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39787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9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基底层、贴合至基底层的亲水层、贴合至亲水层的抗菌层、以及贴合至抗菌层的由聚丙烯、纳米弹性体、柔软母粒混合后经熔融,喷丝,复合非织造工艺制成的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远离基底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纹路单元,每个纹路单元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位于靠近第二凹槽的位置,第一凹槽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呈S形。其具有较高的柔软度、膨松度、吸水性、保水性以及抗菌性,给使用者带来更加舒适、柔软的手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非织造技术是纺织行业中较年轻的有发展前途的一项新技术,非织造布以其独有的结构、多变的工艺等传统纺织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迅速深入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应用领域。特别在医疗卫生领域,非织造布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非织造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单层非织造布往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多种材料的复合能够发挥其中各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复合技术应用广泛,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传统的纺粘法、熔喷法,例如多层的手术服材料,表面层是防水层,中间层是有阻隔作用的透气膜,贴身的内层是柔软舒适的棉纤维材料。但是,现有的非织造布在柔软度上还无法满足一些特殊的需求,或者说高端需求,尤其是对于医疗卫生用材料、纸尿裤等柔软方面,往往会使人感觉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通过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表面设置的纹路单元以及结合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的特性,其具有了较高的柔软度、吸水性以及保水性,给使用者带来更加舒适、柔软的手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该方法能够制得上述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所制得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具有了较高的柔软度、吸水性以及保水性,给使用者带来更加舒适、柔软的手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基底层、贴合至基底层的亲水层、贴合至亲水层的抗菌层、以及贴合至抗菌层的由聚丙烯、纳米弹性体、柔软母粒混合后经熔融、喷丝、复合非织造工艺制成的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远离抗菌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纹路单元,每个纹路单元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位于靠近第二凹槽的位置,第一凹槽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呈S形。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采用非织造工艺分别制得基底纤维网、抗菌纤维网;将聚丙烯、纳米弹性体、柔软母粒再经熔喷工艺制得纳米改性特柔纤维网;将基底纤维网、抗菌纤维网以及纳米改性特柔纤维网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经热轧复合,再经亲水后整理工艺在基底纤维网与抗菌纤维网之间加入亲水层,得到初步成型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初步成型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由下至上分别是由基底纤维网形成的基底层、亲水层、由抗菌纤维网形成的抗菌层以及由纳米改性特柔纤维网形成的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采用辊面带有S形凸起和圆形凸起的花辊对初步成型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进行辊扎,在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均匀排列的由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形成的纹路单元,得到成品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中,花辊的S形凸起辊轧出横截面呈S形的第二凹槽,花辊的圆形凸起辊轧出横截面呈圆形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于靠近第二凹槽的位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的有益效果是: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基底层、贴合至基底层的亲水层、贴合至亲水层的抗菌层、以及贴合至抗菌层的由聚丙烯、纳米弹性体、柔软母粒混合后经熔融、喷丝、复合非织造工艺制成的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远离基底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纹路单元,每个纹路单元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位于靠近第二凹槽的位置,第一凹槽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呈S形。设置的由横截面呈S形的第二凹槽和横截面呈圆形的第一凹槽组成的多个纹路单元,能够消除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表面的内应力,增加了比表面积,使得该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更蓬松、柔软,手感滑嫩丰满,具有较强的微绒感;另外,由聚丙烯、纳米弹性体以及柔软母粒经非织造工艺制成的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配合能增加比表面积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设计,进一步增强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的柔软性,且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保水性以及抗菌性,该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制造婴幼儿纸尿裤、成人失禁裤、衬垫、面膜等领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图4为花辊的剖视图。图中标记分别为: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基底层101,亲水层102,抗菌层103,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104,纹路单元105,第一凹槽1051,第二凹槽1052,始端1053,末端1054,花辊106,S形凸起1061,圆形凸起106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100,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基底层101、贴合至基底层101的亲水层102、贴合至亲水层102的抗菌层103、以及贴合至抗菌层103的由聚丙烯、纳米弹性体、柔软母粒混合后经熔融,喷丝,复合非织造工艺制成的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104。其中,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104远离抗菌层10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纹路单元105。每个纹路单元105包括第一凹槽1051和第二凹槽1052,第一凹槽1051位于靠近第二凹槽1052的位置,第一凹槽1051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二凹槽1052的横截面呈S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104由按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基底层、贴合至所述基底层的亲水层、贴合至所述亲水层的抗菌层、以及贴合至所述抗菌层的由聚丙烯、纳米弹性体、柔软母粒混合后经熔融、喷丝、复合非织造工艺制成的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所述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远离所述抗菌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纹路单元,每个所述纹路单元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呈S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基底层、贴合至所述基底层的亲水层、贴合至所述亲水层的抗菌层、以及贴合至所述抗菌层的由聚丙烯、纳米弹性体、柔软母粒混合后经熔融、喷丝、复合非织造工艺制成的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所述纳米改性纤维柔软层远离所述抗菌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纹路单元,每个所述纹路单元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呈S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由聚丙烯与抗菌剂混合后经非织造工艺制成,所述抗菌剂是纳米银颗粒和纳米氧化锌颗粒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纵截面呈倒梯形,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为0.49~0.51mm,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宽度为0.31~0.33mm,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部宽度为0.62~0.66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具有一个始端和一个末端,所述第二凹槽从所述始端延伸至所述末端并形成S形,所述始端与所述末端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为4~6mm,所述第一凹槽位于靠近所述始端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纹路单元的的水平间距为1~4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纤维改性特柔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纹路单元的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相错开。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邦胜朱云斌黄肖瑶廖纯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纺纳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