倾斜设置,所述翅片主体(32)设置有多个所述风孔(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3)上设置有第一扰流部(331),所述第一扰流部为朝着靠近对应的所述风道的方向凹入的结构或所述第一扰流部为通孔结构,所述扁管上设置有朝着所述扁管外的方向凸出的第三扰流部,所述第三扰流部与所述第一扰流部配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扰流部的靠近所述扁管内的一侧为凹入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扰流部的靠近对应的所述风道的一侧为凹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部(331)的靠近对应的所述风道的一侧为球面形凸起;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部(33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扰流部(331)围绕所述固定部(33)设置所述第二扰流部(332)的位置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3)为一体冲压成型的结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进风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3)至少部分地错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进风方向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3)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出风方向上,所述间隙的大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3)包括:翅片主体(32)和固定部(33),所述翅片主体(32)与所述固定部(33)连接,所述固定部(33)与所述扁管(2)配合固定,所述翅片主体(32)相对所述固定部(33)倾斜设置,所述翅片主体(32)设置有多个所述风孔(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3)上设置有第一扰流部(331),所述第一扰流部为朝着靠近对应的所述风道的方向凹入的结构或所述第一扰流部为通孔结构,所述扁管上设置有朝着所述扁管外的方向凸出的第三扰流部,所述第三扰流部与所述第一扰流部配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扰流部的靠近所述扁管内的一侧为凹入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扰流部的靠近对应的所述风道的一侧为凹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梦杰何果宁健强陈历焘陆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