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海专利>正文

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2043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12:46
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属于加热设备领域。包括助燃装置、套在热交换体外壳(20)内的热交换体(23)和控制装置,热交换体(23)为圆筒状水平放置,热交换体(23)圆筒内壁上和底部设置散热片(3),热交换体(23)内偏心的套有二级燃烧筒(22),热交换体(23)开口一端套有燃烧器(19),燃烧器(19)燃气喷口正对二级燃烧筒(22)的口部,燃烧器(19)及二级燃烧筒(22)的轴线向排气口(17)一侧偏心,热交换体(23)的外壁和热交换体外壳(20)之间形成传热介质腔(24),助燃装置固定在热交换体(23)开口一端并将其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热交换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属于加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为有加热需求的野外工作方舱或需要快速启动的各类车辆发动机进行加热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北方,冬天温度非常低,移动方舱的加热保温和车辆预热是两个常见难题,移动方舱的加热保温主要依靠空调,然而空调在低温条件下取暖效果不好,而且成本较高,车载移动方舱空调电力要靠汽车提供,成本更高,而且噪音非常大,车辆的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难预热,难启动,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作为一种辅助加热设备,可广泛用于移动方舱低温环境下取暖、化霜,保持舱内恒温,可实现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冷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高的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助燃装置、套在热交换体外壳内的热交换体和控制装置,热交换体为圆筒状水平放置,热交换体圆筒内壁上和底部设置散热片,热交换体内偏心的套有二级燃烧筒,热交换体开口一端套有燃烧器,燃烧器燃气喷口正对二级燃烧筒的口部,燃烧器及二级燃烧筒的轴线向排气口一侧偏心,热交换体的外壁和热交换体外壳之间形成传热介质腔,助燃装置固定在热交换体开口 一端并将其密封,助燃装置下部设有进气口,热交换体开口侧设置排气口,控制装置安装在热交换体外壳上端面,采用偏心设计,增大燃气阻力,提高热交换效率,利用设置在热交换体圆筒内壁上和底部的散热片吸收燃气中的热量,提高了燃油利用率。所述水平放置的热交换体圆筒底部的散热片下方密上方稀,且通过斜形的散热片形成下方窄上方宽的斜形燃气通道。其目的都是增大下部的排气阻力,从而迫使试图短路的高温燃气尽可能均匀的由顶部散热片间通道排出,以提高燃气在环形空腔内的滞留时间和使热交换体受热趋于均匀。所述热交换体圆筒外壁设有螺旋导流肋,螺旋导流肋两端分别位于热交换体圆筒外壁两端。增大换热介质的流动路程,延长换热时间,提高热交换效率。所述螺旋导流肋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圆弧形和矩形中的一种。在热交换体外壳开口一侧设置传热介质入口,在热交换体外壳底部一侧设置传热介质出口,传热介质腔内装有传热介质。采用逆流换热,提高热交换效率。所述传热介质为空气和水的一种,传热介质为水时,螺旋导流肋的顶部开有一条水平贯穿螺旋导流肋的排气槽。当水中有气泡时,气泡直接从排气槽排出,减少热损耗。所述助燃装置包括端盖、风扇座体、助燃风扇和风扇电机,进气口设置在端盖底部,进气口上方为与其相连通的助燃风进气腔,风扇电机位于助燃风进气腔内,风扇电机的轴穿过风扇座体固定在风扇座体下端面上,风扇座体上方为助燃风扇,助燃风扇与风扇电机的轴连接,上部通过风扇罩盖密封。助燃风进气腔也是风扇电机的电机室,这样电机工作时可得到进气的冷却,同时也提高了进气温度,有利于燃烧器中燃油气化燃烧。所述端盖在与热交换体连接的右侧面为凹槽和凸边组成的不规则状,凹槽面与热交换体前端面对接后形成进气正压腔。对从助燃风扇出来的进入燃烧器的空气具有一定的稳压作用。所述端盖右侧面的凹槽内设有定位凸块,燃烧器的燃油管穿过定位凸块与加热装置外部的供油管连接。定位凸块能够避免在插拔燃油管上的软管时因受力过大而造成油管弯曲变形。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过热传感器、点火传感器和控制主板,温度传感器室和过热传感器座设在热交换体外壳的侧面尾端,温度传感器用螺钉及弹簧压片固定在温度传感器室内,过热传感器用螺钉及弹簧压片固定在过热传感器座上,温度传感器、过热传感器与点火传感器均连接在控制主板上。通过控制装置实现整个加热装置全程自动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热交换效率高:本技术采用大量提高热交换效率的设计,采用偏心设计,增大燃气阻力,水平放置的热交换体圆筒底部的散热片下方密上方稀,且通过斜形的散热片形成下方窄上方宽的斜形燃气通道,其目也是增大下部的排气阻力,从而迫使试图短路的高温燃气尽可能均匀的由顶部散热片间通道排出,以提高燃气在环形空腔内的滞留时间和使热交换体受热趋于均匀,热交换体圆筒外壁设有螺旋导流肋,增大换热介质的流动路程,延长换热时间,提高热交换效率,同时采用逆流换热,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2)结构紧凑、合理:端盖的助燃风进气腔同时也是助燃风扇电机的电机室,这种设计使得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同时电机又可得到进气流的冷却,空气的温升也有利于燃烧器燃油气化燃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剖视图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热交换体左视图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热交换体正视图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俯视图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热交换体右视图示意图。