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7753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19:50
提供能够将空气和飞花可靠地分离,并能够防止集中管道大型化的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设置于纺纱机(1)的吸引分离装置(90)具备:产生用于吸引飞花的吸引流的叶板式离心风扇(100);收纳叶板式离心风扇(100)的外壳(95);形成于外壳(95)的吸气管道(93);形成于外壳(95)的第一排气管道;以及形成在由吸气管道(93)和第一排气管道形成的流路的中途、且由网(96)覆盖的第二排气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的技术。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设置于自动纺纱机或者自动络纱机等纤维机械上的集棉装置。集棉装置回收在纤维机械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飞花或者尘埃等并进行处理。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了尘箱的结构。尘箱设置在纤维机械的机体端部,且具备吸引风扇和过滤器。飞花由尘箱的过滤器回收。专利文献2公开了具备成组化的多个单元、且在各组设置鼓风机和飞花分离机构的纤维机械的结构。通过在各组设置鼓风机和飞花分离机构,集中管道的压力损失减少,能够缩小集中管道的截面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 - 9978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 971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纤维机械中,将在各单元吸引的空气全都朝集中管道排出。因此,当单元的数量增大时,被排出至集中管道的空气量增大。当被排出至集中管道的空气量增大时,不得不使集中管道以及集中鼓风机的尺寸大型化。当集中管道、集中鼓风机的尺寸大型化时,存在纤维机械的尺寸、耗电量、成本增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将空气和飞花可靠地分离、并防止集中管道大型化的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方案进行说明。技术方案I涉及一种设置于纤维机械的吸引分离装置,具备吸引流产生装置、壳体、吸气部、第一排气部以及第二排气部。吸引流产生装置产生用于吸引除去物质的吸引流。壳体收纳上述吸引流产生装置。吸气部形成于上述壳体。第一排气部形成于上述壳体。第二排气部形成在由上述吸气部和上述第一排气部形成的流路的中途,且由空气通过部件覆盖。对于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I的吸引分离装置中,上述吸引流产生装置具备多个叶片部件和驱动上述叶片部件旋转的驱动装置,上述叶片部件的自由端构成为在上述壳体的内侧、且在从覆盖上述第二排气部的空气通过部件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旋转。技术方案3涉及一种纤维机械,具备:卷取单元,卷取纱线;技术方案I或2的吸引分离装置,吸引并回收在上述卷取单元产生的除去物质;集中管道,至少由上述吸引分离装置回收的除去物质在该集中管道中流动;以及集中鼓风机,使上述集中管道内产生空气流。对于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纤维机械中,沿着上述空气通过部件移动的空气的平均流速设定成通过上述空气通过部件的空气的平均流速的四倍以上。对于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3或4的纤维机械中,上述吸引流产生装置产生从上述卷取单元朝上述集中管道流动的吸引流。对于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3至5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纤维机械中,具备闸门部件,该闸门部件以能够活动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吸引分离装置与上述集中管道之间。对于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3至6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纤维机械中,具备:多个上述卷取单元;以及单元管道,针对上述多个卷取单元中的每规定数量的卷取单元而设置,上述除去物质和空气在该单元管道中流动,上述吸引分离装置配置成连接上述单元管道和上述集中管道。对于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3至7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纤维机械中,具备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堵塞或者打开由上述空气通过部件覆盖的上述第二排气部。对于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3至8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纤维机械中,上述卷取单元具备:牵伸装置,牵伸纱条;气流纺纱装置,利用捻回气流对由上述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纱条加捻而生成细纱;以及卷取装置,将由上述气流纺纱装置生成的上述细纱卷取成卷装。对于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3至9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纤维机械中,上述卷取单元具备:喂纱部,供给细纱;纱疵检测装置,检测由上述喂纱部供给的上述细纱的纱疵;以及卷取装置,将由上述纱疵检测装置检测后的上述细纱卷取成卷装。