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定位工位装置,包括上模块、转盘、下模块、固定下模块的悬浮定位组件、位于悬浮定位组件下方的移动组件。悬浮定位组件包括固定在转盘上的下定位块、固定下模块的上定位块。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之间松动配合,该上定位块包括与下定位块活动配合的抵顶部及可由移动组件顶带上移的配合部。当料带传送工件过来时,移动组件推动悬浮定位组件上升至下模块上表面与操作平台水平位置接收传送来的工件,移动组件带动悬浮定位组件前后左右移动以确定操作工件的准确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带状物件在传送到操作平台时保持水平,不产生变形,将工件准确传送到操作平台需要的位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浮定位工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悬浮定位工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下物件的操作平台上,均有一个定位装置,以将物 件移至操作位置。现有技术中定位装置都是将模块固定在转盘上,物件放 在模块上,转盘上有多个模块工位,通过旋转转盘将其中一个工位上的物 件送至操作位置。而对于带状物件的传送,如图1所示,目前多是采用运 动上面的模块压住物件向下移动至下面的模块上,这种工作方式会将带状 物件压弯,靠下一步的拉动物件回复形状。这种变形一般都无法完全还原, 也影响定位精度和加工后产品的质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在输送带状物件时,不使物件变形的定位装置, 用这种定位装置组成工位操作装置,可以克服上述工位操作装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在工位操作平台操作 传送来的带状工件时,易使工件产生变形、定位不准确的缺陷,而提供--种加工带状工件时,不让工件产生变形,且能对工件精确定位的悬浮定位工 位操作装置。这种悬浮定位工位装置,包括上模块、转盘、下模块、固定下模块的 悬浮定位组件、位于悬浮定位组件下方的移动组件,悬浮定位组件贯穿转 盘,悬浮定位组件的下定位块固定在转盘上,移动组件带动悬浮定位组件的上定位块移动。本技术采用一种悬浮定位工位操作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 下有益效果在移动组件的上移作用下,将悬浮定位组件中的上定位块连 同固定在其上面的下模块上移至操作平台的高度,带状工件在送到操作平 台时仍保持水平,不会被压弯,也不需要回复其形状,因此,工件不产生 变形。悬浮定位组件在悬浮状态时,在移动部件的移动下,可以前后左右 移动,能精确将工件在传送到操作平台需要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图;图3为悬浮定位组件立体图;图4为悬浮定位组件剖面图;图5为移动组件立体图;图6为移动组件正面剖视图;图7为脱料组件立体图;图8为脱料组件正面剖视图;图9多个悬浮定位工位装置立体图。具体实施模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步说明。本技术悬浮定位工位装置,如图2至图3所示,包括上模块IO、 转盘30、下模块20、安装在转盘30内的悬浮定位组件50、位于悬浮定位 组件50下方的移动组件40。悬浮定位组件50包括固定在转盘30上的下定 位块51、固定下模块20的上定位块52。悬浮定位组件50的上定位块52和下定位块51松动配合。该上定位块52包括与下定位块51活动配合的抵 顶部58及可由移动组件40顶带上移的配合部56。如图4所示,下定位块51包括位于转盘30平面上的抵顶部57和容置 于转盘腔110中的配合部55,该配合部55有一与水平面成钝角的斜面88。 上定位块52也包括抵顶部58和配合部56,该抵顶部58位于下定位块51 抵顶部57上面,该配合部56设有一与下定位块51斜面88对应配合的斜 面89。上定位块52与下定位块51之间松动配合,至少一个固定件70穿过 上定位块52的抵顶部89,固定在下定位块51的抵顶部88上。悬浮定位组 件30还包括一顶块80,且下模块20与上定位块52分别设有邻接的第一收 容槽83与第二收容槽84,顶块80收容在该第一收容槽83与第二收容槽 84之间。顶块80设有凸出模块的一凸柱82及收容与该凸柱连接的一基柱 81。悬浮定位组件50还包括一压回组件,上定位块52的抵顶部89至少一 侧有一阶梯孔71,固定件70穿过一弹簧72安装在阶梯孔71中,该阶梯孔 71上部分直径大于弹簧72外径,台阶面下部分孔直径小于弹簧72,大于 固定件70的直径。