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8022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壳聚糖溶于六氟异丙醇和三氟乙酸的混合溶液中,完全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2)将胶原蛋白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完全溶解得到胶原蛋白溶液;(3)将聚乳酸聚己内酯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完全溶解得到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4)将上述壳聚糖、胶原蛋白和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混合,搅拌,得到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纺丝溶液,然后进行静电纺丝,即得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血管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多组分复合型生物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在小口径血管组织工程中将会有重要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临床上组织缺损以及器官衰竭等疾病的日益严重,普通的修复术甚至器官移植已经难以满足病患的需要,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因其较高的发病率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之一 (Canver CC.Conduit Options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CHESTJournal.1995;108:1150-5.)。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等手术方法因受到供体缺乏的限制而很难得到广泛应用,而组织工程学方法展现了重要的应用前景(Langer R, VacantiJ.Tissue engineering.Science.1993; 260:920-6.)。目前,大量的天然材料和聚合材料用于静电纺制备组织工程血管支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结构的组织工程支架为组织修复与再生提供了巨大的潜能。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级纤维结构类似于天然细胞外基质中蛋白质纤维的物理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模仿人体天然细胞外基质,并且为细胞的粘附、增殖与组织再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Mun CH, Jung Y,KimSH, Lee SH, Kim HC,Kwon IK.Three-dimensional electrospun poly(lactide-co-varepsilon-caprolactone)for smal1-diameter vascular grafts.Tissue engineeringPartA.2012;18:1608-16.)。然而天然血管的性质要求制备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通畅率,还要求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力学支持,并且小口径血管组织修复和再生对此要求更高(Zheng W,Wang Z, Song L, Zhao Q, Zhang J, Li D, et al.Endothelialization andpatency of RGD-functionalized vascular grafts in a rabbit carotid artery model.Biomaterials.2012;33:2880-91.)。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报道有将胶原蛋白、壳聚糖和P(LLA-CL)复合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技术应用于小口径血管组织工程的方法。胶原蛋白是一种天然蛋白质,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多糖,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复合纳米纤维可从组成上和结构上模拟天然细胞外基质,同时共混类似血管弹性的材料P(LLA-CL)以提供较好的力学性能,这样将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共纺在一起,既能克服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不足,又能避免合成材料在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的缺陷,在心血管组织修复及再生小口径血管组织工程研究中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本专利技术首次将类似于人体天然细胞外基质的天然蛋白一胶原蛋白和天然多糖一壳聚糖与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P (LLA-CL)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三组分复合纳米纤维管状支架,此种支架集合了天然材料与聚合材料的优点于一身,使支架的力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达到最佳平衡,并且随着在体内降解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本专利技术的,包括:(I)将壳聚糖溶于六氟异丙醇和三氟乙酸的混合溶液中,完全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2)将胶原蛋白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完全溶解得到胶原蛋白溶液;( 3 )将聚乳酸聚己内酯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完全溶解得到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4)将上述壳聚糖、胶原蛋白和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混合,搅拌,得到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纺丝溶液,然后进行静电纺丝,即得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血管支架,其中壳聚糖、胶原蛋白和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的体积比为20 60:5 15:25 75,壳聚糖、胶原蛋白和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的质量体积百分比均为8%,因此均匀混合后总溶质占溶剂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8% (溶质为壳聚糖、胶原蛋白和聚乳酸聚己内酯)。所述步骤(I)中六氟异丙醇和三氟乙酸的体积比为9:1。 所述步骤(I)中壳聚糖溶液的质量体积比浓度为8%。所述步骤(2)中胶原蛋白溶液的质量体积比浓度为8%。所述步骤(3)中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的质量体积比浓度为8%。所述步骤(4)中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为:电压14KV、注射速度1.0ml/h,接收距离为15-18cm,采用滚棒作为接收装置。所述步骤(4)中壳聚糖、胶原蛋白和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的体积比为20:5:75、40:10:50 或60:15:25。所述步骤(4)中胶原蛋白、壳聚糖与P (LLA-CL)的体积比为20:5:75,胶原蛋白、壳聚糖与P (LLA-CL)的质量比为20:5:75。所述步骤(4 )中胶原蛋白、壳聚糖与P (LLA-CL )的体积比为40:10:50,胶原蛋白、壳聚糖与P (LLA-CL)的质量比为40:10:50。所述步骤(4 )中胶原蛋白、壳聚糖与P (LLA-CL)的体积比为60:15:25,胶原蛋白、壳聚糖与P (LLA-CL)的质量比为60:15:25。_9] 有益.效果( I)本专利技术首次将类似于人体天然细胞外基质的天然蛋白一胶原蛋白和天然多糖一壳聚糖与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P (LLA-CL)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三组分复合纳米纤维管状支架,此种支架集合了天然材料与聚合材料的优点于一身,使支架的力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达到最佳平衡,并且随着在体内降解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多组分复合型生物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在小口径血管组织工程中将会有重要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三组分血管支架的示意图;图2总质量体积比为8%,其中胶原一壳聚糖一 P(LLA-CL)质量比为20:5:75的复合静电纺纳米纤维扫描电镜照片;图3总质量体积比为8%,其中胶原一壳聚糖一 P (LLA-CL)质量比为40:10:50的复合静电纺纳米纤维扫描电镜照片;图4总质量体积比为8%,其中胶原一壳聚糖一 P(LLA-CL)质量比为60:15:25的复合静电纺纳米纤维扫描电镜照片;图5总质量体积比为8%,其中胶原一壳聚糖一 P(LLA-CL)质量比为20:5:75的复合静电纺纳米纤维管的照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质量为0.8g的胶原蛋白、壳聚糖和P (LLA-CL);将0.8g的胶原蛋白溶于IOml六氟异丙醇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将0.8g的壳聚糖溶于IOml六氟异丙醇/三氟乙酸(V/V,9/1)混合溶剂,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将0.Sg的P (LLA-CL)溶于IOml六氟异丙醇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待三种溶液完全溶解后,取2ml胶原蛋白溶液、0.5ml壳聚糖溶液、7.5ml P(LLA-CL)溶液按体积比20:5:75混合,磁力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总浓度为8%的混合纺丝液10ml,其溶质胶原一壳聚糖一 P(LLA-CL)质量比为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壳聚糖溶于六氟异丙醇和三氟乙酸的混合溶液中,完全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2)将胶原蛋白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完全溶解得到胶原蛋白溶液;(3)将聚乳酸聚己内酯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完全溶解得到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4)将上述壳聚糖、胶原蛋白和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混合,搅拌,得到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纺丝溶液,然后进行静电纺丝,即得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血管支架,其中壳聚糖、胶原蛋白和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的体积比为20~60:5~15:25~75,总溶质占溶剂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壳聚糖溶于六氟异丙醇和三氟乙酸的混合溶液中,完全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 (2)将胶原蛋白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完全溶解得到胶原蛋白溶液; (3 )将聚乳酸聚己内酯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完全溶解得到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 (4)将上述壳聚糖、胶原蛋白和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混合,搅拌,得到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纺丝溶液,然后进行静电纺丝,即得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血管支架,其中壳聚糖、胶原蛋白和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的体积比为20 60:5 15:25 75,总溶质占溶剂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六氟异丙醇和三氟乙酸的体积比为9: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血管支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秀梅吴桐尹岸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