其中:1、过热传感器 2、过热传感器座 3、散热片 4、控制主板 5、控制盒6、助燃风扇 7、风扇罩盖 8、风扇座体 9、进气正压腔 10、风扇电机 11、端盖12、助燃风进气腔 13、进气口 14、定位凸块 15、燃油管 16、连接盘 17、排气口 18、密封圈 19、燃烧器 20、热交换体外壳 21、螺旋导流肋 22、二级燃烧筒23、热交换体 24、传热介质腔 25、传热介质入口 26、传热介质出口 27、弧形导流肋 28、温度传感器室 29、温度传感器 30、弹簧压片 31、排气槽。具体实施方式图1 5是本技术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的最佳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I 5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照附图1 5: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包括过热传感器1、过热传感器座2、散热片3、控制主板4、控制盒5、助燃风扇6、风扇罩盖7、风扇座体8、进气正压腔9、风扇电机10、端盖11、助燃风进气腔12、进气口 13、定位凸块14、燃油管15、连接盘16、排气口 17、密封圈18、燃烧器19、热交换体外壳20、螺旋导流肋21、二级燃烧筒22、热交换体23、传热介质腔24、传热介质入口 25、传热介质出口 26、弧形导流肋27、温度传感器室28、温度传感器29、弹簧压片30、排气槽31。燃烧器19采用锥盖形燃烧器,热交换体23为圆筒状水平放置,燃烧器19锥盖通过圆环形连接盘16固定在热交换体23开口一端,燃烧器19燃气喷口一端朝向热交换体23底面,二级燃烧筒22套在燃烧器19燃气喷口外侧,二级燃烧筒22是两端开放的中空圆柱壳体,燃烧器19以及二级燃烧筒22的轴线在热交换体23轴线的垂直下方,使二级燃烧筒22外壁到热交换体23内壁的距离沿热交换体23圆周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增大,热交换体23圆筒在内壁和底部设有散热片3,热交换体23底部的散热片3 —端均位于热交换体23底部圆周上,另一端指向热交换体23底部圆心但位置不同,由上至下逐渐靠近热交换体23底部圆心,而且热交换体23底部的散热片3下方密上方稀,且热交换体23底部的散热片3是斜的,形成下方窄上方宽的斜形燃气通道,其目的都是增大底部的排气阻力,从而迫使高温燃气尽可能均匀地从水平放置的热交换体23圆筒内壁上方的散热片3之间的通道排出,以提高燃气在热交换体23内的滞留时间,使热交换体23受热趋于均匀。热交换体23圆筒外壁上铸有螺旋导流肋21,螺旋导流肋21两端分别位于热交换体23圆筒外壁两端,螺旋导流肋21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传热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助燃装置、套在热交换体外壳(20)内的热交换体(23)和控制装置,热交换体(23)为圆筒状水平放置,热交换体(23)圆筒内壁上和底部设置散热片(3),热交换体(23)内偏心的套有二级燃烧筒(22),热交换体(23)开口一端套有燃烧器(19),燃烧器(19)?燃气喷口正对二级燃烧筒(22)的口部,燃烧器(19)及二级燃烧筒(22)的轴线向排气口(17)一侧偏心,热交换体(23)的外壁和热交换体外壳(20)之间形成传热介质腔(24),助燃装置固定在热交换体(23)开口一端并将其密封,助燃装置下部设有进气口(13),热交换体(23)开口侧设置排气口(17),控制装置安装在热交换体外壳(20)上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助燃装置、套在热交换体外壳(20)内的热交换体(23)和控制装置,热交换体(23)为圆筒状水平放置,热交换体(23)圆筒内壁上和底部设置散热片(3),热交换体(23)内偏心的套有二级燃烧筒(22),热交换体(23)开口一端套有燃烧器(19),燃烧器(19)燃气喷口正对二级燃烧筒(22)的口部,燃烧器(19)及二级燃烧筒(22)的轴线向排气口(17) —侧偏心,热交换体(23)的外壁和热交换体外壳(20)之间形成传热介质腔(24),助燃装置固定在热交换体(23)开口一端并将其密封,助燃装置下部设有进气口( 13),热交换体(23)开口侧设置排气口( 17),控制装置安装在热交换体外壳(20)上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放置的热交换体(23)圆筒底部的散热片(3)下方密上方稀,且通过斜形的散热片(3)形成下方窄上方宽的斜形燃气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体(23)圆筒外壁设有螺旋导流肋(21),螺旋导流肋(21)两端分别位于热交换体(23)圆筒外壁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流肋(21)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圆弧形和矩形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热交换体外壳(20)开口一侧设置传热介质入口(25),在热交换体外壳(20)底部一侧设置传热介质出口(26),传热介质腔(24)内装有传热介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方舱/发动机加热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侯晨邢建功
申请(专利权)人:陈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