弹簧72容置于上定位块52的阶梯孔71中,抵接于阶 梯孔71的台阶面,固定件70穿过弹簧72和上定位块52,固定于下定位块 51的抵顶部88上。如图5、图6所示,移动组件40包括第一上升件41、带动上定位块52 移动的第一配合件43、连接所述第一上升件41和第一配合件43的第一连 接件42。该第一连接件42位于所述第一上升件41上方,第一配合件43固 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2上方。上定位块52的配合部56下部设有一个孔54, 该孔54和移动组件40的第一配合件43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升 件41为气缸,所述第一配合件可以为销钉。如图7、图8所示,悬浮定位工位操作装置还包括一脱料组件60,脱 料组件包括第二上升件61、和顶块80配合的第二配合件63和连接第二上升件61和第二配合件63的第二连接件62。该第二连接件62位于第二上升 件63上方,第二配合件63固定在第二连接件62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 第二上升件61为气缸,第二配合件63为一块状物。初始状态时,如图3所示,悬浮定位组件50在转盘腔110中,其上定 位块52的配合部56与下定位块51的配合部55相配合的斜面89和下定位 块51的配合部55的斜面88紧密接触,带动上定位块52移动部件40上的 配合件43紧接在上定位块52下表面的孔54中完成初始定位。顶块80的 基柱81的上表面部分与模块10下表面形成一个空腔,凸柱82的上表面与 下模块20的上表面水平。压回组件中的弹簧72处于正常伸展状态。移动 组件40回落在初始位置,脱料组件50也回落在初始位置。如图4所示,当料带传送工件过来时,移动组件40向上移动,通过第 一连接件42上的第一配合件43和上定位块52下方的孔54的配合,推动 上定位块52及固定在其上的模块20和容置于模块20和上定位块52中的 顶块80 —起向上移动,当移动到模块20上表面与操作平台水平的位置时, 接收传送来的工件。此时,悬浮定位组件50处于悬浮状态,其压回组件中 的弹簧72处于压縮状态。在悬浮定位组件50处于悬浮状态时,移动组件 40还可以带动上定位块52、顶块80和模块20整体前后左右移动,将工件 准确送至需要的位置。此时,脱料组件60仍回落在初始位置。如图6所示,完成操作后,脱料组件60中的第二上升件61通过第二 连接件62推动第二配合件63上升,第二配合件63的上升推动顶块80上 升,顶块80的凸柱82突出模块上表面而将工件顶起,传送装置90将工件 移走。此时,顶块80的基柱81的上表面部分与模块20下表面形成的空腔 縮小。工件顶出后,移动组件40的第一上升件41回落,移动组件40的第 一连接件42及固定在其上的第一配合件43也随之回落。脱料组件60的第 二上升件61也回落,脱料组件60的第二连接件62及固定在其上的第二配合件63也随之回落。上定位块52在重力的作用下,连同顶块80、模块20 整体一并回落。此时,在压回组件中的弹簧72的作用下,上定位块52的 斜面89和下定位块51的斜面88紧密接触,回到初始位置。如图9所示,在转盘30上,环绕孝装多个悬浮定位组件50,通过旋转 转盘30,使下一个悬浮定位组件50转到上模块10下方,接收工件,依次 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悬浮定位工位装置,包括上模块、转盘、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定位工位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转盘内的悬浮定位组件,悬浮定位组件下方的移动组件,所述悬浮定位组件包括固定下模块的上定位块和固定在转盘上的下定位块,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之间松动配合,该上定位块包括与下定位块活动配合的抵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浮定位工位装置,包括上模块、转盘、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定位工位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转盘内的悬浮定位组件,悬浮定位组件下方的移动组件,所述悬浮定位组件包括固定下模块的上定位块和固定在转盘上的下定位块,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之间松动配合,该上定位块包括与下定位块活动配合的抵顶部及可由移动组件顶带上移的配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云峰,魏长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