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尖黑茶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2397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2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尖黑茶及其加工方法,采用高嫩度的单芽和/或一芽一叶的茶叶为原料,通过活化增香、轻杀青、揉捻、解块和理条、间歇控温醇化、渥堆发酵、再解块和理条、低温干燥等步骤,解决了以高嫩度茶叶为原料所加工的黑茶不易加工且具有酸馊味,叶底呈腐泥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加工得到的黑茶外形纤美、油润有光,冲泡后香气纯正,汤色红亮而有光泽,滋味醇厚,叶底完整而有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及其加工方法,具体说是一种采用高嫩度茶叶为原料的黑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黑茶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大宗黑茶一般采用成熟度较高的老叶,经高温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干燥等流程加工得到,所得黑茶外形粗糙、滋味浓郁但不细腻、叶底杂碎。随着人们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以嫩叶为原料的黑茶加工方法,如CN102388995A记载了一种黑茶加工方法,采用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单片茶树鲜叶为原料,经鲜叶处理、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干燥、提香等工艺制得;CN101779707A记载了一种黑茶薄片的制作方法,采用鲜嫩茶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两蒸两制、蒸压成型的工艺制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茶及其加工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茶及其加工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黑茶,采用高嫩度的单芽和/或一芽一叶的茶叶制备而成。由于传统黑茶加工方法不能加工鲜嫩茶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解决高嫩度茶叶为原料所加工的黑茶具有酸馊味, 叶底呈腐泥状的问题,且通过应用活化增香和间歇控温醇化技术,使得所加工的高嫩度黑茶外形纤美、油润有光,冲泡后香气纯正,汤色红亮而有光泽,滋味醇厚,叶底完整而有弹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黑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O原料采集:采收高嫩度的单芽和/或一芽一叶的茶叶; (2)活化增香:将步骤(I)的茶叶平摊于恒温室内,在2(T30°C温度下活化4飞小时,直至鲜叶含水量为50 60% ; (3)轻杀青:将步骤(2)所得茶叶轻度杀青,投茶量为3飞千克,火温为15(T20(TC,杀青时间为5飞分钟,至杀青叶呈现如下表I的特征: 表I杀青叶理化和感官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黑茶,其特征在于,采用高嫩度的单芽和/或一芽一叶的茶叶制备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茶,其特征在于,采用高嫩度的单芽和/或一芽一叶的茶叶制备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O原料采集:采收高嫩度的单芽和/或一芽一叶的茶叶; (2)活化增香:将步骤(I)的茶叶平摊于恒温室内,在2(T30°C温度下活化4飞小时,直至鲜叶含水量为50 60% ; (3)轻杀青:将步骤(2)所得茶叶轻度杀青,火温为15(T20(TC,杀青时间为5飞分钟; (4)揉捻:将步骤(3)所得杀青叶无压揉捻1(Γ15分钟,轻压揉捻1(Γ15分钟,重压揉捻1(Γ15分钟,再轻压揉捻1(Γ15分钟,无压揉捻1(Γ15分钟; (5)解块和理条:将步骤(4)所得的揉捻成团的茶叶打散、理直; (6)间歇控温醇化:将步骤(5)所得茶叶于7(T80°C温度保持1(Γ15分钟,再摊凉至50^600C,重复该步骤3 4次,直至茶叶含水量为25 35% ; (7)渥堆发酵:将经步骤(6)处理后带温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莲颜益龙张流梅蔡少华黄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