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离合器的操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6308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7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摩擦盘离合器的操纵装置,其包括:一杠杆致动器;一用于使所述杠杆致动器围绕一翻转轴翻转的操纵装置,以便借助于所述杠杆致动器将力施加到所述摩擦盘离合器上;和一用于将复位力矩围绕所述翻转轴施加到所述杠杆致动器上的复位装置。此外,设置一用于将预先确定的阻尼力矩围绕所述翻转轴施加到所述杠杆致动器上的阻尼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离合器的操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离合器的操纵装置。本专利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优选轿车的驱动系中的离合器的操纵装置。
技术介绍
离合器和具有不同挡位的换挡变速器处于轿车的驱动系中。为了转换挂入的挡位,通过变速器借助于离合器短时中断力矩流。接着通过新挂入的挡位借助于离合器重新产生力矩流。一些换挡变速器使用两个离合器,以便同时挂入两个不同的挡位,其中,力矩在离合器的控制下分别仅仅通过所述挡位之一来传递。由此可实施快速且几乎无冲击的档位转换。这种双离合器变速器特别是在可电子控制的换挡变速器中广泛使用。在转换挡位时会出现一种现象,所述现象被作为“转换划痕”公知。在所述离合器之一处于打开状态或者被打开时,振动会传播到离合器区域内的元件上并且涉及所述离合器元件之一的模或谐振频率,从而出现能被清楚地听见的嘎嘎声响,这对于使用者来说是不舒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述声响可通过使用扭转阻尼的、具有确定的刚度和确定的锁死力矩的离合器盘降低。替代地,可降低相关挡位的擒纵轮的齿结构的倾斜角度。但是这种措施极其费事并且可能会在预给定的驱动系中不能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摩擦盘离合器的操纵装置,其可以有效地抑制上述声响现象。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摩擦盘离合器的操纵装置包括:一杠杆致动器;一用于使所述杠杆致动器围绕一翻转轴翻转的操纵装置,以便借助于所述杠杆致动器将力施加到所述摩擦盘离合器上;和一用于将复位力矩围绕所述翻转轴施加到所述杠杆致动器上的复位装置。此外,设置一用于将预先确定的阻尼力矩围绕所述翻转轴施加到所述杠杆致动器上的阻尼装置。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阻尼装置可防止杠杆致动器的模(Mode)与激励频率重合,所述激励频率可在变速器换挡时出现,所述变速器与摩擦盘离合器连接。所述阻尼装置能够以相对小的耗费实现并且特别是能够以小的耗费在预给定的驱动系上进行加装。通过阻尼装置只会微弱地影响或者甚至完全不会影响所述杠杆致动器或操纵装置的操作。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操纵装置包括滚子,所述滚子设置在所述杠杆致动器与一靠置元件之间并且能够沿着所述杠杆致动器移动,以便改变所述靠置元件与所述杠杆致动器之间的距离。这种操纵装置可以容易地例如借助于液压致动器控制并且因此特别是在自动或半自动变速器中广泛使用。在所述滚子沿着杠杆致动器移动期间,杠杆比并且从而杠杆制动器的本征模改变,从而难以避免谐振。通过所述阻尼装置可施加恒定的或者可通过杠杆致动器的运动而变化的阻尼力矩。由此,谐振也可以在出现困难情况时借助于所述阻尼装置避免。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装置与所述复位装置集成地构成。特别是当复位装置包括一个压力弹簧时可以实现该集成。在一个第一变型方案中,所述阻尼装置包括一对摩擦元件并且所述摩擦元件同心地这样设置在所述压力弹簧内部,使得在操纵所述压力弹簧时所述摩擦元件中的一个沉入到另一个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于阻尼装置有利地使用复位装置内部的在其他情况下不被利用的结构空间。所述阻尼装置可与所述复位装置形成一个紧凑的并且可单独管理的单元,由此可降低该操纵装置的制造成本。在一个第二变型方案中,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一用于所述压力弹簧的钵形接收元件并且为了产生摩擦而在所述接收元件的外侧上设置一个摩擦元件。由此可增大可供用于产生摩擦的表面,从而可以在磨损小并且损耗小的情况下实现足够的摩擦。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摩擦元件在所述接收元件的一圆周上与所述接收元件配合。由此能够有利地均匀地分配出现的摩擦力。如果阻尼装置没有与复位装置集成地构成,则其可在所述杠杆致动器上包括一个用于产生摩擦的摩擦元件。由此,所述阻尼装置能够灵活地在杠杆致动器的不同位置上采用。特别是可以实现多个阻尼装置在杠杆致动器上的对称布置。优选,所述摩擦元件围绕一个轴可翻转地被支承,所述轴平行于所述杠杆致动器的翻转轴。由此可容许所述摩擦元件相对于所述接收元件的倾斜运动,所述倾斜运动是由于所述杠杆致动器的翻转运动引起的。优选所述阻尼装置被设置用于阻尼130Hz、特别是约110至150Hz范围内的振动。已经知道,所描述的振动激励特别是会在该频率范围内出现,因此利用所描述的阻尼装置可有效抑制声响的出现。在一个另外的、可与上述实施方式结合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装置可包括多个弹簧或者多个具有不同本征模的弹簧区段。由此可有助于抑制谐振效应。