专利技术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效果,能够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对于技术方案1,能够仅将包含空气和飞花的吸引流中的空气从第二排气部朝外部排出,并吸引除去物质。因此,能够将空气和飞花可靠地分离。仅将包含空气和飞花的吸引流中的空气从第二排气部朝外部排出。因此,被排出至集中管道的空气量减少,能够防止集中管道大型化。对于技术方案2,即便在除去物质堆积于覆盖第二排气部的空气通过部件的内侧的情况下,叶片部件的自由端也能够将所堆积的除去物质掏出。对于技术方案3,将除去在卷取单元中产生的飞花等除去物质的吸引分离装置设置于纤维机械。因此,能够将纤维机械的空气和飞花可靠地分离。即便在将这样的吸引分离装置设置于纤维机械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纤维机械整体紧凑地构成。对于技术方案4,沿着上述空气通过部件移动的空气的平均流速在通过上述空气通过部件的空气的平均流速的四倍以上。因此,能够利用吸引分离装置将不需要的空气从空气透过部件排出,并能够从卷取单元回收除去物质。对于技术方案5,能够将从卷取单元回收的除去物质可靠地朝集中管道排出。对于技术方案6,能够将吸引分离装置从纤维机械容易地卸下。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吸引分离装置的维护作业。对于技术方案7,能够缩小集中管道以及集中鼓风机的结构。因此,能够削减纤维机械整体的耗电量。与利用一个管道和鼓风机吸引所有的卷取单元的结构相比较,各卷取单元的吸引偏差小。对于技术方案8,能够将堆积于由切换部件遮盖的部分的空气通过部件的除去物质从空气通过部件剥离并朝集中管道排出。即便在除去物质堆积于空气通过部件的状态下,也能够在去除除去物质的同时使纤维机械连续运转。对于技术方案9,能够实现起到技术方案I 8的效果的气流纺纱机。对于技术方案10,能够实现起到技术方案I 8的效果的自动络纱机。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该纺纱机的纺纱单元的纵剖视图。图3是示出该纺纱机的集绵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图4中,(A)是示出该纺纱机的吸引分离装置的侧视图,(B)是示出该纺纱机的吸引分离装置的后视图。图5是示出该纺纱机中空气通过网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该纺纱机的吸引分离装置的作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亦即作为纺纱机械的纺纱机I进行说明。以下,“上游”以及“下游”意味着纺纱时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以及下游。纺纱机I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作为卷取单元的纺纱单元2和接头台车3。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具备牵伸装置10、纺纱装置20、纱线张紧装置30、以及卷取装置40。利用牵伸装置10牵伸由条筒(省略图示)拉出的纱条S。从牵伸装置10送出的纤维束F由纺纱装置20作为细纱Y送出。由纺纱装置20送出的细纱Y由纱线张紧装置30输送,由卷取装置40卷取,从而形成卷装P。使用图2对纺纱单元2进一步进行说明。牵伸装置10具备:后辊对11、11、第三辊对12、12、第二辊对13、13、前辊对14、14这四个线辊对;喇叭头引导件15 ;以及牵伸摇架16。喇叭头引导件15配置成将纱条S导入至后辊对11、11。牵伸装置10的各上辊均由牵伸摇架16支承为能够旋转,且压接于各自的下辊。各上辊相对于各下辊接触分离自如。纺纱装置20是利用捻回气流对纤维束F加捻从而生成细纱Y的气流式的装置。纱线张紧装置30配置在纺纱装置20的下游。纱线张紧装置30具有对细纱Y赋予规定的张力并将其从纺纱装置20拉出的功能。纱线张紧装置30具有在后述的由接头台车3进行的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吸引分离装置以及具备该吸引分离装置的纤维机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05 JP 2010-2258451.一种吸引分离装置,设置于纤维机械,具备: 吸引流产生装置,产生用于吸引除去物质的吸引流; 壳体,收纳上述吸引流产生装置; 吸气部,形成于上述壳体; 第一排气部,形成于上述壳体;以及 第二排气部,由分离 上述除去物质和空气的空气通过部件覆盖,形成的位置为在由上述吸气部和上述第一排气部形成的流路的中途、且在上述壳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分离装置,其中, 上述吸引流产生装置具备: 多个叶片部件;以及 驱动装置,驱动上述叶片部件旋转, 上述叶片部件的自由端构成为在上述壳体的内侧、且在从覆盖上述第二排气部的空气通过部件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旋转。3.—种纤维机械,具备: 卷取单元,卷取纱线;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引分离装置,吸引并回收在上述卷取单元产生的除去物质;集中管道,与上述吸引分离装置的上述第一排气部连接,至少由上述吸引分离装置回收的除去物质在该集中管道中流动;以及 集中鼓风机,使上述集中管道内产生空气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机械,其中, 上述空气通过部件的至少面积、厚度以及通过率设定成:使得沿着上述空气通过部件移动的空气的平均流速在通过上述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秀年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