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菌中环二肽C6的高压反相制备分离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6513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桑黄菌(火木层孔菌Phellinusigniarius(LexFr)Quel、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linteus(BerketCurt)Teng、鲍氏层孔菌、哈蒂针层孔菌Phellinushartigii(AlleschetSchnabl)Imaz)中环二肽C6的分离方法。首先制备桑黄菌粗提物,然后进行正相硅胶层析,采用氯仿与甲醇洗脱,然后是甲醇凝胶层析,经HPLC检测后,进行高压反相制备,经HPLC检测,适当合并洗脱液,减压干燥,即得环二肽C6,即六氢-7-羟基-3-(2-甲基丙基)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制药领域。
技术介绍
Phellinus,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深肉桂色至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菌管与菌肉近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锈褐色至酱色,圆形,每毫米4-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5-6*3-4微米.刚毛顶端尖锐,基部膨大,10-25*5-7微米.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微米。目前,真菌产物的纯化方法较多,主要有分级沉淀法、制备性高效液相层析、柱层析法、超滤法、离心沉淀色谱法、等几种方法。而其中应用最多的当属柱层析法,分为两类:一是只有分子筛作用的凝胶柱层析,常用的凝胶有葡聚糖凝胶及琼脂糖凝胶。二是离子交换层析。但,主要用于分离多糖,透明质酸等,多数分离后得到的产物为混合物。本专利技术使用多种层析技术相结合,分离度高,应用此专利技术可以精致到纯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桑黄菌(火木层孔菌igniarius (L ex Fr)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桑黄菌中环二肽C6的高压反相制备分离方法,其步骤顺序如下:(1)制备桑黄菌粗提物;(2)将上述步骤(1)所得的桑黄菌粗提物与正相硅胶混匀搅拌,并干燥,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用洗脱剂洗脱2?5次;(3)收集上述步骤(2)中最后一次洗脱液,减压浓缩,使用甲醇溶解,甲醇凝胶柱层析,用洗脱剂洗脱;(4)使用HPLC检测收集的步骤(3)得到的洗脱液,适当合并洗脱液,减压干燥;(5)将步骤(4)得到的产物进行高压反相层析,洗脱剂为甲醇与水;(6)对步骤(5)得到的产物进行HPLC检测,减压干燥,即为环二肽C6。

【技术特征摘要】
1.桑黄菌中环二肽C6的高压反相制备分离方法,其步骤顺序如下: (1)制备桑黄菌粗提物; (2)将上述步骤(I)所得的桑黄菌粗提物与正相硅胶混匀搅拌,并干燥,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用洗脱剂洗脱2-5次; (3)收集上述步骤(2)中最后一次洗脱液,减压浓缩,使用甲醇溶解,甲醇凝胶柱层析,用洗脱剂洗脱; (4)使用HPLC检测收集的步骤(3)得到的洗脱液,适当合并洗脱液,减压干燥; (5)将步骤(4)得到的产物进行高压反相层析,洗脱剂为甲醇与水; (6)对步骤(5)得到的产物进行HPLC检测,减压干燥,即为环二肽C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桑黄菌中分离苯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桑黄粗提物,由下述方法制得: (1)发酵培养基配方以克/100毫升计是: 玉米淀粉 1-5%葡萄糖 1-5% 蛋白胨 0.1-0.5%酵母膏 0.1-0.5% 硫酸镁 0.1-0.5%磷酸二氢钾0.01-0.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桑黄粗提物的发酵培养方法是,将桑黄菌种以常规方法接种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烧瓶内,以20 35 °C温度,摇瓶转速为80 280r/min,pH 3 8条件下,震动培养7 15天;培养中当pH值降到2.5 4时,将摇瓶中的种子接种到50L发酵罐的培养液中,以温度20 35°C,发酵罐压力0.1 0.2公斤/平方厘米,pH 3 8,通气量0.5 1.1vvm,搅拌速度100 280转/分的条件,培养7 15天,即可利用桑黄菌丝体发酵全液制备桑黄粗提物; (3)取步骤(2)中所得桑黄菌丝体发酵全液,将其以常规方式减压浓缩,使其体积浓缩到原体积的1/2 1/5 ; (4)用体积百分比为60 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晨宋爱荣孙效乐杨松张伟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