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生产方法及装置,具体属于涤纶工业丝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现行涤纶工业丝生产采用切片纺工艺流程:即将原料PTA和EG进行酯化反应、预缩聚、终缩聚反应后冷却切粒制成特性黏度在0.63 0.68dL/g的切片,再经固相缩聚制得0.85 1.05dL/g的高黏切片,然后送入螺杆挤压机进行熔融纺丝,最后经多级热辊拉伸后卷绕成型。固相缩聚是将聚酯切片在大约低于其熔点30°C 60°C的条件下,于真空或氮气等惰性气氛下进行缩聚反应使其分子量继续增大,缩聚时间长达20多小时。涤纶工业丝固相缩聚切片纺生产工艺具有工艺流程长、设备投资大、生产能耗高等缺点,因此,液相增黏熔体直纺生产工艺一直是行业追求的梦想。 聚酯液相增黏技术突破后,要实施涤纶工业丝大规模熔体直纺生产,仍然需要解决以下两个技术难题: 第一、高黏熔体的输送技术。涤纶工业丝要求熔体的特性黏度达到0.90 1.05dL/g甚至更高,高黏熔体的运动黏度很高,必须解决熔体从液相增黏釜到纺丝箱体的管道输送问题,防止黏度降过大和不均匀。 第二、柔性化多品种生产技术。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需要考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合釜:聚合釜采用大容量连续化聚酯装置,用于制备基础聚酯熔体,基础聚酯熔体为特性黏度0.63~0.68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熔体;液相增黏釜:设置有2?10个,分别通过分流管道与大容量连续化聚酯装置相连,基础聚酯熔体经液相增黏釜增黏后,特性黏度达到0.90~1.10dL/g;多头纺丝单元:每个液相增黏釜连接有2?10个纺丝单元,每个纺丝单元通过熔体管道分别与液相增黏釜相连,每个纺丝单元安装有2~4个纺丝箱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合釜:聚合釜采用大容量连续化聚酯装置,用于制备基础聚酯熔体,基础聚酯熔体为特性黏度0.63 0.68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熔体; 液相增黏釜:设置有2-10个,分别通过分流管道与大容量连续化聚酯装置相连,基础聚酯熔体经液相增黏釜增黏后,特性黏度达到0.90 1.10dL/g ; 多头纺丝单元:每个液相增黏釜连接有2-10个纺丝单元,每个纺丝单元通过熔体管道分别与液相增黏釜相连,每个纺丝单元安装有2 4个纺丝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增黏釜为立式反应釜,产能为30 120吨/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单元设置在液相增黏釜的下方,并以液相增黏釜为中心进行均布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单元均匀布置在液相增黏釜的出料口的周围,且每个纺丝箱体至液相增黏釜的出料口的熔体管道输送距离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单元至液相增黏釜的出料口的熔体管道输送距离不超过15m,管径25 100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单元与液相增黏釜之间呈“线型”、“星型”或“矩形对称”布置。7.一种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础聚酯熔体制备:在大容量连续化聚酯装置中,原料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经酯化、熔融缩聚后生成特性黏度为0.63 0.68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础聚酯熔体; 所述乙二醇:对苯二甲酸投料摩尔比I 1.3,酯化温度250 265°C、压力0.12 0.18Mpa、时间3 5小时;预缩聚温度265 275°C、压力2500 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兴,马建平,王建辉,王祖宏,张朔,刘雄,高琳,石教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