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磁悬浮主动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33410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路磁悬浮主动减振装置,由包覆在管道外周并呈相对布置的上半部分及下半部分构成;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均包括外壳,于外壳的内部按序设置外部限位器及内部限位器,于外壳内、在所述外部限位器及内部限位器之间还设置滑动轴承,于滑动轴承内滑动连接活塞,于活塞内设置励磁线圈;在所述外壳内、于内部限位器的内侧还固接用于与待测量管道外周配合的永磁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利用励磁线圈、永磁铁产生的作用力及反作用力对管路振动进行控制,通过对指定方向励磁线圈励磁电流大小与方向的控制实现对本方向振动的控制,另外也可根据矢量叠加原理实现对其它方向管路振动的控制,该结构紧凑简单,便于生产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路磁悬浮主动减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管路磁悬浮主动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管路系统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使用,例如输送水、石油、天然气等的管路,以及核电站、潜艇、舰船中的各种循环管路等,对其振动进行控制对于提高管路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对周围设备的振动传递,提高舰艇的声隐身能力,提升周围人员的舒适度等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广泛应用于管路系统的减振措施包括约束阻尼层、挠性接管、四分之一波长管以及各种管夹等采用的均是被动减振方法,其仅对中高频振动有效,无法有效控制低频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管路磁悬浮主动减振装置,其具有易于安装、结构紧凑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路磁悬浮主动减振装置,由包覆在管道外周并呈相对布置的上半部分及下半部分构成;所述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均包括外壳,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按序设置外部限位器及内部限位器,于所述外壳内、在所述外部限位器及内部限位器之间还设置滑动轴承,于所述滑动轴承内滑动连接活塞,于所述活塞内设置励磁线圈;在所述外壳内、于所述内部限位器的内侧还固接用于与待控制管道外周配合的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路磁悬浮主动减振装置

【技术保护点】
管路磁悬浮主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包覆在管道外周并呈相对布置的上半部分及下半部分构成;所述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均包括外壳(1),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按序设置外部限位器(2)及内部限位器(5),于所述外壳(1)内、在所述外部限位器(2)及内部限位器(5)之间还设置滑动轴承(3),于所述滑动轴承(3)内滑动连接活塞(7),于所述活塞(7)内设置励磁线圈(4);在所述外壳(1)内、于所述内部限位器(2)的内侧还固接用于与待控制管道外周配合的永磁体(6)。

【技术特征摘要】
1.管路磁悬浮主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包覆在管道外周并呈相对布置的上半部分及下半部分构成;所述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均包括外壳(1),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按序设置外部限位器(2)及内部限位器(5),于所述外壳(1)内、在所述外部限位器(2)及内部限位器(5)之间还设置滑动轴承(3),于所述滑动轴承(3)内滑动连接活塞(7),于所述活塞(7)内设置励磁线圈(4);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尹志勇孙凌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