附图说明现在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附图示出:图1是操纵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操纵装置的一个视图,图3是图2中的杠杆致动器的示意图,图4是用于图1至3中的操纵装置的阻尼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图5是用于图1至3中的操纵装置的阻尼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图6是复位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其具有集成的、用于图1至3中的操纵装置的阻尼装置,图7是图6中的复位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图8是图7中的复位装置的一个另外的视图,图9是图6中的复位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和图10是图9中的复位装置的一个另外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操纵装置100的示意性侧视图。该操纵装置包括一个围绕翻转轴110可运动地设置的杠杆致动器105、一个用于使所述杠杆致动器105围绕所述翻转轴110翻转的操纵装置115、一个用于将复位力矩围绕所述翻转轴110施加在所述杠杆致动器105上的复位装置120和一个用于将预确定的阻尼力矩围绕所述翻转轴110施加到所述杠杆致动器105上的阻尼装置125。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阻尼装置125与复位装置120集成地构成。所述翻转轴110相对于一个靠置元件130支承所述杠杆致动器105。所述靠置元件130从所述翻转轴110向右延伸,其中,所述杠杆致动器105和所述靠置元件130这样设置,使得在所示的位置中所述杠杆致动器105与所述靠置元件130的距离取决于与所述翻转轴110的距离。所述操纵装置115包括一个滚子135和一个致动器140,所述滚子在所述杠杆致动器105与所述靠置元件130之间两侧地靠置,所述致动器被设置用于改变所述滚子135与所述翻转轴110的距离。优选的是,所述致动器140能够可液压地控制。为了能够借助于滚子135使杠杆致动器105相对于靠置元件130翻转,如图所示,所述杠杆致动器105或者替代地所述靠置元件130弯曲。在一个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杠杆致动器105和所述靠置元件130也可以平坦地构成,其中,这两者间的距离在所述旋转轴110的区域中不同于所述滚子135的直径。复位装置120优选包括一个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在所述杠杆致动器105和所述靠置元件130之间的距离增大时被操纵,从而在所述杠杆致动器105和所述靠置元件130之间引起闭合力。所述杠杆致动器105的右端部被设置用于在竖直方向上作用在离合器、特别是摩擦盘离合器上。通过操纵所述致动器140,所述滚子135被向右驱动,由此使得所述杠杆致动器105和所述靠置元件130之间的距离抵抗复位装置120的阻力增大并且使得所述杠杆致动器105的右端部向上运动。相反,如果致动器140不再被控制,则复位装置120将所述滚子135向左返回地驱动并且所述杠杆致动器105的右端部停止操纵所述离合器。图2示出图1中的实际操纵装置100的一个视图。相对于图1中的图示,该视图倾斜向下地进行。图1中的杠杆致动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离合器的操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摩擦盘离合器的操纵装置(100),其中,该操纵装置(100)包括下述部件:·一杠杆致动器(105);·一用于使所述杠杆致动器(105)围绕一翻转轴(110)翻转的操纵装置(100),以便借助于所述杠杆致动器(105)将力施加到所述摩擦盘离合器上;·一用于将复位力矩围绕所述翻转轴(110)施加到所述杠杆致动器(105)上的复位装置(120);其特征在于,·设置一用于将预先确定的阻尼力矩围绕所述翻转轴(110)施加到所述杠杆致动器(105)上的阻尼装置(125)。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22 DE 102011086877.1;2012.03.07 DE 1020121.一种用于摩擦盘离合器的操纵装置(100),其中,该操纵装置(100)包括下述部件:一杠杆致动器(105);一用于使所述杠杆致动器(105)围绕一翻转轴(110)翻转的操纵装置(100),以便借助于所述杠杆致动器(105)将力施加到所述摩擦盘离合器上;一用于将复位力矩围绕所述翻转轴(110)施加到所述杠杆致动器(105)上的复位装置(120);其特征在于,设置一用于将预先确定的阻尼力矩围绕所述翻转轴(110)施加到所述杠杆致动器(105)上的阻尼装置(125)。2.根据权利要求1的操纵装置(100),其中,所述操纵装置(100)具有滚子(135),所述滚子设置在所述杠杆致动器(105)与一靠置元件(130)之间并且能够沿着所述杠杆致动器(105)移动,以便改变所述靠置元件(130)与所述杠杆致动器(105)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的操纵装置(100),其中,所述阻尼装置(125)与所述复位装置(120)集成地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的操纵装置(100),其中,所述复位装置(120)包括一压力弹簧(605)并且所述阻尼装置(125)包括第一摩擦元件(620)和第二摩擦元件(625)并且所述第一摩擦元件(620)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贝泰勒梅O·维尔纳S·赫尔C·施佩特J·希尔特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