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4007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包括进油管、制冷剂进口管、制冷剂出口管、出油管以及换热管,且该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换热管的外部包裹有壳体,且该进油管和出油管均伸出于该壳体的外部,同时,该制冷剂进口管和制冷剂出口管连通该壳体,且该壳体的底部设有集液包,该集液包上设有回油管。优化的,换热管靠近于底部集液包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够解决热泵型机组冷冻油温度过高及压缩机湿压缩的问题,从而实现气液分离器与油冷却器统一,进而简化机组设备配置,确保机组安全、高效地运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央空调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中央空调机组运行时,受负荷工况变化剧烈、压缩机负荷变化以及压缩机冷冻油的物理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压缩机往往会间歇性地从蒸发器内吸入液态制冷剂,导致液击。其次,压缩机冷冻油在高温下炭化,会引起压缩机润滑失效并最终导致压缩机损坏。为此,部分热泵型中央空调机组需同时配置油冷却器与气液分离器,从而增加了整个中央空调机组的设备配置,使系统管路复杂,且给空调机组结构设计和工程安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它具有能够解决热泵型机组冷冻油温度过高及压缩机湿压缩的问题,从而实现气液分离器与油冷却器的统一,进而简化机组设备配置,确保机组安全、高效地运行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包括进油管、制冷剂进口管、制冷剂出口管、出油管以及换热管,且该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换热管的外部包裹有壳体,且该进油管和出油管均伸出于该壳体的外部,同时,该制冷剂进口管和制冷剂出口管连通该壳体,且该壳体的底部设有集液包,该集液包上设有回油管。所述换热管靠近于底部集液包的位置。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的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将气液分离器与油冷却器集成在一起,减少了机组设备配置,降低了产品成本,且机组结构紧凑,方便现场工程安装。2、本专利技术的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利用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进行碰撞气液分离和自重气液分离,并且将不利的压缩机高温冷冻油的热量传给制冷剂,强化制冷剂吸热气化,从而既能降低蒸发器的出口过热度,也能有效的避免压缩机湿压缩,提高蒸发器的蒸发换热效率及整机能效比。3、相对于采用水冷方式的传统油冷却器,本专利技术的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能够利用低温制冷剂来冷却高温冷冻油,对油冷却器无需另设水泵、冷却水管路及阀门等设备,简化了系统管路。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局部剖视);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中:1、进油管;2、换热管;3、壳体;4、制冷剂进口管;5、制冷剂出口管;6、出油管;7、集液包;8、回油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1和图2所示: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包括进油管1、制冷剂进口管4、制冷剂出口管5、出油管6以及换热管2,且该换热管2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油管I和出油管6。具体的,该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还包括包裹在该换热管2外部的密闭的壳体3,且该进油管I和出油管6均伸出于该壳体3的外部。当然,该进油管I和出油管6与该壳体3的结合部均进行良好的密封。同时,该制冷剂进口管4和制冷剂出口管5连通该壳体3,且该壳体3的底部设有集液包7,该集液包7上设有回油管8。当然,该回油管8可连接至压缩机。显然,以上所述的进油管I和出油管6分别用于通入和排出冷冻油;所述的制冷剂进口管4和制冷剂出口管5分别用于通入和排出制冷剂。这样,冷冻油的循环流程为:高温的压缩机冷冻油经进油管I进入换热管2并与壳体3内的制冷剂换热降温,达到压缩机所需的温度和粘度后通过出油管6回到压缩机。制冷剂循环流程为: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进口管4进入壳体3首先碰撞分离,促使大直径的液态制冷剂和油滴的沉积,气体由制冷剂出口管5进入压缩机进行压缩,而分离下来的液态制冷剂则与高温冷冻油进行换热气化。同时,高温冷冻油在被冷却的同时,使得制冷剂被气化分离,实现了气液分离器与油冷却器的集成。其中,该集液包7用来贮存被分离下来的少量液态制冷剂和冷冻油。即,该液态制冷剂不断吸收高温冷冻油的热量而气化,集液包7内的冷冻油浓度会越来越高,此时可通过回油管8间断性地将集液包7内的冷冻油返回压缩机。优化的,该换热管2靠近于底部集液包7的位置。比如,该换热管2底部和集液包7上部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mm。这样,使集液包7内的少量液态制冷剂能充分吸热气化,避免返回压缩机的冷冻油夹带液态制冷剂。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包括进油管(I)、制冷剂进口管(4)、制冷剂出口管(5)、出油管(6)以及换热管(2),且该换热管⑵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油管⑴和出油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的外部包裹有壳体(3),且该进油管(I)和出油管(6)均伸出于该壳体(3)的外部,同时,该制冷剂进口管(4)和制冷剂出口管(5)连通该壳体(3),且该壳体(3)的底部设有集液包(7),该集液包(7)上设有回油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靠近于底部集液包(7)的位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包括进油管、制冷剂进口管、制冷剂出口管、出油管以及换热管,且该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换热管的外部包裹有壳体,且该进油管和出油管均伸出于该壳体的外部,同时,该制冷剂进口管和制冷剂出口管连通该壳体,且该壳体的底部设有集液包,该集液包上设有回油管。优化的,换热管靠近于底部集液包的位置。本技术的优点是能够解决热泵型机组冷冻油温度过高及压缩机湿压缩的问题,从而实现气液分离器与油冷却器统一,进而简化机组设备配置,确保机组安全、高效地运行。文档编号F25B43/02GK202947372SQ20122067277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专利技术者芮火根, 谢禅 申请人: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带气液分离的高效油冷却装置,包括进油管(1)、制冷剂进口管(4)、制冷剂出口管(5)、出油管(6)以及换热管(2),且该换热管(2)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油管(1)和出油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的外部包裹有壳体(3),且该进油管(1)和出油管(6)均伸出于该壳体(3)的外部,同时,该制冷剂进口管(4)和制冷剂出口管(5)连通该壳体(3),且该壳体(3)的底部设有集液包(7),该集液包(7)上设有回油管(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火根谢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