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插齿机工作台负重卸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627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插齿机工作台负重卸荷装置,属于插齿机结构的改进。其主要包括工作台体及工作台,工作台体底部设有环形油腔,环形油腔上设有供油点,工作台上设有机械限位装置。本装置采用在工作台底部设置环形油腔,通过四个供油点在工作台和工作台体之间形成压力油膜,使工作台及加工零件浮起,减轻工作台与工作台体之间的摩擦系统,使启动及运行负载降低;通过端面轴承和法兰定位,保证了加工的精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型插齿机工作台的改进,特别是一种解决大型插齿机加工质量大于5吨的零件时启动及运转过程中负载过大的装置。
技术介绍
大型的插齿机在加工质量大于五吨的零件时启动及运转过程中要承受很大的负载,长时间使用对电机、动力传递系统都会带来一定的损伤,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液压浮力卸荷装置产生的浮力不均匀,无法恒定控制浮起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生的浮力均匀,能够恒定地控制加工零部件浮起高度,减轻插齿机加工时启动及运转负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大型插齿机工作台负重卸荷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型插齿机工作台负重卸荷装置,包括工作台体1及工作台体1上的工作台2,工作台体1底部设有环形油腔3,环形油腔3上设有供油点7,工作台2上设有机械限位装置4。机械限位装置4由端面轴承5和法兰6组成环形油腔3上设有四个供油点7。本技术所提供的大型插齿机工作台负重卸荷装置,采用在工作台底部设置环形油腔,通过四个供油点在工作台和工作台体之间形成压力油膜,使工作台及加工零件浮起,减轻工作台与工作台体之间的摩擦系统,使启动及运行负载降低;通过端面轴承和法兰定位,保证了加工的精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采用以下结构一种大型插齿机工作台负重卸荷装置,包括工作台体1及工作台体1上的工作台2,工作台体1底部设有环形油腔3,环形油腔3上设有供油点7,工作台2上设有机械限位装置4。机械限位装置4由端面轴承5和法兰6组成环形油腔3上设有四个供油点7。本装置工作时,利用液压站提供的高压油,通过管路接通到工作台体1底部的环形油腔3,并通过四个供油点7在供油,在工作台体1和工作台2之间形成一层压力油膜,减少了工作台体1和工作台2之间的摩擦系统,使设备的启动及运转负载降低;通过机械限位装置,调整端面轴承5和法兰6之间的间隙控制工作台2浮起的尺寸来保证在不破坏工作台1蜗轮啮合精度的情况下实现工作台1的正常圆周运动。权利要求1.一种大型插齿机工作台负重卸荷装置,包括工作台体(1)及工作台体(1)上的工作台(2),其特征在于工作台体(1)底部设有环形油腔(3),环形油腔(3)上设有供油点(7),工作台(2)上设有机械限位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插齿机工作台负重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械限位装置(4)由端面轴承(5)和法兰(6)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插齿机工作台负重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油腔(3)上设有四个供油点(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插齿机工作台负重卸荷装置,属于插齿机结构的改进。其主要包括工作台体及工作台,工作台体底部设有环形油腔,环形油腔上设有供油点,工作台上设有机械限位装置。本装置采用在工作台底部设置环形油腔,通过四个供油点在工作台和工作台体之间形成压力油膜,使工作台及加工零件浮起,减轻工作台与工作台体之间的摩擦系统,使启动及运行负载降低;通过端面轴承和法兰定位,保证了加工的精度。文档编号B23Q1/25GK2757992SQ200420111840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7日专利技术者朱长育, 周庆华 申请人: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插齿机工作台负重卸荷装置,包括工作台体(1)及工作台体(1)上的工作台(2),其特征在于:工作台体(1)底部设有环形油腔(3),环形油腔(3)上设有供油点(7),工作台(2)上设有机械限位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长育周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