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退化食用菌菌株的复壮,具体的讲是一种桑黄菌种复壮的方法。
技术介绍
桑黄,中药名,见《中药大辞典》。分类上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giomycota)、刺革菌目(Hymenochaxtales),是硬质的多孔菌,为中、日、韩等地著名的药用真菌。现代研究证实桑黄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轻抗癌剂的副作用,所以可用来辅助肿瘤病人的放疗和化疗,另外,桑黄对女性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也有疗效。我国人工栽培桑黄的关键技术得以突破,使得大规模人工培养桑黄得以实现,然而在生产栽培和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菌种的衰退或退化问题,使菌种的优良性状在一定程度上衰退或丧失。桑黄菌株的衰退主要表现在,菌丝生长速度减慢,子实体产生率低或子实体个体矮小,畸变等。导致微生物菌株的衰退是多方面原因引起,可以是由自发突变的量变到质变的产生,可以是由环境因素不适宜导致发生变异,或者是由它种微生物的侵袭所导致,或者保藏方式不当,一味的移接、传代,而使群体中的负变异不断扩大等诸方面原因所造成。微生物菌株衰退后,需要采取复壮的方法来恢复其原有的优良性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进行纯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桑黄菌种复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培养料内菌丝分离法,具体步骤如下:(1)用栽培袋收集桑黄菌,栽培袋内有培养料;(2)用消毒液擦拭栽培袋的表面;(3)将栽培袋移入到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内,用灭菌过的解剖刀或单刀片去掉袋子中下部0.5cm见方的袋膜;(4)从步骤(3)的切口中,用消毒过的接种针去掉桑黄菌表面老菌丝,在培养料内挑取米粒大小带有菌丝的培养料,通过酒精灯火焰的无菌区接入到斜面试管的中央;(5)在避光,温度25℃下培养2‑3天,选取无污染、菌丝生长健壮的试管,在无菌条件下,挑取边缘的新生菌丝转接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所获的纯菌丝体,即作为桑黄再生产用菌种。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16 CN 20161032056761.一种桑黄菌种复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培养料内菌丝分离法,具体步骤如下:(1)用栽培袋收集桑黄菌,栽培袋内有培养料;(2)用消毒液擦拭栽培袋的表面;(3)将栽培袋移入到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内,用灭菌过的解剖刀或单刀片去掉袋子中下部0.5cm见方的袋膜;(4)从步骤(3)的切口中,用消毒过的接种针去掉桑黄菌表面老菌丝,在培养料内挑取米粒大小带有菌丝的培养料,通过酒精灯火焰的无菌区接入到斜面试管的中央;(5)在避光,温度25℃下培养2-3天,选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琴燕,庄义庆,陈宏洲,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农业科学技术实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