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深海运载平台可拆鞍座的链式束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306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3
一种用于深海运载平台可拆鞍座的链式束带结构,包括鞍座,所述鞍座为可拆卸式结构,所述鞍座的底部设置有耐压壳体,所述耐压壳体的外圆周面对称安装有链式束带,两个链式束带的顶面分别铰接在鞍座上,两个链式束带的底部通过对接头组件连接;单个链式束带的结构为:包括多个互相连接的链节,位于顶部的链节与鞍座铰接,位于底部的链节与对接头组件连接;单个链节的结构为:包括金属节,所述金属节的截面呈弧形结构,所述金属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头,所述铰接头的中部设置有铰接孔,所述金属节的内侧固定有弹性凸块。实现对耐压壳体最大限度的自适应抱紧,极大的提高了深海运载平台大潜深作业的安全可靠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深海运载平台可拆鞍座的链式束带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海运载平台和深潜设备
,尤其是一种用于深海运载平台可拆鞍座的链式束带结构。
技术介绍
深海运载平台(或非自航的深潜结构)是当前海洋开发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作业任务深海运载平台将携带不同的任务模块,因此需要在耐压船体上安装带有特定接口的可拆式鞍座,在鞍座上搭载作业系统或设备。为了固定该鞍座结构,通常是借助半环状兜底抱箍与上部的鞍座形成合抱,兜底抱箍与可拆鞍座之间采用螺栓预紧连接。在极大潜深下,深海运载平台的耐压壳体受静水载荷的作用产生径向收缩变形,此时兜底抱箍在螺栓预紧力的作用下沿收紧方向整体平移,理论上仅在耐压壳体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局部区域接触,在其余较大的区域会出现间隙造成鞍座松脱,容易对水下作业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深海运载平台可拆鞍座的链式束带结构,从而利用链式结构自由变形的结构特点,使其在上浮下潜过程中实现对耐压壳体的自适应抱紧,使鞍座不致松脱。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深海运载平台可拆鞍座的链式束带结构,包括鞍座(9),所述鞍座(9)为可拆卸式结构,所述鞍座(9)的底部设置有耐压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壳体(10)的外圆周面对称安装有链式束带(11),两个链式束带(11)的顶面分别铰接在鞍座(9)上,两个链式束带(11)的底部通过对接头组件(12)连接;/n单个链式束带(11)的结构为:包括多个互相连接的链节,位于顶部的链节与鞍座(9)铰接,位于底部的链节与对接头组件(12)连接;/n单个链节的结构为:包括金属节(1),所述金属节(1)的截面呈弧形结构,所述金属节(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头(101),所述铰接头(101)的中部设置有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深海运载平台可拆鞍座的链式束带结构,包括鞍座(9),所述鞍座(9)为可拆卸式结构,所述鞍座(9)的底部设置有耐压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壳体(10)的外圆周面对称安装有链式束带(11),两个链式束带(11)的顶面分别铰接在鞍座(9)上,两个链式束带(11)的底部通过对接头组件(12)连接;
单个链式束带(11)的结构为:包括多个互相连接的链节,位于顶部的链节与鞍座(9)铰接,位于底部的链节与对接头组件(12)连接;
单个链节的结构为:包括金属节(1),所述金属节(1)的截面呈弧形结构,所述金属节(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头(101),所述铰接头(101)的中部设置有铰接孔(102),所述金属节(1)的内侧固定有弹性凸块(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深海运载平台可拆鞍座的链式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块(2)呈一体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深海运载平台可拆鞍座的链式束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块(2)的截面呈梯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刚刘见德邹明松祁立波俞白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